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某地铁车站出入口结构病害原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庭金
周书扬
蔡仁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70-378,385,共10页
受邻近的深基坑施工影响,某地铁出入口结构出现了整体倾斜、变形缝部位水平错位以及密封胶和衬垫板脱落等严重病害,可能危及到行人安全。为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类似的地铁安全保护工程实践提供参考,详细介绍该出入口结构病害事故案例:...
受邻近的深基坑施工影响,某地铁出入口结构出现了整体倾斜、变形缝部位水平错位以及密封胶和衬垫板脱落等严重病害,可能危及到行人安全。为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类似的地铁安全保护工程实践提供参考,详细介绍该出入口结构病害事故案例:主要包括相关工程概况,如出入口结构、南侧深基坑的设计和工程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出入口结构的主要病害情况;综合出入口场地周边的施工情况、出入口结构和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地连墙施工和基坑开挖的三维模拟分析、地连墙施工扰动预应力锚索的概念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水位下降诱发出入口结构沉降的计算分析,探讨了诱发出入口结构病害的主要原因;从地铁保护角度出发,总结了事故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保护
基坑
出入口结构
病害
诱发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2 位作者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
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
缓冲
结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营地铁出入口改建下沉广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晨明
杨励
+3 位作者
张文廷
张西巡
时旦
李润楠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78-386,共9页
为解决既有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与建筑规划更新需求不匹配引起的扩建或改造问题,结合不同的改造原因,总结既有地铁出入口改扩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重难点。以深圳市既有7号线黄木岗站B出入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从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
为解决既有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与建筑规划更新需求不匹配引起的扩建或改造问题,结合不同的改造原因,总结既有地铁出入口改扩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重难点。以深圳市既有7号线黄木岗站B出入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从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站城一体化、消防及人防设计、运营组织、防涝能力、地面景观、结构工法、总工期和工程投资等角度对改造下沉广场方案进行总体论述;然后,对紧邻运营地铁出入口同深度基坑支护设计、未预留接驳条件的既有车站开门洞关键工序以及新旧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对于既有运营地铁出入口改造方案应进行全专业综合充分论证,结合运营单位管理需求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防淹、防汛及应急预案。2)紧邻既有运营地铁出入口进行同深度基坑施工,可通过利用既有围护和预留反压土等措施,控制既有出入口和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变形,并应按照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护区的相关要求对既有结构变形进行重点监测,信息化施工。3)对于未预留接驳条件且架设临时支撑条件受限的既有结构侧墙破除连通改造,可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采用楼板卸载和分段跳仓破除的方法;新旧混凝土连接节点设计可采用新建梁柱结构与既有结构叠合的形式,并加强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地铁
TOD
出入口结构
改造
基坑支护
新旧
结构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地铁车站出入口结构病害原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庭金
周书扬
蔡仁贤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70-378,385,共10页
文摘
受邻近的深基坑施工影响,某地铁出入口结构出现了整体倾斜、变形缝部位水平错位以及密封胶和衬垫板脱落等严重病害,可能危及到行人安全。为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类似的地铁安全保护工程实践提供参考,详细介绍该出入口结构病害事故案例:主要包括相关工程概况,如出入口结构、南侧深基坑的设计和工程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出入口结构的主要病害情况;综合出入口场地周边的施工情况、出入口结构和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地连墙施工和基坑开挖的三维模拟分析、地连墙施工扰动预应力锚索的概念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水位下降诱发出入口结构沉降的计算分析,探讨了诱发出入口结构病害的主要原因;从地铁保护角度出发,总结了事故教训。
关键词
地铁保护
基坑
出入口结构
病害
诱发原因
Keywords
metro protection
foundation pit
passageway structure
damage
induced causes
分类号
U23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539)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P2021G053)。
文摘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
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
缓冲
结构
设计
Keywords
400 km/h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exit buffer structure
micro-pressure wave
controlled volume method
buffer structure design of exit and entrance
分类号
U2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营地铁出入口改建下沉广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晨明
杨励
张文廷
张西巡
时旦
李润楠
机构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晟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78-386,共9页
基金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科技开发项目(2020YY330311)。
文摘
为解决既有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与建筑规划更新需求不匹配引起的扩建或改造问题,结合不同的改造原因,总结既有地铁出入口改扩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重难点。以深圳市既有7号线黄木岗站B出入口改造设计为例,首先,从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站城一体化、消防及人防设计、运营组织、防涝能力、地面景观、结构工法、总工期和工程投资等角度对改造下沉广场方案进行总体论述;然后,对紧邻运营地铁出入口同深度基坑支护设计、未预留接驳条件的既有车站开门洞关键工序以及新旧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对于既有运营地铁出入口改造方案应进行全专业综合充分论证,结合运营单位管理需求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好防淹、防汛及应急预案。2)紧邻既有运营地铁出入口进行同深度基坑施工,可通过利用既有围护和预留反压土等措施,控制既有出入口和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变形,并应按照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护区的相关要求对既有结构变形进行重点监测,信息化施工。3)对于未预留接驳条件且架设临时支撑条件受限的既有结构侧墙破除连通改造,可充分利用“时空效应”,采用楼板卸载和分段跳仓破除的方法;新旧混凝土连接节点设计可采用新建梁柱结构与既有结构叠合的形式,并加强防水。
关键词
运营地铁
TOD
出入口结构
改造
基坑支护
新旧
结构
连接
Keywords
operated metro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entrances and exits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connection of new and old structures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某地铁车站出入口结构病害原因分析
刘庭金
周书扬
蔡仁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孙浩程
王英学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运营地铁出入口改建下沉广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张晨明
杨励
张文廷
张西巡
时旦
李润楠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