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艳玲 陈康宁 +1 位作者 邵淑琴 王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水溶液、单纯生理盐水 ,于术后 6h、12h、2 4h、3d、7d分别观察冰冻切片连续切片血肿大小。结果 单纯生理盐水注射仅引起 12h内的针道渗血 ,单纯胶原酶生理盐水注射 3d可以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 2 4h可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结论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可以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酶 大鼠 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褚雨霆 朱晓宇 +7 位作者 张雅月 夏波 侯丽 宋如顺 李天天 李春启 董青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3-859,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以出血减少率、止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类似脾气虚特点的血流量、血流量改善率与运动速度、运动改善率为附加指标,综合评价健脾益气摄血方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药物B1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的出血率分别为30%和15%,止血率分别为60%和80%;实验药物B2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出血率分别为45%和40%,止血率分别为40%和47%。表明在降低斑马鱼出血率与止血效果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提高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血流量改善率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促进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提高斑马鱼运动改善率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改善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提高运动速度,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摄血方 辛伐他汀 斑马鱼 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保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郑传柱 贾梅 +5 位作者 李慧 张丽 姚卫峰 宿树兰 唐于平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0,共2页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虚血瘀、月经不调。前期试验研究表明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增强[1],本实验采用子宫出血动物模型评价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前后的保血效应,以期为阐明两方衍化配伍机制[2]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汤 四物汤 子宫出血模型 衍化方 止血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戴如飞 刘宁 +3 位作者 王东 赵春生 朱风仪 吴幼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9-62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方法:35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30只及假手术组5只。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观察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SEPs)改变。结果: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0.46)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EPs显示,实验组各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内囊 内囊出血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炭对外感热毒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娴 卫向龙 秦卫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外感热毒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肉眼观察大鼠舌、肺、胃、肝、肾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稍红,胃黏膜无明显损伤,双侧肺脏色泽灰黯,黯红色瘀斑瘀点较多见,肺叶表面有较多出血部位,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圆斑状;肝脏、肾脏均可见瘀血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注射LPS同时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肛温有所升高(P<0.05),造模给药6 h后,肛温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增加(P<0.05),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T、TT、APTT延长(P<0.05),FIB含量相对增加(P<0.05)。生地炭组在造模6 h后明显降低了肛温(P<0.05),明显降低了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黏度(P<0.01);明显缩短PT、TT、APTT(P<0.05),降低FIB含量(P<0.05);生地炭组舌象和胃黏膜正常,肝脏、肺脏、肾脏形态结构均基本正常,肝脏、肾脏无明显瘀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有轻微瘀血,肺泡腔内有少量的渗出液。结论:生地炭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途径、降低FIB含量,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共同发挥了凉血止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炭 外感热毒 出血模型 凉血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炭对阴虚内热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娴 卫向龙 秦卫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灌胃,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辨证用药特点的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生地炭凉血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干姜水煎剂灌胃,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阴虚内热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肛温的变化,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肉眼观察大鼠舌、肺、胃、肝、肾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舌色稍红,胃黏膜无明显损伤,双侧肺脏色泽灰暗,暗红色瘀斑瘀点较多见,肺叶表面有较多出血部位,多呈点状、条索状和圆斑状;肝脏、肾脏均可见瘀血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灌胃干姜水煎剂及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7 d后,肛温有所升高(P<0.05),造模给药14 d后,肛温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增加(P<0.05),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T、TT、APTT延长(P<0.05),FIB含量相对增加(P<0.05),以上指标共同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生地黄组在给药13 d后明显降低了肛温(P<0.01),表明生地黄发挥了其清热凉血的作用。阳性对照组和生地炭组降低肛温的效果不与模型组比较,生地炭组明显降低了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黏度(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地炭组能明显缩短PT、TT、APTT(P<0.05),降低FIB含量(P<0.05);生地炭组舌象和胃黏膜正常,肝脏、肺脏、肾脏形态结构均基本正常,肝脏、肾脏无明显瘀血,肺脏有轻微瘀血。结论:生地炭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途径、降低FIB含量,降低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共同发挥了凉血止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炭 阴虚内热 出血模型 凉血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万丽丹 祝高春 +1 位作者 邵立健 林雪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出血模型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模型 卒中类型 临床常见 临床研究 视神经孔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冠花对致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包贝华 赵显 +3 位作者 曹雨诞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研究鸡冠花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初步探讨其止血机制并筛选其凉血止血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10 h内大鼠直肠温度变化,测定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 目的研究鸡冠花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初步探讨其止血机制并筛选其凉血止血活性部位。方法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10 h内大鼠直肠温度变化,测定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24 h内全血黏度的变化,观察对胃、肺、肝及子宫等脏器组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鸡冠花生品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组均能明显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P<0.01);鸡冠花炭品、鸡冠花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能不同程度缩短模型大鼠TT、PT、APTT时间(P<0.01或0.05);鸡冠花生品及乙酸乙酯部位组和炭品组均能明显升高大鼠FIB含量(P<0.01)。鸡冠花生品组和炭品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鸡冠花正丁醇部位能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的高、中及低切黏度(P<0.05)。结论鸡冠花生品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凉血止血功效,鸡冠花炭品具有止血功效,鸡冠花和鸡冠花炭通过不同环节而发挥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鸡冠花炭 活性部位 血热出血动物模型 凉血止血作用 止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对犬子宫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及其体内降解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霞 何小华 +2 位作者 房绍英 冯仰辉 程艳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为了考察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及降解特性,本试验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供试品组、市售对照品组(外科术中止血装置)和纱布对照组,通过比格犬子宫出血模型,利用止血时间、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评分评价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供... 为了考察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及降解特性,本试验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供试品组、市售对照品组(外科术中止血装置)和纱布对照组,通过比格犬子宫出血模型,利用止血时间、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评分评价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供试品组)的止血作用,并与纱布对照组和市售对照品组进行比较;并于术后7 d时,分析供试品和市售对照品在犬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显示,与纱布对照组比较,供试品组的出血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术中止血效果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与市售对照品组比较,二者止血效果相当,供试品在止血时间、出血量、材料用量和术中止血效果评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术后7 d,各组动物的子宫与周围组织均无粘连,手术划伤处愈合良好,供试品组与市售对照品组肉眼观察均未见样品残留,各组比格犬子宫外膜结构正常,未见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组织病理学变化,各组在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血栓、样品残留和异物组织。本试验结果表明,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对盆腔子宫出血创面具有优良的止血作用,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降解性能良好,是一种较安全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子宫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外科术中止血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AQP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波 孙善全 +2 位作者 甘胜伟 伍修宇 钟小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脑出血(ICH)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和7d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的大小;运用... 目的比较两种脑出血(ICH)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和7d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的大小;运用干湿重法、伊文思蓝(EB)测定法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两组脑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胶原酶模型组的血肿体积在脑出血后1d达到最大并持续至3d,自体血组的血肿体积在12h达到最大;胶原酶模型组的BWC在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3d,而自体血组BWC在2d逐渐降低;胶原酶模型组的EB含量在12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2d,而自体血组EB含量在1d逐渐下降;两组模型的AQP4表达量在6h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2d逐渐降低。两组模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对BBB和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以及AQP4的表达变化是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模型 血肿 水通道蛋白-4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SD大鼠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晓勇 张晓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07-3210,I0050,I005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动物模型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的转化提供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剂量模型组)、C组(中剂量模型组)、D组(高剂量模型组)、E组(假手术组);B、C、D和E组建立脑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动物模型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的转化提供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剂量模型组)、C组(中剂量模型组)、D组(高剂量模型组)、E组(假手术组);B、C、D和E组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Longa/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 d开始灌胃,B、C、D组补阳还五汤不同剂量,E组生理盐水,A组不予处置,14 d结束;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FCM和TUNEL测胶质细胞凋亡;CCK-8和EDU测胶质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测胶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水孔通道蛋白4(AQP4)mRNA和蛋白表达;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Transwell)测胶质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各组比较:药物干预后mRNA和蛋白,D组最显著(P<0.05);胶质细胞凋亡,E组最多(38.35±7.02),D组变化最显著(10.19±1.33);胶质细胞增殖E组最少(3.02±1.01),D组变化最显著(18.33±4.21);胶质细胞迁移与侵袭,D组最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SD大鼠动物模型急性期脑水肿用高剂量补阳还五汤干预后胶质细胞MMP-9和AQP4均显著下调及胶质细胞活性均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出血动物模型 急性期脑水肿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12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2 位作者 相守武 齐新 孙海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8、12、24、36、48h和72h等7个亚组)。(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各时限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脑出血组大鼠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呈密集表达,于脑出血后24~36h达高峰,其中孤束核在24h的表达密度为(49.58±12.61)μm2,36h为(64.32±15.14)μm2,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迷走神经背核在此两个时限的表达密度分别为(40.74±10.62)μm2,(50.62±12.31)μm2,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至72h仍有阳性表达(P<0.05)。结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延髓内脏带是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延髓 孤束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基因 fos疾病模型 动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FOS蛋白表达 出血模型 延髓内脏带 表达变化 脑源性 Wistar大鼠 迷走神经背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犬脑出血及其早期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作者 张剑宁 赵崇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44-45,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中风之一,病残率、死亡率很高。对脑出血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新疗法的观察等研究均需借动物模型进行。
关键词 出血动物模型 实验性 高血压脑出血 生命体征 脑内出血 出血模型 沈阳军区总医院 出血早期 神经外科 急性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1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0-740,共1页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对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制作Wistar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3d后,分别将取材于Wistar大鼠胚胎的NSCs和OECs立体定向注入血肿中(联合移植组),并设NSCs和OECs单独移植组(NSCs组,OEC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大鼠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2分,术后包括对照组在内的4个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只是术后30d的评分较第3d明显减低(P〈0.05),而NSCs组、OECs组及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30d时的评分即较术后3d时明显减低(均P〈0.05),NSCs组及OECs组仅在术后30d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在术后14d时的评分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出血模型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运动功能 嗅鞘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免疫组化染色 OECS N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信号检测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柯丽 李盼盼 +2 位作者 陈红 刘欢 杜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3,共8页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 采用仿真和实验研究颅骨对磁感应断层成像(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Comsol软件建立3层球形仿真颅脑模型,仿真计算颅骨电导率对MIT信号检测的影响。使用螺线管线圈、后置电路及数据接收仪器搭建单通道磁感应信号测量实验系统,利用琼脂和Na Cl溶液制作与真实颅脑电导率分布相近的脑出血分层模型,模型外径为158 mm;最后采用有颅骨和无颅骨两种模型,测量无病变及不同病变位置情况下MIT信号的相位变化,模型中心与检测线圈相距85 mm。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病变和病变分别位于X-Y平面上坐标为(-40,0)、(0,0)和(40,0)的位置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幅值比例分别为0.57、0.59、0.42、0.61,其中,坐标点(-40,0)代表Y轴左侧距离激励线圈45 mm的位置,坐标点(40,0)代表Y轴右侧距离接收线圈45 mm的位置。当病变存在时,有、无颅骨数据的变化趋势均为: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最大,病变位于坐标点(40,0)时次之,病变位于坐标点(0,0)时最小。实验结果表明,颅骨对MIT信号的数据大小有衰减作用,但不影响数据的变化趋势,提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高精度检测设备,可实现颅内病变的无创、无接触图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感应断层成像(MIT) 颅骨 出血模型 仿真 琼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阿胶抗疲劳、抗氧化及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姜一朴 邸志权 +5 位作者 王延涛 安梦培 胡金芳 金涌 张宗鹏 张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阿胶的抗疲劳、抗氧化及止血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复合血虚模型,检测游泳力竭时间、血液学指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水平,... 目的探讨小分子阿胶的抗疲劳、抗氧化及止血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复合血虚模型,检测游泳力竭时间、血液学指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水平,考察小分子阿胶的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测定ICR小鼠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和肝素化出血模型,考察小分子阿胶在止血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分子阿胶各剂量均明显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MDA、LPO含量(P<0.05,P<0.01);小分子阿胶1.500、0.375 g·kg^(-1)明显升高大鼠血中淋巴细胞数量(P<0.05);3.00、1.50 g·kg^(-1)明显缩短小鼠BT和CT(P<0.05);1.500 g·kg^(-1)逆转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P<0.05,P<0.01),逆转血细胞的不良改变。结论小分子阿胶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增强耐力的作用,并有止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阿胶 复合血虚模型 抗疲劳 抗氧化 血热出血模型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血清对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素娥 彭争荣 +1 位作者 钟广伟 李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1,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血清对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针刺血清组,制备各组血清培养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分化情况,计数各类分化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模型... 目的:探讨针刺血清对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针刺血清组,制备各组血清培养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分化情况,计数各类分化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模型对照组神经元分化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针刺血清组神经元分化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处理可上调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促进脑损伤组织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血清 脑源性神经干细胞 分化 出血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脑宁注射液改善实验性脑血肿家兔心肌损害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徐礼五 王芳 +1 位作者 李克玲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1-1641,共1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动物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救脑宁注射液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救脑宁注射液组,行颅内血块埋藏术复制脑出血模型,通过HE、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电镜等观察家兔3 d、7 d...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动物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救脑宁注射液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救脑宁注射液组,行颅内血块埋藏术复制脑出血模型,通过HE、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电镜等观察家兔3 d、7 d、15 d心肌形态学改变以及救脑宁注射液的治疗效应,同时测定心肌组织ET、NO、MDA、SOD含量变化和ET、NOS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脑宁注射液 心肌组织 实验性脑血肿 损害作用 家兔 组织病理学改变 出血模型 模型动物 形态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A2015:新评分教你如何识别长期双抗获益人群
19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57-4357,共1页
经过对DAPT研究队列分析之后,学者发现了一种新型DAPT评分方法,以帮助医生辨别哪些术后患者需要进行1年以上的双抗治疗。研究者在DAPT研究队列中建立起独立的缺血及出血事件预测模型,并且在PROTECT队列中进行验证。在缺血模型中,主要识... 经过对DAPT研究队列分析之后,学者发现了一种新型DAPT评分方法,以帮助医生辨别哪些术后患者需要进行1年以上的双抗治疗。研究者在DAPT研究队列中建立起独立的缺血及出血事件预测模型,并且在PROTECT队列中进行验证。在缺血模型中,主要识别心肌梗死及支架血栓(包括致死事件)的预测因子;在出血模型中,主要识别GUSTO中度或严重出血(包括致命性出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 AHA2015 队列分析 缺血模型 出血模型 预测模型 出血事件 静脉移植 风险降低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