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兼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
1
作者 周宏伟 刘曙光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简单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复杂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发达国家与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而发展中国家、北美价值链和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相对于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低技术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调节效应表明: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前了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与出口隐含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拐点,该效应在发达国家、欧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低技术行业中更加明显;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亚洲价值链网络区域以及复杂嵌入的出口减排效应。本文结论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出口隐含碳排放 倒U型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贸易协定环境条款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
2
作者 马荣国 张乃丽 李宗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8,共12页
区域贸易协定(RTA)所涵盖的环境条款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该研究基于2005—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RTA数据库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匹配数据,考察了RTA环境条款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RTA环境条款的... 区域贸易协定(RTA)所涵盖的环境条款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该研究基于2005—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RTA数据库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匹配数据,考察了RTA环境条款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RTA环境条款的签署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上述影响在污染较重行业及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中更为突出。与环境条款内容丰富性相比,强制性环境条款对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强制性环境条款才有可能通过绿色创新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其他情形下的绿色创新与环境条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RTA环境条款并不能通过绿色补贴抑制出口隐含碳排放;只有强制性环境条款才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出口隐含碳减排;出口国环境规制与RTA环境条款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该研究为优化中国RTA环境条款设计和出口隐含碳排放治理提供了经验启示:①未来签署RTA环境条款时,应优先考虑签署强制性环境条款,统筹发挥RTA环境条款和国内环境规制在出口隐含碳排放中的调控作用。②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审慎实施绿色补贴政策。③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相衔接的国内经贸与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贸易协定 环境条款 出口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晓梅 赵瑞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价值链分工效应三个渠道影响出口隐含碳强度,且工业智能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作用机制呈“倒U型”。分行业、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低技术制造业和高耗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工业智能化发展阶段和贸易发展目标限制,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对于中国充分利用工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出口隐含碳 价值链分工效应 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52,共5页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排放的CO2很大一部分是隐含在出口产品中由国外消费的,了解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计算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排放的CO2很大一部分是隐含在出口产品中由国外消费的,了解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气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计算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从1997到2005年增加了14.64亿t(202%),其中出口量的上升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贡献高达237%;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分别使之增长了65%和5%;排放强度的降低只抵消了105%。其中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影响最大的五个部门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最后针对测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结构分解分析 投入产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反事实法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葵 毛运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6,共11页
中间消耗的"消耗规模与部门构成"是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15年数据,在部门归类与形式变换基础上,本文选取"单位产出碳排放量"、"完全消耗系数"与"出... 中间消耗的"消耗规模与部门构成"是影响中国出口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15年数据,在部门归类与形式变换基础上,本文选取"单位产出碳排放量"、"完全消耗系数"与"出口值"为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子,构建"因子变动—反事实构造—效果评价"分析框架,借助规模指数与结构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变化动态进行描述,并通过反事实构造对"因子变动"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单位产出碳排放量"规模指数单调递减,Spearman偏度系数为右偏态,说明相比于意愿产出而言,非意愿产出"碳排放量"具有内在的规模不经济;"中间消耗"规模指数与碳偏向性指数在截面上始终处于高位水平,时序上出现了显著的递增趋势,说明中国单位出口值的中间消耗量偏大,消耗投入在结构上偏向于高碳部门,与"技术前沿国"美国存在显著"技术差距";"出口值"规模指数呈现"平缓扩张——快速攀升——V型震荡"的阶段性特征,结构指数经历了以基期2002年为顶点、"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的变化轨迹,说明"出口值"作为最具弹性的影响因子,受"亚洲金融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美国次债危机"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明显,对出口碳排放的推动作用存在伸缩性与阶段性差异。从"因子变动"影响效果来看,中国产出、中间消耗与出口的部门构成具有内生关联,均显著偏向于高碳部门,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产生了叠加性的"正向"扩张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视角需从产品环节向中间消耗环节扩展,现阶段应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速要素禀赋升级,借力要素价格机制与差别化产业规制政策,从上游环节抑制出口碳排放的输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影响因素 反事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产业分布及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国富 朱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8,共8页
本文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我国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 本文依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2—2011年我国各产业出口隐含的CO2排放量重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隐含的国内碳排放量比同类文献的测算结果要低;而且,某些碳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并不高,相反,某些碳排放强度低的产业其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占比却比较高。这种反差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出口规模不同造成的。因此,要减少出口隐含的碳排放量,不仅要鼓励节能和清洁技术的研发,降低各产业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还应逐步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不断优化出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出口隐含碳排放 CO2排放强度 出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本叶 杨馥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0,共12页
在碳中和目标下,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47个行业的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升级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的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 在碳中和目标下,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47个行业的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升级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的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相比后向参与度,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提高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弱。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服务业和非污染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和污染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更加明显地抑制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对冲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碳排放的消极影响。此外,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会显著增加出口隐含碳排放,但不会明显抑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减排作用。技术进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降低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而且能够产生放大全球价值链升级减排作用的调节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加快实现减排目标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排放 全球价值链升级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与出口隐含碳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巩爱凌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72-7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由此引致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地位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含碳化,与此同时,低端地位对影响出口隐含碳总量变化的规模、结...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由此引致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地位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含碳化,与此同时,低端地位对影响出口隐含碳总量变化的规模、结构、技术因素均产生较强的负面作用,强化了高碳化趋势,并制约了隐含碳总量的降低。由此可见,外贸出口低碳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世界工厂"的定位,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出口隐含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数字产业出口贸易视角
9
作者 肖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6,共8页
设定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与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内在关联。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数字产业出口贸... 设定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与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内在关联。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且经过平行趋势、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相比内陆城市与隶属产业数字化范畴的数字产业,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沿海城市以及从属数字产业化范畴的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抑制效应更强。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不仅可以抑制本区域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也可抑制邻近地区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碳生产率来降低数字产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 数字产业 出口贸易隐含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效应——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
10
作者 杨来科 刘荣洋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成为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并识别潜在的中间机制。结果显示:(1)“一带一路”倡议拉动的出口扩张会使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2)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3)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以及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更为显著。(4)三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前期阶段,倡议对部分重点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促进效应要大于一般行业。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绿色转型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出口贸易隐含 双重差分模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趋势预测及结构转移研究
11
作者 胡剑波 麦骏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基于特征选择的Lasso方法分别确定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CO_(2))总量和强度的核心指标,并由此构建BO-BiLSTM模型对总量变动和强度演进的趋势展开预测,同时采用Markov链进一步探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转移现象。结果表明:... 基于特征选择的Lasso方法分别确定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CO_(2))总量和强度的核心指标,并由此构建BO-BiLSTM模型对总量变动和强度演进的趋势展开预测,同时采用Markov链进一步探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转移现象。结果表明:(1) 2021—2035年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呈现阶梯式减少的趋向,预计2030年达到1.98 Gt,在2035年降为1.83 Gt,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和国际经贸形势改善是关键影响因素。(2) 2021—2035年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预计2030年减至0.91 t/万元,相较于2005年减少67%,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和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是重要驱动因素。(3) 2021—2035年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结构仍偏重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其存在较大减排潜力,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减排周期较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隐含 投入产出模型 机器学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彬 罗科 王艺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6,共19页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利用2005—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和配套贸易隐含碳数据,建立包含人口、财富和技术的随机回归影响模型,系统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区域价值链合作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是主要的作用渠道;区域内直接和浅层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减少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可以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相反,与区域内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与区域内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上的价值链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区域价值链合作 制造业 出口贸易隐含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能否降低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基于27个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峰 贺兰姿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50-56,共7页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在1995-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组成部分,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 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在1995-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组成部分,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短期内影响效果不显著;对于技术进步的各组成部分,短期来看,科技进步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作用并不显著,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效率显著降低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出口贸易隐含排放 DEA-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博伟 张伯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95,共17页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 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碳减排,可以为中国“碳双减”提供政策启示。采用1995—2009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结合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的上升均会导致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升高,这说明如果一国以矿业、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那么出口贸易隐含碳水平会升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此外,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弱,但是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效应会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中国政府应当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约束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调整出口规模和改善出口贸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MRIO模型 出口贸易隐含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娅 刘阳 鲁庭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11-116,共6页
文章测算了2007—2017年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IO-SDA模型按照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贸易规模因素对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从工业部门和国家收入水平两个维度分析工业品出口贸... 文章测算了2007—2017年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利用IO-SDA模型按照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贸易结构及贸易规模因素对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从工业部门和国家收入水平两个维度分析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贸易规模因素起主导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结构等因素起负向促进作用,且经济结构起主导的负向促进作用。另外,中国促进低碳密集指数工业品出口,而抑制高碳密集指数工业品出口;中国对低及中低等收入国家工业品出口中低碳工业品占比高,而对中高等及高收入国家工业品出口中高碳工业品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出口贸易隐含 IO-SDA模型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的碳排放与利益:测算与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刘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9,共10页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进口隐含 增加值贸易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英 顾诗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3,共6页
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构建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之间的Tapio脱钩模型,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基于WIOD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测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在此基础上... 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构建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之间的Tapio脱钩模型,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基于WIOD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测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脱钩状态。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出口国内增加值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二者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2)中国装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层面大体一致,出口国内增加值呈递增趋势,除了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基本做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装备制造业 出口隐含碳 出口国内增加值 脱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