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生低体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芳 闫裕 盖笑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入学准备 回溯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捐献人乳库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蕊 潘京 +2 位作者 杨青 邢燕 童笑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3,共5页
目的:评价捐赠人乳库建立后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及临床并发症的影响,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 目的:评价捐赠人乳库建立后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及临床并发症的影响,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捐赠人乳库建立前136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捐赠人乳库建立后143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观察组。收集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母亲信息包括分娩年龄、合并症、分娩方式;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信息包括性别、体重、胎龄、接受母乳喂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晚发型败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分别为(33.5±4.2)岁、(32.5±3.9)岁,接受剖宫产的例数分别为95(70.4%)例、81(66.9%)例;两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分别为(29.2±2.1)周和(29.1±2.2)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140.5±247.1)g和(1169.4±228.6)g,男婴分别为72例(50.3%)和63例(46.3%)。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0.5%和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8,P=0.016)。达到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从13 d缩短至10 d(Z=-4.567,P<0.001),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从入院第3天提前至第1天(Z=-11.812,P<0.001),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从34.0%降至10.0%(χ^(2)=17.015,P<0.001),但发现首次接受亲母母乳喂养时间从入院第3天延长至第4天(Z=-4.652,P<0.001)。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赠人乳库的应用可提高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该类患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捐赠人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盘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和胎儿脑体积预测生长受限胎儿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3
作者 孔令男 黄世杰 +4 位作者 张璇 季亮宇 周欣 吴飞云 赵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胎盘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I参数和胎儿脑体积对FGR中VLBW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3例FGR孕妇,依据胎儿出生体重分为VLBWI组(8例)和非极低出生体重儿(non-VLBWI)组(15例)。比较两组胎... 目的:探讨胎盘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I参数和胎儿脑体积对FGR中VLBW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3例FGR孕妇,依据胎儿出生体重分为VLBWI组(8例)和非极低出生体重儿(non-VLBWI)组(15例)。比较两组胎儿侧脑室占颅内体积百分比以及胎盘IVIM参数[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血流灌注分数(f)及胎盘面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VLBWI的预测效能。结果:VLBWI组胎盘D值小于non-VLBWI组[(1.38±0.04)×10^(-3)mm^(2)/s vs.(1.44±0.07)×10^(-3)mm^(2)/s,t=-2.109,P=0.047],胎盘面积小于non-VLBWI组[(155.84±34.69)cm^(2)vs.(200.41±47.95)cm^(2),t=-2.315,P=0.031],胎儿侧脑室占颅内体积百分比大于non-VLBWI组[(3.00±0.55)%vs.(2.53±0.33)%,t=2.591,P=0.017]。胎盘D值、胎盘面积和侧脑室占颅内体积百分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783和0.792。联合胎儿侧脑室占颅内体积百分比、胎盘D值和胎盘面积可将ROC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892。结论:胎盘IVIM参数和胎儿脑体积可能是帮助预测FGR中VLBWI的潜在有效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出生体重儿 胎儿脑体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列线图模型预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风险
4
作者 张亚丽 刘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3,共8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训练集,选取202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早发型败血症(EO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20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训练集,选取202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验证集,训练集根据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EOS组和无EOS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合并EOS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合并EOS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母亲妊娠年龄>35岁、产前发热、胎膜早破、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通气、羊水污染、胎龄≤32周及新生儿发热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E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95%CI:0.755~0.859),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661~0.877);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OS的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早产儿 早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动态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李沛 赵心懋 +4 位作者 李蕊 杨青 袁晓宁 张会芝 邢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点和感染风险,为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报告并分析3例低出生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征,并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点和医院感染风险来源。结...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点和感染风险,为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报告并分析3例低出生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征,并系统检索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特点和医院感染风险来源。结果本文报告的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2例死亡,1例治愈,经物体表面采样分析,未发现环境中明确的感染来源。总计检索到既往文献报告43例病例,41例有生存报道的病死率达36.6%,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辅助通气、脐静脉置管(UVC)或中心静脉置管及肠内喂养。在明确感染来源的3例报道中,致病菌分别来自亲母母乳、装修区域、暖箱表面和超声探头。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死率高、预后差,是严重威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健康的医院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该细菌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测以及早期发现和积极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败血症 出生体重儿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养育问题调查: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风华 张悦 +7 位作者 孙瑾 严双琴 吕兰秋 穆立娟 杨静 骆艳 闫冬梅 赵冬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61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地区0~3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庭主要养育问题与需求,为我国儿童健康临床工作者针对性地开展高危儿家庭养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国14省15个城市的1989名0~3岁儿童及家长的家庭养育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早产...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地区0~3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庭主要养育问题与需求,为我国儿童健康临床工作者针对性地开展高危儿家庭养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国14省15个城市的1989名0~3岁儿童及家长的家庭养育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家庭与正常儿童家庭面临的养育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城市地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1名(7.6%),其中76.8%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长在过去3个月内遇到了≥3个家庭养育问题,高于正常组的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1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庭养育问题主要集中在喂养或进餐(67.6%)、睡眠(66.2%)和行为(61.6%)三方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婴幼儿家庭养育问题的风险因素(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家庭养育问题的发生与儿童性别、儿童年龄、主要照养人、家庭结构等因素有关。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家长面临养育问题风险普遍较高,且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具体问题差异,有必要及时发现养育风险因素,为该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育照护咨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育问题 影响因素 早产儿 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婉婷 薛桦芳 +1 位作者 洪雅芳 黄志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和边际分析法评估医院感染给低出生体重儿...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制定医院感染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生儿科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采用倾向指数匹配法和边际分析法评估医院感染给低出生体重儿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 共纳入1 048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医院感染12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8%。经倾向指数匹配法共成功匹配109对。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中位日数分别为34.0、11.0 d,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延长住院日数23 d(P<0.001)。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总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38 067.6、12 375.7元,医院感染组低出生体重儿多支出住院总费用25 691.9元(P<0.001);在增加的费用中,以检查费、治疗费和药费为主。不同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组住院总费用均高于非医院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总费用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边际利润率分别为5%、10%、15%时,医院感染导致医院经济损失分别为37.1万元、74.2万元、111.4万元;损失利润比为0.33,损失利润与感染系数比值为2.79。结论 医院感染给低出生体重儿和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生体重≤1 000 g组和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儿是重点防控人群。可通过损失利润与感染系数比值估计医院的经济损失,及时调整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医院感染 边际利润率 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源 裘梦凡 +3 位作者 杨童玲 李丽玲 万凡 胡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53,共7页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初稿,进行2次专家论证会议讨论,根据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完善。结果形成包括入院后-经口喂养准备、微量经口喂养(母乳滴注喂养、个性化奶嘴内母乳滴喂)、每12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6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次喂养尝试经口奶瓶喂养、母乳亲喂6个环节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结论基于循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适宜性,可为临床开展有效规范的经口喂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母乳 滴注喂养 经口喂养 奶瓶喂养 母乳亲喂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王嘉莹 林梅 +4 位作者 许冬梅 黄婷 黄芝蓉 黄丽玲 李玉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采用2 mL/kg初乳灌肠;对照组采用1 mL/kg开塞露+1 mL/kg生理盐水1∶1稀释灌肠。灌肠自早产儿出生后24 h开... 目的探讨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采用2 mL/kg初乳灌肠;对照组采用1 mL/kg开塞露+1 mL/kg生理盐水1∶1稀释灌肠。灌肠自早产儿出生后24 h开始,至胎粪排尽时停止。结果干预组脱落10例,对照组脱落9例。干预组胎粪排尽时间和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首次排出与排尽时的胎粪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出生后第1次与第6天尿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初乳灌肠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提高体质量增长速度,提高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出生体重儿 初乳 灌肠 胎粪排出延迟 免疫球蛋白A 免疫反应 全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产品特点及注册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星 王玉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1,58,共6页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等问题,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母乳营养补充剂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通过对早产儿相关共识、指南、文献等进行梳理,对申请注册的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等问题,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母乳营养补充剂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通过对早产儿相关共识、指南、文献等进行梳理,对申请注册的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产品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特点、相应类别的产品配方特点等,并针对申请注册产品数量及种类有限、研发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建议,为该类产品的研究开发、注册管理及临床使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早产/出生体重儿配方 母乳营养补充剂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低出生体重模型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黄艳秋 张月 +3 位作者 石柳柳 赵小英 唐俊明 吴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 目的利用ABI3B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观察出生后其体重及糖代谢变化特点,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利用杂合子交配得到ABI3BP基因敲除的纯合子(ABI3BP^(-/-))、杂合子(ABI3BP^(+/-))和野生型(WT)3组小鼠,观察出生后不同时间点体重及成年后重要脏器体重比,检测成年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等糖代谢指标。结果ABI3BP^(-/-)小鼠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敲除区域产生移码突变,RT-qPCR检测显示,ABI3BP^(-/-)小鼠ABI3BP在mRNA水平上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体重测量显示,ABI3BP^(-/-)小鼠出生时体重(1.25±0.08 g)显著低于WT小鼠(1.34±0.12 g)(P<0.05),但成年(120 d)ABI3BP^(-/-)小鼠体重(27.70±1.93 g)反而显著高于WT小鼠(23.64±1.34 g)(P<0.01),但重要脏器与体重的比值,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显示各组小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糖耐量实验表明ABI3BP^(-/-)小鼠在腹腔注射葡萄糖后15 min时血糖(15.68±7.04 mmol/L)低于WT小鼠(23.01±5.75 mmol/L)。结论ABI3BP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低出生体重、生长追赶及成年后糖耐量异常等临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生长特点,可作为低出生体重小鼠模型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3BP 基因敲除 出生体重 糖代谢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相关问题的考虑
12
作者 韦晓瑜 吴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66-373,共8页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美国儿科学会及国内的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就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肠内营养需求提供了推荐意见和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关临床营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美国儿科学会及国内的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就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肠内营养需求提供了推荐意见和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关临床营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需求设计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必要时的选择。本文综述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需求相关研究进展以及主要类别产品的临床使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当前共识情况,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上市需充分考虑的产品科学、安全相关问题,为产品研发和注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出生体重婴儿 肠内营养 母乳营养补充剂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缺陷与出生体重、胎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敏 潘小民 +2 位作者 杨瑾 刘飞 周哲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2003至2015年共监测围产儿123693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61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9‰。2003至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系统共收集出生体重<2500 g出生缺陷患儿3306例,出生孕周≥28周且<37周的出生缺陷患儿3473例,出生孕周≥42周的出生缺陷患儿共224例。2003至2015年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χ^(2)=37097.79,P<0.001)。2003至2015年早产儿(<37周)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χ^(2)=24998.24,P<0.001),过期产儿出生缺陷率(≥42周)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χ^(2)=196.40,P<0.001)。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常见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脑积水、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无脑畸形、唇裂合并腭裂。正常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68.60%),而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死胎为主(占54.72%),低体重儿出生缺陷与正常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59,P<0.001)。正常产期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77.38%),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83.93%),而早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死胎为主(占57.79%)。早产儿与正常产期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08,P<0.001),早产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9,P<0.001),正常产期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01)。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低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早产儿与正常产期儿、早产儿与过期产儿、正常产期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出生体重 早产 过期产 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银梅 沈月平 +3 位作者 罗小明 刘娜 胡文斌 赵瑶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严格设计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2009年苏州地区的631例低体重儿和1262例正常体重儿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济状况差(OR=2.01...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出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严格设计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2009年苏州地区的631例低体重儿和1262例正常体重儿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济状况差(OR=2.01,95%CI1.35~4.81)、母亲肝病史(OR=2.73,95%CI1.01~7.37)、母亲糖尿病家族史(OR=9.13,95%CI1.01~82.15)、自然流产史(OR=1.41,95%CI0.97~2.04)、孕前6个月服避孕药(OR=3.31,95%CI1.07~10.27)、孕期营养差(OR=5.93,95%CI3.24~10.89)、孕早期阴道流血(OR=1.42,95%CI1.03~1.96)、孕期体重增加偏少(<9kg)(OR=3.74,95%CI1.92~5.90)、孕期检查次数少(<5次)(OR=3.52,95%CI2.49~7.1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3,95%CI2.02~5.17)、多胎妊娠(OR=10.02,95%CI6.17~16.27)、贫血(OR=2.34,95%CI1.59~3.43)、血小板计数低(OR=2.16,95%CI1.47~3.16)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条件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5
作者 孙秀静 王丹华 +9 位作者 宫丽敏 王颖 米延 陈超 季钗 余加林 张巍 夏世文 杨杰 杨式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vs13.2g/(kg·d),t=2.703,P<0.05]。结论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出生体重 营养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6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传来 查涛 +4 位作者 詹新 刘光辉 陶兴永 李迎春 陶芳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学龄前体格发育状况,并探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对其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1999年6月~2005年6月出生的106例早产且出生体重〈2000g儿童作为早产组,同时按照1:1匹配选择对照,合计男72对... 目的了解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学龄前体格发育状况,并探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对其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1999年6月~2005年6月出生的106例早产且出生体重〈2000g儿童作为早产组,同时按照1:1匹配选择对照,合计男72对、女34对。于2005年10~12月调查时儿童为0~6岁。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及其家庭当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环境状况,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评价其生长发育,通过身高别体重的中位数百分比法评定其营养状况。结果早产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结论0~6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体格发育与同龄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婴儿 出生体重 儿童发育 儿童营养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强化母乳喂养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艳 钟晓云 +1 位作者 蒋静 龚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部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22例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强化母乳组(human milk fortification,... 目的:通过前瞻性部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22例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强化母乳组(human milk fortification,HMF组,62例)和早产儿配方奶组(premature formula feeding,PF组,6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骨代谢情况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1)HMF组周平均身长增长率高于PF组[(0.89±0.23)cm/week vs.(0.79±0.34)cm/week,P=0.04],两组日平均体重增长率、周平均头围增长率和周平均上臂围增长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MF组最低体重出现时间[(5.58±2.48)d vs.(4.37±2.06)d,P=0.004]、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0.13±4.03)d vs.(8.03±3.28)d,P=0.002]和静脉营养使用时间[(16.77±6.63)d vs.(14.23±4.15)d,P=0.01]均明显长于PF组,总住院时间和开始喂养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出院时体重、头围、身长、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时和出院时两组患儿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入院时HMF组钙水平明显低于PF组[(2.19±0.22)mmol/L vs.(2.32±0.27)mmol/L,P=0.005],出院时HMF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PF组[(363.98±122.49)mmol/L vs.(299.73±117.39)mmol/L,P=0.004];(6)HM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5%vs.18.3%,P=0.04)、败血症发生率(4.8%vs.16.7%,P=0.03)明显低于PF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慢性肺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强化母乳喂养可以获得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相似的体格生长速率且更有利于钙吸收,强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婴儿 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田恬 崔彩雯 +3 位作者 张先娟 王爱芹 张燕 李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年龄在22~40岁的孕妇213例,在孕期26周前做系统牙周检查,检测菌斑、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将受试者分为3组:健康组63例、牙龈炎组74例、牙周炎组76例... 目的:探讨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年龄在22~40岁的孕妇213例,在孕期26周前做系统牙周检查,检测菌斑、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将受试者分为3组:健康组63例、牙龈炎组74例、牙周炎组76例。追踪观察至其分娩,并记录生产时间和新生儿体重。结果:孕妇牙周病早产发生率和低体重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孕妇牙周病与早产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孕妇 早产 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3
19
作者 赵宇 祁俊明 丁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生长发育、胃肠功能成熟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为VLBWI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VLBWI随机分为早喂组和晚喂组。两组一...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生长发育、胃肠功能成熟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为VLBWI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VLBWI随机分为早喂组和晚喂组。两组一般情况及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的生长发育、胃肠耐受情况、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胃肠动力、胃电活动、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速度、胃食管返流情况进行观察监测。结果研究期间两组生长发育情况、平均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喂养耐受性早喂组较晚喂组明显增强(P=0.039);血清胃动素水平早喂组较晚喂组在第7、14天明显升高;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8天时早喂组的胃电图检查更为成熟;早喂组的胎便排完时间更短;卡红胃肠道转运时间第28天早喂组更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喂养可以促进VLBWI的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包括减少喂养并发症、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电生理活动成熟、加强胃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喂养 微量喂养 出生体重儿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体温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程佳 余章斌 +2 位作者 邱玉芳 陈小慧 韩树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0-603,622,共5页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入院体温对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6例VLBWI/ELBWI,死亡67例(10.4%);其中入院体温<35℃17例(2.7%),35.0~<36.0℃138例(22.0%),36.0~<36.5℃241例(38.5%),36.5~<37.5℃225例(35.9%),≥37.5℃5例(0.8%)。与正常体温(36.5~<37.5℃)比较,低体温(<35℃、35.0~<36.0℃、36.0~<36.5℃)增加早产儿病死率,OR及其95%CI分别为:16.99(4.88~59.13)、8.29(3.52~19.52)、3.60(1.53~8.51);根据患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温比较,入院低体温(<36.5℃)增加出生体重<1 000 g、胎龄<28周早产儿≥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Ⅲ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败血症、≥Ⅱ期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结论:VLBWI/ELBWI入院体温<36.5℃会增加其死亡发生风险,体温越低,死亡发生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5℃会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级)、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儿 入院体温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