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 7.8地震灾害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竹军
袁仁茂
+1 位作者
冉洪流
郭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地震中,北东—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
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地震中,北东—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地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库拉地震
地震
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初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韩竹军
Nicola Litchfield
+4 位作者
冉洪流
袁仁茂
郭鹏
Robert M Langridge
Russ J Van Dissen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1个长约170km、宽35km的范围内,总体呈NE-SW走向,至少有12条断裂产生了m量级的地表位错,跨过了2个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构造区。地震地表断裂大致可分为NE—NEE向和NNW—...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1个长约170km、宽35km的范围内,总体呈NE-SW走向,至少有12条断裂产生了m量级的地表位错,跨过了2个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构造区。地震地表断裂大致可分为NE—NEE向和NNW—近SN向2组,NE—NEE向断裂之间的贯通性差,最大相隔距离为25~30km,即使首尾相连,走向上也有约30°的差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最大位错量10~12m;NNW—近SN向断裂近于平行分布,相距可达40~50km,以逆断裂活动性质为主,最大垂直位错量5~6m。走滑类地表破裂带的组合特征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雁列、分叉和平行分布。其中,雁列地表破裂(段)既可以表现为数m至数十m尺度上的张剪性破裂与鼓包、挤压剪切破裂组合,也可表现为百余m长的左阶斜列张剪性破裂组合;地表破裂段之间阶区规模差异明显,可以是数十m、数百m到数km不等。平行的地表破裂(段)可以相距数m、数十m至数km。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对已知活动断裂分布格局的突破也是1种比较显著的特点,既可以是在原先认为不活动的断裂上或没有活动断裂的位置上产生了地表破裂带,也可以是在走向或横向上突破了先前认识到的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对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特征的初步分析结果,对于理解地表活动断裂与深部发震构造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以及跨活动断裂的抗震设防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库拉
MW7.8
地震
地表破裂带
地震
构造活动
断裂避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西兰地震对EQC法案的推动
被引量:
3
3
作者
陶正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46,共6页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序列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序列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失最严重和1840年以来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事件,是对EQC法案的巨大检验,推动了政府对EQC法案执行以来的第一次审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两次地震事件中理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2019年7月1日生效的EQC法案与2008年4月1日版法案(事件前)相比的几处重大变化以及两次事件中的理赔经验,主要包括地震委员会(Earthquake Commission,简称EQC)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范围、保险金额、保费和再保险,EQC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协调,对多次事件的理赔,以及EQC职能的变化等。在我国地震巨灾立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保险
EQC法案1993
坎特伯雷
地震
序列
凯库拉地震
地震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 7.8地震灾害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韩竹军
袁仁茂
冉洪流
郭鹏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19
41172193)
文摘
在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 7.8地震中,北东—北东东向科科仁古断裂水平右旋位移量最大,为10—12m;北北西—近南北向帕帕提断裂垂直位移量最大,达到5—6m。对直接坐落在这2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或变形带之上的建筑物的破坏现场调查表明,尽管房屋出现歪斜,但上部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现象,避免了人员伤亡。在无法回避活动断裂及其大震危险性的情况下,隔震系统的广泛采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触发了数万个滑坡体,最大滑坡体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沃罗村北边2处边坡失稳地带的考察结果表明,针对该地至少从2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处置:一是在选址上,避开了突出山嘴等高陡坡地带;二是在房屋正对的山坡地带,种植或保护了茂密的树木,这既增加了山体的稳定性,又可以在地震中有效地减缓崩塌的石块对房屋的冲击。对比中国中东部一些大震,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触目惊心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在人口密度与滑坡规模上存在明显不同,对新西兰凯库拉地震灾害现场的考察结果,还是在如何有效抵御地震灾害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
凯库拉地震
地震
灾害防御
地表破裂带
地震
滑坡
Keywords
The 2016 Kaikoura Mw 7.8 earthquake
Seismic disaster defense
Fault surface rupture
Landslide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初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韩竹军
Nicola Litchfield
冉洪流
袁仁茂
郭鹏
Robert M Langridge
Russ J Van Dissen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Nuclear Science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219,41172193)资助
文摘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在1个长约170km、宽35km的范围内,总体呈NE-SW走向,至少有12条断裂产生了m量级的地表位错,跨过了2个活动方式与活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构造区。地震地表断裂大致可分为NE—NEE向和NNW—近SN向2组,NE—NEE向断裂之间的贯通性差,最大相隔距离为25~30km,即使首尾相连,走向上也有约30°的差异,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最大位错量10~12m;NNW—近SN向断裂近于平行分布,相距可达40~50km,以逆断裂活动性质为主,最大垂直位错量5~6m。走滑类地表破裂带的组合特征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雁列、分叉和平行分布。其中,雁列地表破裂(段)既可以表现为数m至数十m尺度上的张剪性破裂与鼓包、挤压剪切破裂组合,也可表现为百余m长的左阶斜列张剪性破裂组合;地表破裂段之间阶区规模差异明显,可以是数十m、数百m到数km不等。平行的地表破裂(段)可以相距数m、数十m至数km。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对已知活动断裂分布格局的突破也是1种比较显著的特点,既可以是在原先认为不活动的断裂上或没有活动断裂的位置上产生了地表破裂带,也可以是在走向或横向上突破了先前认识到的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对凯库拉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特征的初步分析结果,对于理解地表活动断裂与深部发震构造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以及跨活动断裂的抗震设防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凯库拉
MW7.8
地震
地表破裂带
地震
构造活动
断裂避让带
Keywords
the 2016 MW7.8 Karkoura earthquake
fault surface rupture
seismotectonics
safety distance to the active faul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西兰地震对EQC法案的推动
被引量:
3
3
作者
陶正如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4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8540、51478443、51778197)。
文摘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序列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失最严重和1840年以来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事件,是对EQC法案的巨大检验,推动了政府对EQC法案执行以来的第一次审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两次地震事件中理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2019年7月1日生效的EQC法案与2008年4月1日版法案(事件前)相比的几处重大变化以及两次事件中的理赔经验,主要包括地震委员会(Earthquake Commission,简称EQC)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范围、保险金额、保费和再保险,EQC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协调,对多次事件的理赔,以及EQC职能的变化等。在我国地震巨灾立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震
保险
EQC法案1993
坎特伯雷
地震
序列
凯库拉地震
地震
委员会
Keywords
earthquake insurance
EQC Act 1993
canterbury earthquakes sequence
Kaikōura earthquake
earthquake commission
分类号
F840.64 [经济管理—保险]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 7.8地震灾害考察与启示
韩竹军
袁仁茂
冉洪流
郭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西兰2016年凯库拉M_W7.8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初析
韩竹军
Nicola Litchfield
冉洪流
袁仁茂
郭鹏
Robert M Langridge
Russ J Van Dissen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西兰地震对EQC法案的推动
陶正如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