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8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1
作者 张硕 孔杰 +9 位作者 曹家旺 代平 谭建 罗坤 孟宪红 傅强 陈宝龙 王照欣 隋娟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卵巢成熟发育早期,检测到15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胆固醇、雄烯二酮、磷脂酰胆碱(PC)、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前列腺素E2等脂类相关代谢产物,以及精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富集在128条代谢通路中,如卵巢类固醇生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卵巢成熟发育晚期,检测到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左旋肉碱、睾酮、磷脂酰胆碱等,富集在10条代谢通路中,如甘油磷脂代谢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成熟发育的早期阶段,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在卵巢成熟发育早期的速度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内部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对虾等甲壳动物的繁殖调控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卵巢 产卵频次 代谢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监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瑶 张碧函 +1 位作者 殷蕊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殖尾水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尾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DIN与DIP;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工厂化养殖模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工厂化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均超过《河北省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限值;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种模式下养殖尾水的内梅罗综合指数P值均处于严重污染状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评价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模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磊 赵海翔 +6 位作者 崔鸿武 黄桢铭 高阳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朱建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2-1293,共12页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实现对虾摄食强度的量化,并利用Convnext模型将图像中对虾的摄食强度划分为强摄食、中摄食和低摄食3个级别。实验结果显示,迭代200次后,YOLOv8模型对饲料区域内对虾目标检测的mAP50达到了99.5%,YOLOv8-segment模型对虾头分割的mAP50达到了92.1%,展现了YOLOv8模型的强大性能。经实验验证发现,在不同摄食强度下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存在明显差异。Convnex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3种摄食强度的图像分类准确率为98.8%。该方法可以客观有效地将对虾摄食强度进行量化,并将对虾的摄食强度进行分类,为实现对虾的精准投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摄食强度量化 计算机视觉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纯化鉴定、理化特性及抗原表位分析
4
作者 陈伟 周军君 +2 位作者 陈雅纯 贾英民 马爱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得到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1.6 kDa,经鉴定,该蛋白为凡纳滨对虾SCP,肽段覆盖率达93.26%。凡纳滨对虾SCP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在热处理温度≥65℃和强酸强碱条件下免疫活性减弱;SCP对肠液消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对胃液消化稳定性较差。凡纳滨对虾SCP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6%、16.9%、17.5%、39.6%。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结合免疫学技术最终预测识别出8条凡纳滨对虾SCP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肌质钙结合蛋白 稳定性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梭菌蛋白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5
作者 柯盛 傅志斌 +3 位作者 邢慧玲 戴国庆 章双 史黎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7-2026,共10页
【目的】探究乙醇梭菌蛋白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姜黄素和乙醇梭菌蛋白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80尾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 【目的】探究乙醇梭菌蛋白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姜黄素和乙醇梭菌蛋白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80尾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FM组)、乙醇梭菌蛋白替代70%鱼粉的低鱼粉饲料(LFM组)、添加0.006%姜黄素的低鱼粉饲料(LC1组)、添加0.012%姜黄素的低鱼粉饲料(LC2组)。养殖8周后,测定各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观察肠道形态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FM组相比,LFM组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与LFM组相比,LC1组和LC2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且除饲料系数外LC1组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优于LC2组。LFM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肠道中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FM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溶菌酶(LYS)活性较FM组显著升高;相较于LFM组,LC1组和LC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LC1组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LFM组显著升高。观察肠道切片发现,LFM组的肠绒毛趋于扁平化,部分上皮细胞脱落,上皮细胞高度与FM组相比明显降低;LC1组和LC2组的肠道形态较LFM组有较大改善。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LC1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ACE和Chao1指数均高于FM组及LFM组。与LFM组相比,LC1组的肠道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鲁杰氏菌属(Ruegeria)相对丰度升高,弧菌属(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乙醇梭菌蛋白高水平替代鱼粉会造成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下降,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添加适量姜黄素能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有益菌并减少有害菌,有效缓解乙醇梭菌蛋白高水平替代造成的肠道损伤,改善肠道健康,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和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姜黄素 乙醇梭菌蛋白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范春 高雪忠 +3 位作者 于晓丹 刘红 王建刚 李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41-346,共6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52%)明显高于C+G的含量(18.48%);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60±0.01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104±0.051,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的(H_(d)=0.680±0.075,π=0.060±0.029)。经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率为13.0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86.91%,野生凡纳滨对虾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存在显著差异(F_(st)=0.131,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MT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曾占壮 胡大波 +1 位作者 何国森 王永峰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系统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连续运行该反应器40 d,观察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及其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观察,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对氮磷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至试验结束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50%左右,pH值在6.4~7.0之间;系统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类型以Thiobacillus和Halothiobacillus为主,在4种填料中均有分布。【结论】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具备高效的脱氮除磷功能,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系统 凡纳对虾 养殖 尾水 硫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金润 戚勃 +5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春生 赵永强 杨少玲 刘书成 潘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2,I0007,共9页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一次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坛紫菜多糖处理可提高虾仁持水能力,降低解冻损失率与离心损失率;可防止蛋白质与脂质氧化,延缓总巯基含量减少、防止羰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可维持理化性质稳定,减少pH值与颜色、质构特性等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坛紫菜多糖处理通过抑制冰晶生长,可以维持微观结构稳定性与完整性。水分指标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变化是导致冻藏虾仁品质改变的重要因素,而坛紫菜多糖能与水分相互作用,抑制冰晶生长,因而具有更好的抗冻保水效果。该研究有望为坛紫菜多糖作为绿色抗冻保水剂应用到冷冻水产品中提供依据,为低甜、低热的抗冻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糖 冻藏 凡纳对虾 品质维持 抗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馨聆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添加了1%的亮氨酸,在Rap组中添加了0.003%的雷帕霉素。选取初始体质量(0.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养殖结束后,对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Leu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Rap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对虾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在摄食后1 h激活程度最强,然后逐渐减弱。与Con组相比,Leu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Rap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对虾血淋巴中,Leu组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对虾肝胰腺中,Leu组的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Leu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Rap组(P<0.05)。Leu组的Lysozyme、C-MnSOD、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Relish、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亮氨酸可有效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提升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而添加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凡纳对虾 亮氨酸 雷帕霉素 生长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青 邹伟华 +7 位作者 陈晓瑛 甘炼 吴浩敏 阮灼豪 鲁慧杰 雷荣芳 黄文 孙育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8-119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组)投喂不含QQE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不同水平QQE的饲料,即在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4)(QQE10组)、3.0×10^(4)(QQE30组)、6.0×10^(4) U/kg(QQE60组)QQE,养殖期为56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仅QQE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QE30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QQE1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对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10^(4) U/kg的QQE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4)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显著降低了肠道中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QQE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SR,促进摄食,调控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以PER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3.25×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以血清中AKP活性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2.93×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淬灭酶 凡纳对虾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摄食不同饵料的声音信号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正良 王子贤 +4 位作者 李钊丞 姜珊 蒋千庆 胡庆松 靳雨雪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7,共11页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不同饵料时的声音信号进行分类,旨在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优模型,为对虾养殖中饵料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对虾摄食沙蚕、颗粒饲料和鱿鱼时的声音信号,经降噪...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不同饵料时的声音信号进行分类,旨在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优模型,为对虾养殖中饵料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对虾摄食沙蚕、颗粒饲料和鱿鱼时的声音信号,经降噪滤波处理后,通过2类方式分类:1)基于音频特征向量,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2)基于梅尔频谱图,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结果表明,结合Mixup数据增强技术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CNN模型在准确率方面表现最佳,达到91.67%。4个模型在识别颗粒饲料的召回率均超过90%,说明摄食颗粒饲料的声音信号相较于摄食沙蚕和鱿鱼等软体饵料更易识别。CNN模型不仅在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均优于上述传统模型,同时能够适应复杂声学信号的分析需求,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被动声学 声音信号分类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沈前 黄永波 +4 位作者 王志超 陈海敏 陈娟娟 骆其君 杨锐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3-1343,共11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基础饲料),3个海藻粉饲料添加试验组(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每组30只虾,测定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免疫指标及肌肉脂肪酸... 为深入探究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基础饲料),3个海藻粉饲料添加试验组(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每组30只虾,测定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免疫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海藻粉添加剂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其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含肉率是对照组的1.09~1.38倍,但各藻粉间无显著差异。胰蛋白酶活性以海带组最高,其次是羊栖菜组和坛紫菜组,三个藻粉组胰蛋白酶活性约为对照组的1.21~1.38倍。在免疫性能方面,与对照相比,三种海藻粉组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其中,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5.94%~75.45%和52.56%~59.36%,以羊栖菜组中的ALT活性降幅最大,仅为对照组的52.56%;免疫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坛紫菜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36和1.12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坛紫菜组的imd、dorsal和crustin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56~3.15倍。综上所述,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生长性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3%坛紫菜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饲料配方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海藻粉 免疫性能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沈楚焰 张喆 +2 位作者 陈海刚 张林宝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1))、中浓度组(B组,50μg·L^(-1))和高浓度组(C组,250μg·L^(-1)),于第15天测定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相关功能基因SOD、CAT、GPx、溶菌酶(LZM)、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2)、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延伸因子(EF)、酚氧化酶原(proPO)的表达。结果显示:1)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影响对虾肝胰腺中的抗氧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且0^(#)柴油的影响更为显著;2)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IBR)指数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3)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结果显示,LH原油和0^(#)柴油可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和caspase2基因的表达,但其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研究表明,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为评估石油类污染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LH原油 0#柴油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生物絮团多营养级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14
作者 洪博扬 李欣垚 +3 位作者 郭衍硕 罗国芝 谭洪新 刘文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结果显示:DG组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磷酸盐(PO_(4)^(3-)-P)及总磷(TP)浓度较CG组显著降低(P<0.05);DG组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19±0.14)g、(291.69±19.94)%、(1.23±0.03)和(0.030±0.001)%/d,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3±0.64)%、(2.48±0.35)%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虾肌肉的硬度、咀嚼度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CG组(P<0.05),同时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CG组虾显著增加9.0%、11.9%和13.1%(P<0.05);DG组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研究认为,浮萍-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凡纳对虾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菌群的影响
15
作者 李乐天 王元 +4 位作者 房迪 宋仟慧 李新苍 英娜 房文红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4,共11页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微生物来源,研究了在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下,向凡纳滨对虾口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副溶血弧菌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载量变化。此外,对不同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消...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微生物来源,研究了在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下,向凡纳滨对虾口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副溶血弧菌在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载量变化。此外,对不同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和环境中细菌载量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以探究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菌群结构与养殖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氨氮或亚硝基氮胁迫下,口灌后2 min肝胰腺中即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在120 min内副溶血弧菌载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且上升趋势;而在无胁迫条件下,所有采样时间点的肝胰腺中均未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在氨氮和亚硝基氮浓度较高的小型温棚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细菌丰度很高,以髌骨菌门等个体较小的细菌为优势菌。肝胰腺菌群结构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及肠道和胃中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环境中以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要的优势菌,且存在一定丰度的髌骨菌门;肠道和胃中则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较高。而在氨氮和亚硝基氮浓度较低的露天土池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细菌丰度较低。PCoA分析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菌群结构和载量随机性较大,环境中变形菌门和光合细菌是主要的优势菌,胃和肠道中变形菌门丰度较高。露天土池凡纳滨对虾经室内循环水暂养15 d后,3个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样品中都未检测到细菌16S rDNA。以上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菌群载量和结构受氨氮和亚硝基氮胁迫和环境菌群的影响。环境胁迫下部分细菌可直接进入肝胰腺,这也是病原潜在的入侵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菌群结构 肝胰腺 氨氮胁迫 亚硝基氮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特征及溯源分析
16
作者 徐嘉楠 田亚雄 +2 位作者 尹杰 王茜 李娟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4,共11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品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过程监测,明确了水产品和养殖环境中有机磷农药(OPPs)的污染特征,并基于物料守恒...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品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过程监测,明确了水产品和养殖环境中有机磷农药(OPPs)的污染特征,并基于物料守恒和PCA-MLR模型,识别了OPPs的主要外部来源,为养殖过程有效管理和提升对虾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成虾(以湿重计)体内ΣOPPs浓度范围为227~261 ng·g^(-1),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养殖周期内上覆水、沉积物(以干重计)和悬浮物(以干重计)中OPPs浓度范围分别为89~417 ng·L^(-1)、140~445 ng·g^(-1)和217~555 ng·g^(-1),均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且各环境介质中乐果均为主要单体。基于物料守恒原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环境中OPPs主要来源为饲料和进水,降雨和地表径流的贡献相对较低。基于PCA-MLR分析OP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表明,悬浮物中OPPs受饲料影响显著,水源对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OPPs的贡献不容忽视。此外,仍存在其他未知途径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关注池塘饲料品质和进水水质,对提升养殖池塘水质和对虾品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养殖池溏 OPPs 物料守恒 PCA-MLR模型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凡纳滨对虾生物量参数估计
17
作者 朱元昆 赵爽 苗玉彬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改进实现生物量参数的有效估计:首先,融合Focal-GIoU构建损失函数,增强对遮挡虾体的检测能力;其次,引入GhostNetV2轻量化网络的空间-通道解耦注意力机制,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并集成RepBlock动态可重构模块,增强多尺度形态自适应识别能力;最后,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包围盒(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Oriented Bounding Box,PCA-OBB)算法,通过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确定虾体主轴方向,并结合霍夫圆检测标定像素-物理尺寸转换系数,建立体长-体质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20日龄凡纳滨对虾体长的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26%,最大绝对误差为0.503 cm,体质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3%,均优于传统人工测量。该方法实现了凡纳滨对虾的非接触式生物量参数实时监测和估计,为精准投喂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算法 凡纳对虾 生物量估算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调控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及其生长影响
18
作者 孟高 陈钊 +2 位作者 常志强 王玉贞 李健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为了探究有益藻和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将有益藻(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有益菌(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菌藻1∶1混合培养液分别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至终密度皆为4.0×10^(4)个/... 为了探究有益藻和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将有益藻(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有益菌(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菌藻1∶1混合培养液分别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至终密度皆为4.0×10^(4)个/mL,以不添加变量的养殖组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观测对虾生长特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活性磷酸盐,降低化学需氧量,其中有益藻组对氨氮、亚硝态氮、化学需氧量去除效果最佳,试验结束时,相对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5.61%、65.86%、51.45%,有益菌组对活性磷酸盐去除效果最佳,相比对照组降低了89.94%;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各处理组绝对优势菌群均为红杆菌科,红杆菌科相对丰度分别为:有益菌组43.30%、有益藻组48.66%、菌藻混合组73.03%、对照组66.87%,有益菌和有益藻的添加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有益菌的添加显著提升了有益菌组芽孢杆菌科的相对丰度(3.69%);3个处理组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促进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其中有益藻组和有益菌组对凡纳滨对虾酶活性和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菌藻混合组和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有益藻和有益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是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调控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水质调控 菌藻 免疫相关酶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杨嘉惠 曹爱巧 +6 位作者 胡祥娜 陈希平 张佳程 邓红进 谭北平 张玲 迟淑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79-3993,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TP100组)、300(TP300组)、500(TP500组)、700(TP700组)、1500(TP1500组)和3000 mg/kg(TP3000组)TP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TP对凡纳滨对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和TP1500组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TP500组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2)各组间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TP1500组和TP3000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P0组相比,TP3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甘油三酯含量、TP700组肝胰腺总胆固醇含量以及TP500组肝胰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TP700组肝胰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TP0组相比,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TP5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滴密度显著降低(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肝胰腺阳性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5)与TP0组相比,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热休克蛋白70(HSP7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P500组和TP700组肝胰腺酚氧化酶(PO)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免疫缺陷蛋白(IMD)、对虾抗菌肽(Pen)、甲壳素(crustin)、抗脂多糖因子(ALF)和溶菌酶(LZM)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6)亚硝酸盐胁迫后,与TP0组相比,TP7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肝胰腺P5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8(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0~700 mg/kg TP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质沉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增强其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茶多酚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亚硝酸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裂殖壶藻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的影响
20
作者 孙姗姗 黄建华 +3 位作者 郭立 杨丽诗 王卓铎 姜永杰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69-74,共6页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5.3)g的雄性凡纳滨对虾。结果显示:与0添加的对照组比较,添加3%和6%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活精子百分比例和总精子数量,其中添加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对照组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与初始值比较,添加3%组凡纳滨对虾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提高(P<0.05),但10 d和20 d两者无显著差异;添加6%组10 d后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P<0.05),但20 d后又显著下降,与初始值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裂殖壶藻对凡纳滨对虾雄虾性腺发育和精荚再生更为有利,这为裂殖壶藻在亲虾配合饲料配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 精荚再生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