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与PMP、vWF、FN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戴霁菲 朱立新 +1 位作者 蔡学林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4分组及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MP含量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v WF、FN含量变化。结果 (1)各组PMP、v WF、FN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出血程度组之间出血程度越重,PMP含量越低[除1分组与2分组;3分组、4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WF含量越高[除1分组与2分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含量越高[除0分组与1分组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P、v WF、FN的含量对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程度 血小板微颗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P、FN、vWF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昌生 赵莲 +1 位作者 黄丽云 岳晓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2-726,共5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探讨其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初... 目的:检测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探讨其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依据WHO的出血分级标准,分为0、1、2、3、4,5个不同出血程度亚组;同期选择本院52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AL组和对照组PMP,FN和vWF的水平,比较2组间PMP,FN和vWF水平差异以及AL组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的差异,分析PMP,FN和vWF的水平与出血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年龄以18-60岁为主,占61.39%;出血程度以1分为主,占38.61%,AL组患者的PMP,vWF和FN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6%±4.38%vs 0.89%±0.50%、205.82±24.89 vs 58.04±13.35μg/L、398.29±46.93 vs 311.37±26.02μg/L)(P<0.001)。AL组中PMP,FN和vWF水平在不同出血程度亚组间均不同(P<0.001);PMP和FN水平在0分组最高,4分组最低;vWF水平在4分组最高,0分组最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M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FN和vW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53,r=0.648,r=0.805)。结论:检测PMP、FN、vWF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出血程度 血小板微颗粒 纤维连接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珊珊 杨雪微 +2 位作者 郑宇 高玉娟 苏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LYMPH%)及单核细胞比例(MONO%)、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结果:131例患者中110例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21例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相比,合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患者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WBC、D-D、DFR较高,PT延长,LYMPH%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R(OR=1.054,95%CI:1.024-1.084,P<0.001)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OR=1.026,95%CI:1.002-1.051,P=0.033)为出现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D-D和DF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36、0.809。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与D-D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8708);与D-D相比,DFR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302)。DFR的最佳cut-off值为16.50,此时的敏感度为90.5%,特异性为70.0%。结论:DFR在预测初发APL相关出血程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DFR值越大提示出血程度越严重,当DFR>16.50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出血程度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D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大出血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广 潘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0-722,共3页
严重创伤是威胁生命的全球性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全球每年死亡人口近600万,其中因创伤而死亡的人口占1/10。而创伤后未行控制的大出血所致的死亡例数,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干预并降低出血程度来减少。在过去的10年中,对创伤所致大出血的病... 严重创伤是威胁生命的全球性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全球每年死亡人口近600万,其中因创伤而死亡的人口占1/10。而创伤后未行控制的大出血所致的死亡例数,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干预并降低出血程度来减少。在过去的10年中,对创伤所致大出血的病理生理、治疗与管理策略的认识均显著提高。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创伤患者较未并发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人口 出血程度 行控制 凝血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 低二氧化碳血症 晶体液 碱剩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肝脏病理剖检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费强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肝脏具有分泌胆汁、贮存养分、解毒、免疫防御、造血、再生等一系列功能。很多疾病能引起肝脏发生病变,对鸡进行病理剖检时,比较肝脏颜色、肿胀和出血程度、坏死灶的大小、形状、颜色及肿瘤的形态,找出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病变,再结合其他... 肝脏具有分泌胆汁、贮存养分、解毒、免疫防御、造血、再生等一系列功能。很多疾病能引起肝脏发生病变,对鸡进行病理剖检时,比较肝脏颜色、肿胀和出血程度、坏死灶的大小、形状、颜色及肿瘤的形态,找出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病变,再结合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基本上可初步做出判断。疾病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多种多样,在临床诊断上极易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理 临床诊断 特征性病变 出血程度 免疫防御 鸡组织滴虫病 大肠杆菌病 鸡白痢 鸡马立克氏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