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流孔位置对带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宗卫 朱惠人 +1 位作者 王振伟 郭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为了获得涡轮叶片内冷带肋通道出流孔位置设计参数,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出流孔位置对矩形通道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Re变化范围是6×104~8×104... 为了获得涡轮叶片内冷带肋通道出流孔位置设计参数,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出流孔位置对矩形通道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Re变化范围是6×104~8×104,通道总出流比Br为0.3~0.60,出流孔分别位于距前肋0.25,0.50,0.75倍肋距处。实验结果表明:出流孔和肋端附近换热得到强化,带肋和出流孔壁面换热最强。在不同孔位置下,带肋无出流孔壁面换热变化不大。出流孔位于肋后0.25倍肋距时,带肋和出流孔壁面和光滑面换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色液晶 出流孔 传热系数 出流孔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流孔对内流通道壁面换热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裘云 朱惠人 +1 位作者 许都纯 刘松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7-479,508,共4页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实验研究了带有出流孔内流通道带孔—侧壁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采用加热钢带法,主要在主流雷诺数为2.5×104~10×104,出流比为1.0~4.0的范围内,测量了出流孔附近的换热系数分布,重点分析了主流雷诺...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实验研究了带有出流孔内流通道带孔—侧壁面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采用加热钢带法,主要在主流雷诺数为2.5×104~10×104,出流比为1.0~4.0的范围内,测量了出流孔附近的换热系数分布,重点分析了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出流作用使出流孔下游区域内的换热得到强化。主流雷诺数一定时,随出流比的提高此区域换热强度提高,影响范围也扩大;出流比一定时,不同主流雷诺数下,带出流孔壁面换热强度与不带出流孔壁面换热强度的比值(Nu/Nu0)基本一致,换热被强化的程度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出流孔 传热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肋壁与出流孔内流通道的流阻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裘云 朱惠人 +1 位作者 许都纯 刘松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采用根据相似理论几何放大的模型,在流动相似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带肋壁与出流孔内流通道的流阻特性。在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为40000~80000,通道总出流比为0 30~0 60的范围内测量了通道压力损失系数Cp的分布,分析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通... 采用根据相似理论几何放大的模型,在流动相似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带肋壁与出流孔内流通道的流阻特性。在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为40000~80000,通道总出流比为0 30~0 60的范围内测量了通道压力损失系数Cp的分布,分析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通道总出流比对Cp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一定时,随总出流比的提高,通道内Cp减小,压力损失减小;在通道总出流比一定时,通道进口雷诺数对Cp无显著影响。另外,在比较了当前内流通道流阻工程算法与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流阻算法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冷却 通道 出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60°肋和出流孔的矩形通道端壁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宗卫 朱惠人 +1 位作者 杜小琴 郭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60°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通道出流比变化范围是0~0.6... 根据相似理论放大的模型,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研究带有60°肋和单排溢流孔的内流通道的换热特性,分析主流雷诺数和出流比对壁面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矩形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通道出流比变化范围是0~0.6.实验结果表明:出流作用使出流孔附近区域的换热得到了强化;主流雷诺数一定时,随出流比的提高,壁面平均换热系数和增强系数都先略微增大后逐渐减小;出流比一定时,随雷诺数的增加,端壁平均换热系数基本呈线性增加,而换热增强系数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色液晶 出流孔 60°肋 换热系数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的流动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涛 朱惠人 +1 位作者 李广超 许都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诺数增加,流量系数先增加,之后基本不变;通道总出流比较大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各工况下总压系数沿流向依次经历迅速减小、基本不变、继续减小的过程;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6×10^4~9×10^4时最小;出流比增大,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肋^4 出流孔^4 量系数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冲击的短通道出流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孔满昭 刘海涌 沈天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这里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错排冲击孔作用下的出流孔的流场结构。并用五孔探针对出流孔内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的雷诺数和不同的通道高径度比(通道高度与射流孔直径之比)对射流孔和通道内流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 这里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错排冲击孔作用下的出流孔的流场结构。并用五孔探针对出流孔内的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了不同的雷诺数和不同的通道高径度比(通道高度与射流孔直径之比)对射流孔和通道内流场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出流孔的流场中存在着复杂的漩涡结构;在同一高度下,雷诺数的改变对通道流场的影响很小;通道高度的改变对出流孔的流场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场结构 冲击冷却 出流孔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侧向出流孔的梯形通道内部换热特性数值研究
7
作者 杨祺 朱惠人 周雷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求解三维N-S方程,对带侧向出流孔的梯形通道内表面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具体研究了孔径为0.03,通道进口雷诺数为30000,测流比分别等于1,0.3,0时梯形通道内的流动及换热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侧流... 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求解三维N-S方程,对带侧向出流孔的梯形通道内表面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具体研究了孔径为0.03,通道进口雷诺数为30000,测流比分别等于1,0.3,0时梯形通道内的流动及换热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侧流比的减小,通道内表面沿流向相同位置换热趋于一致;平均努赛尔数随之单调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流孔 数值模拟 通道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肋和出流孔通道换热研究
8
作者 郭涛 朱惠人 +1 位作者 苏福彬 许都纯 《航空发动机》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肋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 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试技术测量了带肋和出流孔通道各壁面的换热系数分布,分析了雷诺数和出流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20000-80000,出流比的变化范围是0.3-0.6。结果表明:出流比的变化对各壁面均有较大影响,无出流孔带肋壁面的换热沿通道减弱,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换热在通道入口处先增大之后沿通道减小;各壁面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无出流孔的带肋壁面和侧壁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随出流比增大而减小,带肋和出流孔壁面的平均换热增强系数不随出流比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流孔 换热 瞬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系统截面比与大孔出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兵 袁森 +3 位作者 范志康 王荣锋 赵乃熊 钱善琪 《陕西机械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5-28,71-72,共14页
根据水力学基本原理在铸造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水力模拟试验,指出在浇口杯、直浇道和内浇道组成的浇注系统中,由于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比值很少超过5,根据连续流动定律,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流速同属一个数量级。直浇道流速对降低内... 根据水力学基本原理在铸造生产中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水力模拟试验,指出在浇口杯、直浇道和内浇道组成的浇注系统中,由于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比值很少超过5,根据连续流动定律,直浇道和内浇道的流速同属一个数量级。直浇道流速对降低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的影响不可以忽略不计。内浇道实际出流压头小于按托里拆利小孔出流定律确定的“从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垂直距离的静压头”。本文称直浇道与内浇道截面积比值小于5时的内浇口出流为大孔出流。大孔出流时,内浇口实际出流压头可以根据“浇口杯液面到内浇道中心的静压头”和浇注系统截面比值进行理论计算。把截面比纳入浇注系统流速、流量的定量计算公式,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使浇注系统截面积理论计算值偏小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对水力学孔口与管道出流的分析及铸造中型腔充填的平稳性控制也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系统 截面比 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横浇道大孔出流规律的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杨军 张卫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用大孔出流理论研究了环形横浇道系统的压力分布、内浇道出流均匀性及流量与直浇道引入位置和内浇道引入方式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圆形铸件 环形横浇 浇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推求与验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睿 田忠 邓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90,154,共4页
针对传统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在大开度、接近堰流情况下流量系数偏小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无坎宽顶堰在平板闸门与弧形闸门条件下闸后收缩断面水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基于闸后水流收缩断面... 针对传统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在大开度、接近堰流情况下流量系数偏小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无坎宽顶堰在平板闸门与弧形闸门条件下闸后收缩断面水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基于闸后水流收缩断面特性来确定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该流量系数公式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公式计算所得无坎宽顶堰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符合实际,且流量在大开度下与堰流情况接近、衔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坎宽顶堰 自由 量系数 垂直收缩系数 口水压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孔自由出流流量系数公式的改进与应用——以槐店闸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晨光 毛豪林 +1 位作者 王继华 窦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133,共5页
以淮河流域槐店闸的实际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流量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各公式的适用性,结合槐店闸的实际情况及分析结果对拟合所得对数函数进行改进,分析各公式在自由出流区间内的合理性后,决定采用分段函数形式... 以淮河流域槐店闸的实际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流量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各公式的适用性,结合槐店闸的实际情况及分析结果对拟合所得对数函数进行改进,分析各公式在自由出流区间内的合理性后,决定采用分段函数形式表达流量系数公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段函数模拟平均误差为10%,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 自由 闸门开启度 量系数公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角度对矩形通道壁面换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广超 张魏 +1 位作者 朱惠人 郭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realizab lek-ε紊流模型,求解三维N-S方程,对带肋和气膜孔矩形通道在入口雷诺数9×104,气膜孔总出流比0.22时进行了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肋角度对各个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肋和气膜孔的通... 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realizab lek-ε紊流模型,求解三维N-S方程,对带肋和气膜孔矩形通道在入口雷诺数9×104,气膜孔总出流比0.22时进行了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肋角度对各个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肋和气膜孔的通道流场非常复杂,扰流肋的存在使各壁面的换热都得到了增强,但增强幅度的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冷通道 传热 出流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 porous moist object located in a triangular shaped vented cavity
14
作者 SELIMEFENDIGIL Fatih OZCAN COBAN Seda OZTOP Hakan F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56-1972,共17页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a circular-shaped porous moist object inside a two-dimensional triangle cavity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porous object is considered to be a moist food sample,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cavity with inlet and outlet port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inlet/outlet ports.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numerically assessed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Reynolds numbers(between 50 and 250),dry air inlet temperature(between 40 and 80℃)and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port.It is observed that changing the port loca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flow recirculaitons inside the triangular chamber while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is highly affected.The moisture content reduces with longer time and for higher Reynolds number(Re)values.Case P4 wher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are in the middle of the walls provides the most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in terms of convective drying performance while the worst case is seen for P1 case where inlet and outlet are closer to the corners of the chamber.There is a 192%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isture reduction of these two cases at Re=250,T=80℃ and t=1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 drying porous domain cavity flow inlet/exit port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式微喷灌
15
作者 李进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8-48,共1页
脉冲式微喷灌,又叫间歇式微喷灌。适用于果园、苗圃、蔬菜、草坪及庭院花卉的科学灌溉。与普通微喷灌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同一轮灌系统内的各个微喷头喷水作业,既不连续,又不同步。而是在每条毛管上,所有微喷头自首至尾依次作瞬间高... 脉冲式微喷灌,又叫间歇式微喷灌。适用于果园、苗圃、蔬菜、草坪及庭院花卉的科学灌溉。与普通微喷灌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同一轮灌系统内的各个微喷头喷水作业,既不连续,又不同步。而是在每条毛管上,所有微喷头自首至尾依次作瞬间高速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灌 微喷头 喷水控制 脉冲式 脉冲控制器 频率控制器 工作 水阶段 脉冲阀 出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