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渣料栽培虎奶菇配方筛选
1
作者 王沁 龚光禄 《食药用菌》 2025年第3期211-217,共7页
虎奶菇作为近年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一种食用菌,受栽培原料和气候条件制约,发展相对较慢。本研究以甘蔗渣、棉籽壳、木屑为主料,设计了11个栽培料配方,以常规配方为对照,综合比较菌丝生长表现、出菇性状及经济效益等,以期筛选出应用甘蔗渣... 虎奶菇作为近年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一种食用菌,受栽培原料和气候条件制约,发展相对较慢。本研究以甘蔗渣、棉籽壳、木屑为主料,设计了11个栽培料配方,以常规配方为对照,综合比较菌丝生长表现、出菇性状及经济效益等,以期筛选出应用甘蔗渣栽培虎奶菇的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G-4(甘蔗渣40%、棉籽壳20%、木屑20%、麦麸18%、轻质碳酸钙1%、石膏粉0.9%、磷酸二氢钾0.1%)具有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营养均衡的特点,用于虎奶菇栽培可实现三潮菇产量416.7 g/棒,生物学效率69.4%,经济效益2.49元/棒,可进行应用推广。研究结果可为虎奶菇栽培技术优化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奶 甘蔗渣利用 出菇周期 利润比较 配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稻草栽培虎奶菇 被引量:7
2
作者 魏云辉 王洪秀 +5 位作者 安颖 胡佳 戴朝阳 马静 熊文婷 李菁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我国水稻主产区,稻草秸秆以焚烧和丢弃为主,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为实现稻草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生产成本,用稻草按不同比例代替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栽培虎奶菇。结果表明:随着稻草... 在我国水稻主产区,稻草秸秆以焚烧和丢弃为主,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为实现稻草的资源化利用、降低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生产成本,用稻草按不同比例代替常规培养料中的棉籽壳栽培虎奶菇。结果表明:随着稻草替代量增加,虎奶菇的出菇周期缩短,但产量有所降低。用30%稻草、20%棉籽壳、18%麸皮、15%玉米芯、15%木屑、1%蔗糖、1%轻质碳酸钙为培养料栽培虎奶菇,和常规培养料栽培相比,出菇周期缩短6d,产量无显著差异,每袋利润提高0.2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长势 出菇周期 产量 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生理成熟期温度和光质对白灵侧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靖云阁 邹亚杰 +3 位作者 杨小红 杜芳 张海军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体产量201.91 g,菌柄平均直径11.95 cm,商品性状最佳;在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颜色的光照显著影响白灵侧耳的出菇率、菇蕾数量、现蕾时间和菌柄长,其中白光处理的出菇率最高为93%,红光处理的出菇率最低为67%,黄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多,蓝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少,白光、蓝光和黑暗处理的现蕾时间均为8 d,红光处理的现蕾时间为最长为10 d。实验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白灵侧耳生理成熟期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菇周期 菌盖 菌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