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几率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溶栓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静脉溶栓治疗资料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几率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溶栓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静脉溶栓治疗资料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采用安慰剂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出血性转换的比率、死亡率及治疗14 d后NIHSS及3个月的m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溶栓治疗后有13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占20.3%,对照组有5例,占7.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死亡5例,占7.8%,对照组4例,占6.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14 d NIHSS评分4.2±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评分7.9±4.1;治疗3个月mRS评分0~1分34例,占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34.4%)。结论:静脉溶栓在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会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但不增加总体的死亡率,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iminogen,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缺...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iminogen,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缺血6h后静脉应用rt-PA及尿激酶,24h后处死,脑组织中MMP-9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脑出血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结果:脑缺血后MMP-9表达增加,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MMP-9表达均进一步增加。脑缺血对照组、rt-PA溶栓组及UK溶栓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8±0.010、0.225±0.0341、0.228±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及脑出血量均较缺血对照组增加,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均可上调MMP-9表达并与出血性转化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几率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溶栓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静脉溶栓治疗资料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采用安慰剂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出血性转换的比率、死亡率及治疗14 d后NIHSS及3个月的m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溶栓治疗后有13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占20.3%,对照组有5例,占7.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死亡5例,占7.8%,对照组4例,占6.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14 d NIHSS评分4.2±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评分7.9±4.1;治疗3个月mRS评分0~1分34例,占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34.4%)。结论:静脉溶栓在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会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但不增加总体的死亡率,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文摘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iminogen,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和脑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缺血6h后静脉应用rt-PA及尿激酶,24h后处死,脑组织中MMP-9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脑出血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结果:脑缺血后MMP-9表达增加,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MMP-9表达均进一步增加。脑缺血对照组、rt-PA溶栓组及UK溶栓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8±0.010、0.225±0.0341、0.228±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两组脑出血发生率及脑出血量均较缺血对照组增加,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rt-PA与尿激酶溶栓后均可上调MMP-9表达并与出血性转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