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位之思”与跨媒介叙事 被引量:79
1
作者 龙迪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4-196,共13页
所谓"出位之思",指的是一种表达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试图模仿另一种媒介的表达优势或美学效果。就叙事而言,"出位之思"就表现为跨媒介叙事。对于具有"跨媒介叙事"特征的小说,我们除了了解该作品... 所谓"出位之思",指的是一种表达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试图模仿另一种媒介的表达优势或美学效果。就叙事而言,"出位之思"就表现为跨媒介叙事。对于具有"跨媒介叙事"特征的小说,我们除了了解该作品本身的媒介特性之外,对于它"跨"出自身媒介而追求的他种媒介的特性也必须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完整地欣赏其美学特色。最主要的跨媒介叙事发生在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相互模仿之中;此外,跨媒介叙事还发生在空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之间,以及时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之间。跨媒介叙事往往会产生仅仅墨守媒介本位的文学艺术所无法达到的神奇的艺术效果,表征出单一媒介所无法表征的丰盈的艺术内涵。"出位之思"及其相应的跨媒介叙事,构成了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共同因素"和理论基础。小说的"空间叙事"实际上也是一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位之思 模仿 跨媒介叙事 空间叙事 内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略论《楞严经》对宋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3,共6页
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北宋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和以惠洪为代表的僧人接受了《楞严经》“六根互用”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打通艺... 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北宋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和以惠洪为代表的僧人接受了《楞严经》“六根互用”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打通艺术各媒体之间界限的“出位之思”。苏轼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其实是首创了一种利用六根互通的原理来欣赏作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诗中有画 六根互用 出位之思 楞严经 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岭南漆艺的“出位之思”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6,209,210,共10页
钱钟书先生称之为"出位之思"的审美表现,在漆艺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中尤为明显。本文以古代岭南漆艺为例,从漆艺胎骨层的跨界派生、附饰层的交相引发、纹样层的秘响傍通三个方面分析其"出位之思"的显像。
关键词 出位之思 跨界派生 交相引发 秘响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人物的出位之思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学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8-201,共4页
明代中叶产生的泰州学派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儒学有所突破。作为平民思想家王艮没有一般士大夫在言行上的禁忌,不惮于作出位之思。泰州学派的后学秉承了这一传统,为明代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打开一条通道。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表现在以匹夫而存... 明代中叶产生的泰州学派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儒学有所突破。作为平民思想家王艮没有一般士大夫在言行上的禁忌,不惮于作出位之思。泰州学派的后学秉承了这一传统,为明代中后期的思想解放打开一条通道。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表现在以匹夫而存尧舜君民之心,热衷于建立宗族和学术共同体的社会试验,光大“处则为天下万世师”的师道自任精神,显示了他们普遍的宁为狂狷、不为乡愿的狂者胸次。在向知识界和士大夫阶层的扩展的过程中,泰州学派的出位之思出现一些变化,派内人物与官场的关系由融洽、疏离到冲突,平民色彩也渐趋淡化,启蒙的重点由平民变成了精英。出现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激化“,道”与“身”由契合走向对立,而启蒙思想在士大夫中的传播也必然导致平民色彩的淡化。这是泰州学派学术发展的内在悖论。此外,泰州学派人物社会地位的分化也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叶 儒学 泰州学派 出位之思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视域下罗塞蒂绘画审美的“出位之思”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金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如果说媒介指的是符号、语言,那么,到了追求奇点的读图时代,文本的跨媒介审美既是接受美学的一种自我解放,也是原创主体更多超越性的一种检验。距今已近三个世纪的拉斐尔前派,曾经是英国画坛的现代派。罗塞蒂作为其中代表性人物,他的绘... 如果说媒介指的是符号、语言,那么,到了追求奇点的读图时代,文本的跨媒介审美既是接受美学的一种自我解放,也是原创主体更多超越性的一种检验。距今已近三个世纪的拉斐尔前派,曾经是英国画坛的现代派。罗塞蒂作为其中代表性人物,他的绘画作品可以品读出图像文本外的跨媒介越位和图像文本内的跨媒介共相两种"出位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出位之思 新媒介转译 跨媒介迁移 多媒介雪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位之思”与新时期小说的视觉想象——以格非为例
6
作者 颜水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8,共8页
1940年,钱锺书在《国师季刊》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以“出位之思”指称“大艺术家总想突破自身固有‘介体’(medium,媒介)的限制,表现出这种媒介所不允许表现的境界”。((1))叶维廉在《“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中以“出位... 1940年,钱锺书在《国师季刊》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以“出位之思”指称“大艺术家总想突破自身固有‘介体’(medium,媒介)的限制,表现出这种媒介所不允许表现的境界”。((1))叶维廉在《“出位之思”:媒体及超媒体的美学》中以“出位之思”指称现代艺术的跨媒体性,他认为现代艺术普遍具有跨媒体性,只有从不同媒体角度去欣赏现代艺术才能得其全面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叶维廉 出位之思 格非 钱锺书 艺术才能 视觉想象 超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思政的叙事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志昂 万冰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4-37,共4页
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不断迭代与融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数字智能思政新形态过程中,跨媒介叙事的特性、结构和方法正在与思政教育加速融合。从本体论来讲,数字思政和媒介叙事共生于网络文本下的故事世... 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不断迭代与融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数字智能思政新形态过程中,跨媒介叙事的特性、结构和方法正在与思政教育加速融合。从本体论来讲,数字思政和媒介叙事共生于网络文本下的故事世界;从认识论来讲,数字思政下的意识形态生产须基于文本叙事的互文机理方能实现;从方法论来讲,跨媒介数字叙事的交互性空间思维和审美体验,将为数字思政的互联互动和敏捷智能赋予新的动能。数字思政的叙事实践过程,应以理顺数字叙事技术逻辑和网络意识形态构建逻辑的关系为指引,立足“交互式”“过程思政”的特点,注重激发受众的“智慧化”模仿和参与体验,进而实现教育主体价值塑造和政治认同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数字叙事 跨媒介叙事 叙事属性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出位之思 叙事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与中国水墨画跨媒介融合的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晖 赵禹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40,共8页
电影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借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借助电影的重塑,是当前电影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此类跨媒介电影以“出位之思”作为核心表意创新动力,其创作主体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产生“仰慕”,在电影形式上呈现复制式“出位”。此两... 电影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借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借助电影的重塑,是当前电影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此类跨媒介电影以“出位之思”作为核心表意创新动力,其创作主体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产生“仰慕”,在电影形式上呈现复制式“出位”。此两个重要特征促成了电影的蒙太奇动态剪辑、传统水墨画静中蕴动的相辅相成之效,推动了电影的故事叙述,形成了共生的艺术性效果。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之下,这类跨媒介电影又呈现出意境与风格的符号展示层、时空表达与想象扩容的符号叙述层以及诗意的创造与提升的符号对位层等三个层级的影像表意。此类电影应守住“本位”、完美“出位”,在融合中实现自身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内涵的高水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中国传统水墨画 跨媒介融合 符号学 出位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叙事本质上是一种跨媒介叙事 被引量:98
9
作者 龙迪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不同性质的媒介具有各自不同的"叙事属性",绘画、雕塑等"空间性媒介"长于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口语、文字和音符等"时间性媒介"则长于表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但在实际... 不同性质的媒介具有各自不同的"叙事属性",绘画、雕塑等"空间性媒介"长于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口语、文字和音符等"时间性媒介"则长于表现"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但在实际创作活动中,存在所谓的"出位之思"现象,即一种媒介欲超越其自身的表现性能而进入另一种媒介擅长表现的状态。跨媒介叙事是一种"出位之思",即跨越或超出自身作品及其构成媒介的本位,去创造出本非所长而是他种文艺作品特质的叙事形式。"出位之思"构成了"跨媒介叙事"的美学基础。空间叙事本质上是一种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对于空间叙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对于文字性(时间性)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还是对于图像性(空间性)叙事作品的时间表现来说,都离不开对本有媒介的"出位"或"越界",离不开对他种媒介美学效果的主动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位之思 跨媒介叙事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维廉与中国现代诗学传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82,170,共13页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理论,与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学理论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他的比较诗学的理论追求:会通中西诗学、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与美学据点;他的比较诗学研究范式:关注诗歌的表现媒介——语言、追求历史的考证与审美的思考之...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理论,与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学理论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他的比较诗学的理论追求:会通中西诗学、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与美学据点;他的比较诗学研究范式:关注诗歌的表现媒介——语言、追求历史的考证与审美的思考之结合;以及他比较诗学研究的"出位之思":寻求诗歌与绘画、音乐、小说、影视艺术的美学会通等,都与以吴宓、朱自清、钱钟书、宗白华、朱光潜等人为代表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研究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现代诗学传统 比较诗学 理论追求 研究范式 出位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影像化叙事诉求的可能
11
作者 吕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101,共3页
20世纪以来,电影一经进入现代时空便与小说进行着双向互动,一方面,小说以其雄厚的人文价值不断丰富滋润着电影的文学性;另一方面,电影的视觉形式及视觉技术同样影响和丰富着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家受到电影思维及技巧的影响试图... 20世纪以来,电影一经进入现代时空便与小说进行着双向互动,一方面,小说以其雄厚的人文价值不断丰富滋润着电影的文学性;另一方面,电影的视觉形式及视觉技术同样影响和丰富着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家受到电影思维及技巧的影响试图借鉴电影视像化、立体化的叙事技巧带给读者观影般的感受,这种形式不仅迎合着读者追求视听化的阅读心理,而且丰富小说自身的叙事手段及扩展小说的叙事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小说自身叙事技巧的一次变革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影像化叙事 出位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空间形式:现代说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弗兰克的空间形式论是一种现代说图理论,具有像似性思维、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体现了文学向现代艺术模仿学习的文化趋势,揭示了文学向艺术模仿学习的“出位之思”情结,而且也能更好地阐释《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等现代文学... 弗兰克的空间形式论是一种现代说图理论,具有像似性思维、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体现了文学向现代艺术模仿学习的文化趋势,揭示了文学向艺术模仿学习的“出位之思”情结,而且也能更好地阐释《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等现代文学作品的“整体说图”价值。它也能够很好地见证文学与艺术关系的历史形态变化:从前现代的模仿再现图画内容,到现代时期注重并置组合、反复回环等艺术手段的文学移用,呈现的是文学从外在形象内容转向内在精神情绪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 空间形式 说图 现代说图 出位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氤氲卓荦 一何壮观──略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及其书艺风格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氤氲卓荦一何壮观──略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及其书艺风格论鲁愚欣读金学智教授近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不由得被这部煌煌大著的宏伟营构和精神气度所折服,直感到它不仅是金先生本人以往书论研究的新超越新... 氤氲卓荦一何壮观──略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及其书艺风格论鲁愚欣读金学智教授近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不由得被这部煌煌大著的宏伟营构和精神气度所折服,直感到它不仅是金先生本人以往书论研究的新超越新突破,而且是当前书法美学乃至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风格美 书艺 出位之思 群体风格 本体之思 地域风格 钱钟书 历史时空 中国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叙事与密室逃脱游戏的融合趋势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0,共5页
波德莱尔(Baudelaire)认为:“每种艺术都表现出侵犯邻居艺术的欲望。”电影与游戏作为第七艺术与第九艺术,两者表现出了互相“侵犯”的欲望。这种“侵犯”源自两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吸引,催生出位之思,进而走向融合。影游融合... 波德莱尔(Baudelaire)认为:“每种艺术都表现出侵犯邻居艺术的欲望。”电影与游戏作为第七艺术与第九艺术,两者表现出了互相“侵犯”的欲望。这种“侵犯”源自两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吸引,催生出位之思,进而走向融合。影游融合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目前相关研究集中于对电影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融合的研究,缺乏电影与线下实景游戏融合的研究。如今,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为代表的实景游戏发展迅速,已成为风靡全球的新型娱乐方式,并对电影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娱乐方式 电子游戏 波德莱尔 出位之思 网络游戏 第九艺术 实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