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芽短梗霉LHS-m022黑色素葡聚糖的发酵影响因素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栾兴社 栾欣阳 张长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806,共8页
为探索出芽短梗霉LHS-m022黑色素多糖的发酵影响因素和生物活性,采用菌种发酵、分离提取及生物检测方法,对发酵液性质、产物收率、生物转化率及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LHS-m022黑色素多糖发酵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胰酪... 为探索出芽短梗霉LHS-m022黑色素多糖的发酵影响因素和生物活性,采用菌种发酵、分离提取及生物检测方法,对发酵液性质、产物收率、生物转化率及生物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LHS-m022黑色素多糖发酵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胰酪蛋白胨,蔗糖最佳浓度为60 g/L;发酵培养基中诱导剂L-多巴的最适添加量为2.0 g/L,发酵液黑变活性和生物转化率分别是2.481和71.93%;细胞通透剂鼠李糖脂的最适添加量是0.021μL/L,发酵液黑变活性和生物转化率分别高达2.794和73.9%。全波长扫描、FTIR与HPLC分析表明,WAI为黑色素,PsB为黑色素葡聚糖结构。研究结果揭示,粗黑色素葡聚糖样品经121℃以上高温处理,仍然得到95.37%的絮凝率。采用1.50和2.00 g/L的样品浓度进行检测,分别得到99.55%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99.00%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lhs-m022 黑色素葡聚糖 黑变活性 生物转化率 抗氧化活性 羟自由基清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来源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
作者 黄秦娇 李正龙 +2 位作者 舒琳 林宇 曾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6,共13页
探究黑色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GLA-1为生产菌株,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工艺,采用碱溶醇沉法纯化黑色素,通过溶解性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征黑... 探究黑色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GLA-1为生产菌株,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工艺,采用碱溶醇沉法纯化黑色素,通过溶解性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征黑色素,并研究黑色素的抗氧化、抗紫外辐射和抗菌活性。该菌株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其黑色素产量达到1.639±0.115 g/L,较优化前提高4倍。从发酵液中纯化的黑色素,被初步确定为真黑色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浓度为100 mg/L时,其对ABTS+、DPPH、羟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32%±0.07%、89.71%±0.47%、45.95%±1.36%和50.85%±4.01%。此外,该黑色素具有显著的抗紫外辐射活性;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适抑菌浓度为0.4 mg/mL;但是在所考察浓度范围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活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出芽短梗霉来源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及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黑色素 发酵生产 抗氧化 抗紫外辐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出芽短梗霉高产普鲁兰糖白化突变菌株 被引量:10
3
作者 靳建忠 王慧娟 +3 位作者 孔维甲 葛海涛 张宁 李炳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7-191,共5页
为了发酵获得无色素普鲁兰糖,对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 NG进行紫外诱变,成功获得一株高产普鲁兰糖的白化突变株UVMU3-1。将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比较发现,其菌体生长能力和分化能力未发生显著改变。突变菌株产出的多糖经红外光谱鉴... 为了发酵获得无色素普鲁兰糖,对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 NG进行紫外诱变,成功获得一株高产普鲁兰糖的白化突变株UVMU3-1。将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比较发现,其菌体生长能力和分化能力未发生显著改变。突变菌株产出的多糖经红外光谱鉴定为普鲁兰糖,罐发酵实验表明突变菌株产糖能力强于野生菌株。在未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情况下,罐发酵的糖转化率可以达到52.78%。突变株UVMU3-1可作为工业发酵普鲁兰糖的潜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出芽 普鲁兰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积累聚苹果酸途径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若东 王浩 +3 位作者 周华 程媛媛 何若平 韦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9-3644,共6页
引言聚苹果酸[poly(β-malic acid),PMLA]是新近开发的一种生物高聚物,因其良好的水溶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易代谢性[1]、易修饰性[2],PMLA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用材料、
关键词 出芽 聚苹果酸 合成途径 代谢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体中共存Cr(Ⅵ)、Cd(Ⅱ)重金属离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2 位作者 王显胜 王晓晖 高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为5.0、时间为30min、温度为30℃,吸附量为15.4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Cr(Ⅵ)、Cd(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蓉 杨龙 +1 位作者 张静 李国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1-537,共7页
本文研究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果实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效果,并对其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菌株Ywl可以有效的控制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发病率可由95.1%降至30.5%-55.6... 本文研究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果实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效果,并对其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菌株Ywl可以有效的控制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发病率可由95.1%降至30.5%-55.6%,菌株Ywl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52.1%。去除菌体的上清液对灰霉菌无明显抑制活性,说明其抗菌作用机制可能是活菌的竞争作用。由此可见,菌株Ywl是1株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储藏期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巩文峰 李月飞 +3 位作者 上官妮妮 赵新贝 王阳 马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7,共7页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从苹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对苹果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酵母菌株2SP,该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45%,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0.0%,而过滤上清液和离心灭...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从苹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对苹果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酵母菌株2SP,该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45%,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0.0%,而过滤上清液和离心灭菌上清液对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差,表明营养和空间竞争可能是该酵母菌抑制灰霉病发展的主要机制。该酵母菌在苹果伤口接种后置于4℃低温条件下,30 d后仍能存活,且酵母菌的数量高于起始值。通过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将该酵母菌株初步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采后病害 出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产色素能力弱化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一晖 张丽敏 詹晓北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出芽短梗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与黑色素相似的黑色物质 ,并且这种物质会牢固地粘附在短梗霉多糖上 .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B 1菌株进行6 0 Co诱变 ,获得了一株产色素能力缺失型菌株Co3,其菌落和发酵液颜色为白色或淡绿... 出芽短梗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与黑色素相似的黑色物质 ,并且这种物质会牢固地粘附在短梗霉多糖上 .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B 1菌株进行6 0 Co诱变 ,获得了一株产色素能力缺失型菌株Co3,其菌落和发酵液颜色为白色或淡绿色 .红外光谱和磁核共振图谱表明该菌株的产物与标准短梗霉多糖样品有相同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多糖 ^60Co诱变 产色素能力弱化菌株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产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常帆 薛文娇 +1 位作者 安超 马赛箭 《保鲜与加工》 CAS 2013年第4期48-56,共9页
出芽短梗霉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多形性的腐生真菌,不同的出芽短梗霉能产生胞外多聚糖类、胞外酶类及黑色素、聚苹果酸、嗜铁素等发酵产物,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物防治、化妆品和烟草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综述了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 出芽短梗霉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多形性的腐生真菌,不同的出芽短梗霉能产生胞外多聚糖类、胞外酶类及黑色素、聚苹果酸、嗜铁素等发酵产物,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物防治、化妆品和烟草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综述了出芽短梗霉及其生物产品的研究进展,展望今后通过全基因测序,找到更多出芽短梗霉的新基因与生物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胞外多聚糖 胞外酶 黑色素 嗜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物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阿魏酰低聚糖合成的调控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雨青 余晓红 +1 位作者 顾振新 屠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9-214,共6页
以麦麸为原料诱变选育的不产黑色素出芽短梗霉为发酵菌株,利用其发酵过程中合成的木聚糖酶水解麦麸纤维,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研究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等诱导物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FOs合成的影响,以探明各物质... 以麦麸为原料诱变选育的不产黑色素出芽短梗霉为发酵菌株,利用其发酵过程中合成的木聚糖酶水解麦麸纤维,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研究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等诱导物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FOs合成的影响,以探明各物质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FOs合成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物质添加量对出芽短梗霉产酶和FOs的影响,确定芽短梗霉发酵制备FOs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50g/L麦麸处理液中添加15g/L葡萄糖、1g/L蛋白胨和1g/L玉米浆,FOs产量和木聚糖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627nmol/L和52.66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阿魏酰低聚糖 诱导物 合成调控 出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pH诱导出芽短梗霉细胞多形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维甲 徐琼 +2 位作者 靳建忠 王慧娟 李炳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12,共6页
出芽短梗霉具有酵母状细胞、膨大细胞、菌丝、厚垣孢子、念珠状菌丝和分生组织状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出芽短梗霉生长繁殖以酵母状细胞(CBS100225等4菌株)或膨大细胞(CBS249.65等4菌株)为主。pH 2.2或pH 7.0诱导全部8株出芽短梗霉形成... 出芽短梗霉具有酵母状细胞、膨大细胞、菌丝、厚垣孢子、念珠状菌丝和分生组织状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出芽短梗霉生长繁殖以酵母状细胞(CBS100225等4菌株)或膨大细胞(CBS249.65等4菌株)为主。pH 2.2或pH 7.0诱导全部8株出芽短梗霉形成分生组织状结构。酵母状细胞转变成膨大细胞受低pH值诱导的占75%,还受高pH诱导的占50%。膨大细胞是多形性细胞转变的中心环节,可以转变成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组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PH 诱导 细胞多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博 乔长晟 +1 位作者 汪建明 盖丽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g/L时,其还原力与VC相当,黑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同等浓度条件下黑色素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C。此外,黑色素具有一定的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综上所述,黑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黑色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出芽短梗霉高产菌株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雯 张盛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AS 3.093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光照、亚硝酸、硫酸二乙酯诱变方法,分别研究了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对AS 3.0933菌株对多糖和色素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交替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紫外7min...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AS 3.093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光照、亚硝酸、硫酸二乙酯诱变方法,分别研究了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对AS 3.0933菌株对多糖和色素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交替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紫外7min-光复活5min-紫外9min-光复活5 min-紫外11min-光复活5min;亚硝酸诱变最佳条件为亚硝酸浓度0.05mmol/L、50s;DES处理最佳条件为DES浓度2%、50min;复合诱变途径为紫外-光照诱变1代→紫外-光照诱变2代→亚硝酸诱变1代→亚硝酸诱变2代→DES诱变1代,此诱变处理得到的菌株多糖产量达到20.22g/L,是出发菌株的2.77倍,发酵液颜色浅绿色,发酵液最终pH4.09,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多糖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胞外酸性漆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慧娟 孔维甲 +2 位作者 靳建忠 张宁 李炳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7-20,共4页
通过愈创木酚法平板检测10株出芽短梗霉,发现5株菌能够分泌胞外多酚氧化酶,反应最适pH在2.0左右,均属于酸性多酚氧化酶。菌株NG的酶活最高,达110 U/mL。添加H2O2、EDTA以及过氧化氢酶不显著影响菌株NG胞外酶活,表明NG分泌的多酚氧化酶... 通过愈创木酚法平板检测10株出芽短梗霉,发现5株菌能够分泌胞外多酚氧化酶,反应最适pH在2.0左右,均属于酸性多酚氧化酶。菌株NG的酶活最高,达110 U/mL。添加H2O2、EDTA以及过氧化氢酶不显著影响菌株NG胞外酶活,表明NG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中不含有锰过氧化物酶(MnP)和不依赖Mn2+的过氧化物酶(MiP),属于漆酶(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多酚氧化酶 酸性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粉对出芽短梗霉发酵普鲁兰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超 马赛箭 +3 位作者 常帆 上官亦卿 丁浩 薛文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11062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酵母粉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质量浓度对出芽短梗霉的产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显著,而普鲁兰多糖的结构基本不受... 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CGMCC.11062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酵母粉对普鲁兰多糖产量、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粉质量浓度对出芽短梗霉的产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显著,而普鲁兰多糖的结构基本不受其影响。在未加酵母粉时,菌体质量浓度5.92 g/L,普鲁兰多糖产量34.74 g/L,残糖质量浓度44.18 g/L,而当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5 g/L时,普鲁兰多糖的产量出现最大峰值,达到了61.32 g/L,然而,过多的酵母粉供给造成了碳源流向生物体,普鲁兰多糖产量减少。未加酵母粉时生产的普鲁兰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529 528,随着酵母粉质量浓度的增加,生成的普鲁兰多糖相对分子质量逐渐降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从529 528降低到183 278,表明酵母粉可能会诱导普鲁兰多糖降解酶的产生,并导致普鲁兰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产量的降低。这些研究为不同特性普鲁兰多糖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普鲁兰多糖 相对分子质量 酵母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殷海松 范栩嘉 +3 位作者 汤卫华 边艳慧 陈珊 乔长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246,267,共6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体生长和PMLA合成最有利。由正交实验可知:氨基酸的最优组合为(g/L):天冬氨酸(Asp)0.4、亮氨酸(Leu)0.4、缬氨酸(Val)0.4、苏氨酸(Thr)0.4。在最优组合条件下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达到了57.89 g/L和8879 u,比未添加氨基酸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提高了40.92%和4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聚苹果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洁 白林 +1 位作者 吕亚娟 徐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研究了用出芽短梗霉在不用酶水解淀粉废水的条件下优化处理工艺,考察了不同COD的淀粉废水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影响,废水中有机物总量及COD去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废水的COD浓度大小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没有影响,有机物浓度随处理... 研究了用出芽短梗霉在不用酶水解淀粉废水的条件下优化处理工艺,考察了不同COD的淀粉废水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影响,废水中有机物总量及COD去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废水的COD浓度大小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没有影响,有机物浓度随处理时间增长而降低,但最终的代谢物——普鲁兰多糖的量随废水浓度升高而增加,COD去除程度随废水浓度升高而增大。用出芽短梗霉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马铃薯淀粉废水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普鲁兰多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安超 常帆 +1 位作者 马赛箭 薛文娇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21-124,126,共5页
普鲁兰多糖是通过多形态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获得的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是通过麦芽三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普鲁兰多糖在从食品添加剂到环境修复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篇综述概述了普鲁兰多糖... 普鲁兰多糖是通过多形态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获得的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是通过麦芽三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普鲁兰多糖在从食品添加剂到环境修复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篇综述概述了普鲁兰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近年来通过培养参数优化提高普鲁兰多糖产量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普鲁兰多糖 生物合成 培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出芽短梗霉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79-5080,5086,共3页
[目的]为出芽短梗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出芽短梗霉,用YPD培养基培养菌丝体,显微成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区段(ITS区)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 [目的]为出芽短梗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出芽短梗霉,用YPD培养基培养菌丝体,显微成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区段(ITS区)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ITS区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序列的长度为606 bp,与Genbank中短梗霉的同源率为98%~99%,与Aureobasidium pullulans wb 149、A.pullulans HK58-1(2)属于同一单独分枝;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培养成功。[结论]该研究采用经典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了1株出芽短梗霉,为出芽短梗霉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分离 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PA-2产除草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9-202,共4页
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3次,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 L收集为1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 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3次,正丁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 L收集为1个馏分,共收集到5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20∶1)洗脱得到的馏分15~23对供试杂草野燕麦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对野燕麦的除草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15~23,以二氯甲烷和甲醇(体积比15∶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生物测定结果表明,Rf值范围在0.19~0.83的活性条带对野燕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PA1条带发现,该活性条带主要含有2个组分,最大吸收峰在220 nm,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9.015、65.94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 代谢产物 除草活性 分离纯化 柱层析 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