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腺胃出血性素质在诊断新城疫上的意义
1
作者 赵晓光 于志斌 +2 位作者 陈丽萍 沈晓云 高继武 《辽宁畜牧兽医》 1998年第6期23-24,共2页
无论过去和现在,在现场诊断鸡新城疫(ND)时,都把鸡腺胃粘膜和腺胃乳头出血作为ND特征性变化的依据。而慢性非典型ND在剖检时,虽然其它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都象ND的变化,但看不到腺胃粘膜和腺胃乳头出血,就很难确诊而贻误防治,造成很大的... 无论过去和现在,在现场诊断鸡新城疫(ND)时,都把鸡腺胃粘膜和腺胃乳头出血作为ND特征性变化的依据。而慢性非典型ND在剖检时,虽然其它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都象ND的变化,但看不到腺胃粘膜和腺胃乳头出血,就很难确诊而贻误防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城乡养殖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胃出血性素质 新城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幼驹皮下浮肿的原因和对策
2
作者 武世珍 靖吉强 +1 位作者 陈方琪 刘琰冰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5期40-40,共1页
幼驹出生后,由于发育上的不成熟,抗应激能力比较弱。因此,必须重视幼驹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整个幼驹期为6个月,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在养马过程中经常碰到幼驹皮下浮肿的情况。1病例诊治1.1发病情况某马场,饲养40匹马,其中3匹4月龄... 幼驹出生后,由于发育上的不成熟,抗应激能力比较弱。因此,必须重视幼驹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整个幼驹期为6个月,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在养马过程中经常碰到幼驹皮下浮肿的情况。1病例诊治1.1发病情况某马场,饲养40匹马,其中3匹4月龄小马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体温39.5℃,心率35次/min,气喘,发病已经1个多月,现在胸腹部皮下、后肢浮肿,爬高困难,但能站立。吃草减少,能吃少量母马的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应激能力 母马 眼结膜 疾病防治 饲养管理 出生后 马传染性贫血 马钩端螺旋体病 出血性素质 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牛蕨中毒的诊治
3
作者 李承凤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103-103,共1页
牛的蕨中毒病是指牛在较短的时期内采食大量野生蕨以后发生的一种以严重的全骨髓损害和全身出血性素质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中毒症。病牛表现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全身泛发性出血等危急症状。本病发生... 牛的蕨中毒病是指牛在较短的时期内采食大量野生蕨以后发生的一种以严重的全骨髓损害和全身出血性素质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中毒症。病牛表现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全身泛发性出血等危急症状。本病发生与蕨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中毒 出血性素质 血液凝固性 地理分布 中毒症 泛发性 粒细胞 牛群 植物分布 植被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仔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4
作者 牛文生 《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4年第5期6-7,共2页
腹水综合症并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一种代谢病。本病自六十年代发现到现在,已近30年了。30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许多致病原因,并针对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办法。 一。
关键词 腹水症 发病机理 治疗办法 呼吸系统病 代谢病 预防措施 心室衰竭 传染性喉气管炎 心脏扩张 出血性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宜在养殖区使用的杀鼠药
5
作者 李有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22期10-10,共1页
我国每年灭鼠,时有发生人畜误食杀鼠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事件。所以,近期应该大力宣传使用抗凝血杀鼠药。因为,后者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延缓血液凝固时间。
关键词 养殖区 杀鼠药 血液凝固时间 凝血酶原 抗凝血 作用机理 三氧化二砷 五氧化二砷 出血性素质 氟乙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传染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6
作者 张汇东 贺星亮 《中国工作犬业》 2000年第1期58-59,共2页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CAV—I亦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贫血、黄疸、出血性素质、白细胞显著减少和康复犬角膜混浊(蓝眼病)。狐狸主要表现为脑炎症状。
关键词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主要表现 犬细小病毒病 出血性素质 犬瘟热 白细胞 免疫失败 犬腺病毒 死亡率 病毒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7
作者 粟金英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179-180,192,共3页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属于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是钩端螺旋体,可感染犬、猪、牛、羊、马、野生动物及人类等[1],其中,犬对本病非常易感,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属于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是钩端螺旋体,可感染犬、猪、牛、羊、马、野生动物及人类等[1],其中,犬对本病非常易感,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犬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接触了含有病菌的水体、土壤或尿液后,经受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而感染;发病犬也可通过尿液间歇或者连续性地排出钩端螺旋体病菌,污染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和黏膜黄染、黄疸、出血性素质、血红蛋白尿、水肿、坏死、流产等。以隐性感染居多,临床上无明显症状[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犬的人群越来越多,导致我国犬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3],而且该病可间歇性地排菌数月甚至数年,使犬成为危险的带菌动物[4],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犬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养犬的朋友及兽医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兽医工作者 人兽共患病 血红蛋白尿 出血性素质 剖检病理变化 带菌动物 感染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