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及疗效评估
1
作者 张腾飞 朱利利 +3 位作者 付胜奇 胡胜洁 宋良 张思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5例,对照组171例,试验组患者于发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分别在发病后第3、第6、第12天口服利伐沙班治疗。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随访至90d,观察2组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外出血、死亡、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分比例及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随访90d,试验组中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4%vs 15.9%,P=0.037);试验组与对照组轻度脑卒中、重度脑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3.0%vs 3.2%、12.5%vs 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度脑卒中、中度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1.5%vs 3.2%、5.4%vs 9.8%)、颅外出血(9.0%vs 14.5%、12.2%vs 15.9%)、mRS评分[1(0,2)分vs 1(1,2)分、3(1,4)分vs 3(2,4)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重度脑卒中患者颅外出血(20.8%vs 22.2%)、症状性颅内出血(20.8%vs 7.4%)、死亡(8.3%vs 3.7%)、mRS评分[4(3,4)分vs 3(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继发肺部感染,1例脑干出血;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脑干出血)。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48h内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显著降低中度脑卒中患者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纤维蛋白溶解药 出血 利伐沙班 风险评估与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古选民 杨晋生 贾云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0-143,153,共5页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 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软通道组(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n=50)和硬通道组(接受硬通道微创治疗,n=54)。比较两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等血肿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通道蛋白4(AQP4)、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等水平;比较两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与硬通道组相比,软通道组术中抽吸血肿量及体积比均较低,且术后血肿排空、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两组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GOS、ADL评分均升高,且软通道组高于硬通道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软通道组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降低血清sTREM-1、AQP4、cF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血 软通道 微创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健 宋琳 +1 位作者 季丽娜 徐樨巍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主因“发热4 d”入院,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仍...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主因“发热4 d”入院,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仍有反复发热,考虑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进行第二轮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治疗,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纠正贫血,监测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好转出院。随访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及冠状动脉扩张。对于存在消化道症状的川崎病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消化系统的症状变化,并监测大便潜血。结论:川崎病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均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消化道出血往往是溃疡出血,出血量大,需加强监测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原发性泪囊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陈惠莲 董佩芳 +1 位作者 陈婉君 钟朋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总结我院2022年9月收治的1例罕见的原发性泪囊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lacrimal sac,PMML)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对患者进行去除出血易感因素的评估并正确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在出血发生时及时准确判断引... 总结我院2022年9月收治的1例罕见的原发性泪囊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lacrimal sac,PMML)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对患者进行去除出血易感因素的评估并正确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在出血发生时及时准确判断引起出血的原因并立刻填塞止血,填塞后动态监测眼鼻部疼痛、眼压、眶压及视力变化,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避免视力不可逆性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较好顺利出院。根据患者特点,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 恶性黑色素瘤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5
作者 齐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降钙素原超过100 ng/mL,血压低,出现感染性休克。采用亚胺培南强化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呈缓慢下降趋势,肾功能恢复正常,腹内压降至正常,尿量逐渐增多,但血小板计数仍呈下降趋势。腰椎穿刺见无色清亮脑脊液流出,脑脊液生化及常规结果均正常,排除SAH及颅内感染可能,考虑头颅CT所示为假性SAH。患者入院第3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中转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化脓坏疽、肠管表面脓苔附着、腹腔内大量脓液。患者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意识清楚,复查头颅CT结果正常。患者术后第19天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无特殊不适,再未出现腹痛、腹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吴春富 姜立先 +4 位作者 梁建广 何新俊 金东 赵旭东 赵义纯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4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取栓术后是否HT分为HT组(80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SM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匹配,匹配容差设置0.03进行1∶1配对。通过CT灌注成像计算HIR[T_(max)>10 s脑组织体积(ml)/T_(max)>6 s脑组织体积(ml)]。将匹配后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R与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HIR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PSM后得到77例对组间变量均衡样本。与非HT组比较,HT组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长,NIHSS评分、ASPECTS评分、T_(max)>10s脑组织体积和HIR更高,T_(max)>6 s脑组织体积更小(P<0.05)。NIHSS评分高、HIR高为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联合预测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大于NIHSS评分、ASPECTS评分、HIR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2、0.803(P<0.05)。结论HIR高是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IS-LVO机械取栓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灌注强度比值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危重症创伤出血临床输血指导及凝血功能检测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琼 姚静 张燕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结果来指导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用血量的差异性,并对观察组输血前后TEG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分析TEG相关指标与凝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输血前,两组的凝血四项和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I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R值、K值均较输血前降低,MA值、Angle角以及CI值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观察组冷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但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328,P=0.036<0.05),K值与PLT呈负相关(r=-0.389,P=0.001<0.05),Angle角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28、0.475,P=0.029、0.000<0.05),MA值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37、0.460,P=0.016、0.000<0.05),CI值与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235、0.348,P=0.020、0.014<0.05)。结论 TEG在临床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且可以发现并改善患者凝血异常情况,TEG相关指标与凝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危重症创伤 出血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秀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 目的:分析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宫腔放置水囊。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结果:产后2 h、24 h,两组产后出血量逐渐增加,但产后30 min、2 h、24 h,观察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30 min、60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早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止血,减少出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宫腔放置水囊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郑直 李双阳 +2 位作者 张建磊 王凌雪 吴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 目的探讨麝香化瘀醒脑颗粒治疗脑出血(ICH)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剩余大鼠构建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CH组)、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组(SXHY组),每组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HE染色评价脑损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小胶质细胞表达与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能够显著改善ICH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减少脑组织病变,降低IFN-γ、TNF-α和IL-6表达水平,升高BDNF表达水平(P<0.01);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和升高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P<0.01)。结论麝香化瘀醒脑颗粒可有效减少ICH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向M2型,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ICH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 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TLR4/MyD88/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多态性构建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模型分析
10
作者 张晨 席小青 +1 位作者 高银凤 杨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基因多态性构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268例,均使用... 目的探讨基于基因多态性构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268例,均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根据随访观察12个月评估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和未出血组22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基因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出血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出血组年龄明显高于未出血组,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B家族成员1(ATPbinding cassette,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基因rs1128503位点GG基因频率、rs4148738位点TT基因频率及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C9(Cytochrome P4502C9,CYP2C9)基因rs1057910位点AC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136,95%CI:1.031~1.251),ABCB1基因rs1128503位点AA型基因(OR=15.407,95%CI:4.259~55.741)、GA型基因(OR=6.990,95%CI:1.599~30.546)为老年NVAF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的危险因素(P<0.01);肌酐(OR=0.943,95%CI:0.899~0.989)、ABCB1基因rs4148738位点TT型基因(OR=0.048,95%CI:0.009~0.242)、CYP2C9基因rs1057910位点AC型基因(OR=0.092,95%CI:0.021~0.408)为老年NVAF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基于基因多态性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76~0.870),特异性为81.90%,敏感性为76.60%。结论基于ABCB1基因、CYP2C9基因构建的老年NVAF患者利伐沙班相关出血事件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出血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患者ICD-10编码在病案首页应用的准确性分析
11
作者 孙东珠 牟怡平 +3 位作者 张文 郭艺萍 张娟 李明姬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中消化道出血患者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准确性。方法提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2021年病案首页临床主要诊断描述包含“消化道出血”字段的病案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判断临床诊断与ICD-10编...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中消化道出血患者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准确性。方法提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2021年病案首页临床主要诊断描述包含“消化道出血”字段的病案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判断临床诊断与ICD-10编码是否一致,计算消化道出血ICD-10编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编码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结果81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被ICD-10编码识别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共321例,其中编码真阳性319例,假阳性2例,编码假阴性224例,编码真阴性269例,总错误编码率为27.8%(226/814)。消化道出血ICD-10编码的灵敏度为58.7%、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9.4%、阴性预测值为54.6%,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偏低,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高。226例错误编码中,有14例因医师书写问题导致编码错误,占比6.2%(14/226),212例为编码员问题导致编码错误,占比93.8%(212/226)。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编码按分类规则,当查到病因时要按病因编码,使ICD-10编码更准确标识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临床知识及疾病分类规则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注重与临床沟通合作,以提高编码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病因 ICD-10编码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的编制
12
作者 朱新颖 于文轩 +1 位作者 钟延美 战同霞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编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为医护人员评估肝硬化患者复发风险感知能力和构建针对性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风险感知态度框架和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检索、质性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 目的编制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为医护人员评估肝硬化患者复发风险感知能力和构建针对性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风险感知态度框架和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献检索、质性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调查46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914%。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551,RMSEA=0.049,NFI=0.907,IFI=0.965,CFI=0.965。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02;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结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复发风险感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复发 风险感知 量表 信度 效度 健康信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周隆善 刘昆 +1 位作者 刘杰 薛秀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颞开颅手术。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低于传统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术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Barthel评分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神经内镜技术 经额入路 开颅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王相相 洪旋科 +1 位作者 刘光辉 周春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6(sIL-6R)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6(sIL-6R)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0 d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72例)和转归不良组(24例),对比不同脑出血严重程度、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比两组入院时、治疗2周后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分析治疗2周后血清各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2周后转归不良组血清CCR5、CXCL12、sIL-6R均大于转归良好组(P<0.05);对比不同脑出血严重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大血肿>中血肿>小血肿(P<0.05);对比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重度神经缺损>中度神经缺损>轻度神经缺损(P<0.05);入院时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与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各指标联合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R5、CXCL12、sIL-6R水平变化与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密切相关,对评估脑出血病情程度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疾病转归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分析
15
作者 赵秋月 卫红涛 +2 位作者 李丹丹 闫安 邸宣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原因、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转归。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PubMed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安全性。结果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的A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96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情况15例(7.65%);出血严重程度:13例仅为潜血阳性,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2例为活动性出血,延长了住院时间。经药师干预,给予停药及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治疗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进程影响不明显。检索得到的7篇有关阿加曲班治疗AIS安全性的文献,总计纳入1070例患者。其中6篇文献显示,阿加曲班组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率0.4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率1.36%;1篇将消化道出血列在其他出血事件中,数据统计后并没有增加其他出血事件的概率。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但一般出血量较少,预后良好,对AIS治疗影响较小;既往研究也表明,阿加曲班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加曲班 注射液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林晓祚 李肖玲 +3 位作者 莫东灿 王平开 曾一囡 罗曼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ε2~ε4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汉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出血部位进行亚组分型,并与149例健康...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ε2~ε4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汉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出血部位进行亚组分型,并与14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采用SNaPshot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两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组成ε2ε2、ε2ε3、ε2ε4、3ε3、ε3ε4、ε4ε4六种基因型。在所有遗传模型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均无相关性。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载脂蛋白E 多态性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17
作者 亚冰玉 李英宽 雷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PUD)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PUD出血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均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PUD)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PUD出血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胃酸分泌情况[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为76.0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两组患者PT、APTT及TT较治疗前缩短,FI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呕血或便血及嗳气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BAO、MAO、PAO较治疗前减少,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PUD出血患者效果良好,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黏膜,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消化内镜 质子泵抑制剂 艾司奥美拉唑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程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聂晶 张文婷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程、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HD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程、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HD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9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产后24 h出血组(21例)、未出血组(78例),另选取99例同期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凝血四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Spearman/Pearson系数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检测对HD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R、K值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MA值、α角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水平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FIB水平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R、K值与PT、APTT、TT呈正相关(r=0.498、0.531、0.615;0.433、0.507、0.728,P均<0.05),与FIB、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82、-0.631;-0.631、-0.582,P均<0.05);入院时MA值、α角与PT、APTT、TT呈负相关(r=-0.629、-0.493、-0.534;-0.584、-0.622、-0.657,P均<0.05),与FIB、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04、0.683;0.596、0.716,P均<0.05)。出血组患者R、K值小于未出血组,MA值、α角大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预测HDP患者产后出血的AUC为0.804,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65.38%。结论:血栓弹力图与HDP患者常规凝血四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早期评估HDP进程、预测产后出血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疾病进程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丘东梅 黄林秀 苏春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88例高危剖宫产产妇,运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成实践组(n=44)与普通组(n=44)。实践组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普通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88例高危剖宫产产妇,运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成实践组(n=44)与普通组(n=44)。实践组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普通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生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践组Fib(3.95±0.75)g/L高于普通组的(3.42±0.77)g/L,PT(13.25±0.57)s、TT(14.49±3.51)s、APTT(22.14±1.65)s短于普通组的(14.87±0.65)、(15.45±3.33)、(23.24±1.75)s,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践组RBC(4.89±1.11)×10^(12)/L、HCT(36.78±4.25)%、Hb(130.74±10.36)g/L均高于普通组的(3.46±1.04)×10^(12)/L、(32.21±3.37)%、(123.05±9.69)g/L,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实践组生产后60 min、61~120 min、121~240 min、241 min~1 d的出血量均少于普通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实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普通组的18.18%,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止血效果较为理想,该方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麦角新碱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NLR、PLR、D-D水平变化分析
20
作者 汪志萍 闭宏娟 李凌霄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 目的分析研究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88)与无出血组(n=376)。比较两组的NLR、PLR、D-D水平,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LR、D-D水平对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NLR、PLR、D-D水平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2.056)、阴道分娩(OR=1.982)、有窒息史(OR=1.766)、NLR升高(OR=2.059)、PLR升高(OR=2.109)以及D-D水平升高(OR=2.040)均是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D-D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36、0.802、0.947,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NLR、PLR、D-D水平可以成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辅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超低出生体重 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