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纯化鉴定、理化特性及抗原表位分析
1
作者 陈伟 周军君 +2 位作者 陈雅纯 贾英民 马爱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得到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1.6 kDa,经鉴定,该蛋白为凡纳滨对虾SCP,肽段覆盖率达93.26%。凡纳滨对虾SCP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在热处理温度≥65℃和强酸强碱条件下免疫活性减弱;SCP对肠液消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对胃液消化稳定性较差。凡纳滨对虾SCP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6%、16.9%、17.5%、39.6%。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结合免疫学技术最终预测识别出8条凡纳滨对虾SCP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肌质钙结合蛋白 稳定性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曾占壮 胡大波 +1 位作者 何国森 王永峰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系统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连续运行该反应器40 d,观察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及其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观察,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对氮磷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至试验结束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50%左右,pH值在6.4~7.0之间;系统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类型以Thiobacillus和Halothiobacillus为主,在4种填料中均有分布。【结论】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具备高效的脱氮除磷功能,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系统 凡纳滨对虾 养殖 尾水 硫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馨聆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添加了1%的亮氨酸,在Rap组中添加了0.003%的雷帕霉素。选取初始体质量(0.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养殖结束后,对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Leu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Rap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对虾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在摄食后1 h激活程度最强,然后逐渐减弱。与Con组相比,Leu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Rap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对虾血淋巴中,Leu组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对虾肝胰腺中,Leu组的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Leu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Rap组(P<0.05)。Leu组的Lysozyme、C-MnSOD、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Relish、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亮氨酸可有效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提升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而添加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凡纳滨对虾 亮氨酸 雷帕霉素 生长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金润 戚勃 +5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春生 赵永强 杨少玲 刘书成 潘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2,I0007,共9页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一次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坛紫菜多糖处理可提高虾仁持水能力,降低解冻损失率与离心损失率;可防止蛋白质与脂质氧化,延缓总巯基含量减少、防止羰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可维持理化性质稳定,减少pH值与颜色、质构特性等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坛紫菜多糖处理通过抑制冰晶生长,可以维持微观结构稳定性与完整性。水分指标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变化是导致冻藏虾仁品质改变的重要因素,而坛紫菜多糖能与水分相互作用,抑制冰晶生长,因而具有更好的抗冻保水效果。该研究有望为坛紫菜多糖作为绿色抗冻保水剂应用到冷冻水产品中提供依据,为低甜、低热的抗冻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糖 冻藏 凡纳滨对虾 品质维持 抗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郝青 邹伟华 +7 位作者 陈晓瑛 甘炼 吴浩敏 阮灼豪 鲁慧杰 雷荣芳 黄文 孙育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8-119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组)投喂不含QQE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不同水平QQE的饲料,即在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4)(QQE10组)、3.0×10^(4)(QQE30组)、6.0×10^(4) U/kg(QQE60组)QQE,养殖期为56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仅QQE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QE30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QQE1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对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10^(4) U/kg的QQE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4)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显著降低了肠道中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QQE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SR,促进摄食,调控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以PER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3.25×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以血清中AKP活性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2.93×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淬灭酶 凡纳滨对虾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嘉惠 曹爱巧 +6 位作者 胡祥娜 陈希平 张佳程 邓红进 谭北平 张玲 迟淑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79-3993,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TP)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亚硝酸盐耐受性的影响。选择840尾平均体重为(0.25±0.00)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TP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TP100组)、300(TP300组)、500(TP500组)、700(TP700组)、1500(TP1500组)和3000 mg/kg(TP3000组)TP的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TP对凡纳滨对虾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和TP1500组肝体比显著提高(P<0.05),TP500组肥满度显著提高(P<0.05)。2)各组间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TP0组相比,TP500组、TP700组、TP1500组和TP3000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TP0组相比,TP3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甘油三酯含量、TP700组肝胰腺总胆固醇含量以及TP500组肝胰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TP700组肝胰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TP0组相比,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TP5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滴密度显著降低(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肝胰腺阳性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5)与TP0组相比,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热休克蛋白70(HSP70)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P500组和TP700组肝胰腺酚氧化酶(PO)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TP700组肝胰腺免疫缺陷蛋白(IMD)、对虾抗菌肽(Pen)、甲壳素(crustin)、抗脂多糖因子(ALF)和溶菌酶(LZM)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6)亚硝酸盐胁迫后,与TP0组相比,TP700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肝胰腺P5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半胱天冬蛋白酶-8(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0~700 mg/kg TP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质沉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增强其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茶多酚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亚硝酸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摄食不同饵料的声音信号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正良 王子贤 +4 位作者 李钊丞 姜珊 蒋千庆 胡庆松 靳雨雪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7,共11页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不同饵料时的声音信号进行分类,旨在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优模型,为对虾养殖中饵料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对虾摄食沙蚕、颗粒饲料和鱿鱼时的声音信号,经降噪...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不同饵料时的声音信号进行分类,旨在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优模型,为对虾养殖中饵料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参考。研究选取对虾摄食沙蚕、颗粒饲料和鱿鱼时的声音信号,经降噪滤波处理后,通过2类方式分类:1)基于音频特征向量,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2)基于梅尔频谱图,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结果表明,结合Mixup数据增强技术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CNN模型在准确率方面表现最佳,达到91.67%。4个模型在识别颗粒饲料的召回率均超过90%,说明摄食颗粒饲料的声音信号相较于摄食沙蚕和鱿鱼等软体饵料更易识别。CNN模型不仅在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均优于上述传统模型,同时能够适应复杂声学信号的分析需求,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被动声学 声音信号分类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沈楚焰 张喆 +2 位作者 陈海刚 张林宝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1))、中浓度组(B组,50μg·L^(-1))和高浓度组(C组,250μg·L^(-1)),于第15天测定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相关功能基因SOD、CAT、GPx、溶菌酶(LZM)、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2)、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延伸因子(EF)、酚氧化酶原(proPO)的表达。结果显示:1)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影响对虾肝胰腺中的抗氧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且0^(#)柴油的影响更为显著;2)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IBR)指数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3)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结果显示,LH原油和0^(#)柴油可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和caspase2基因的表达,但其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研究表明,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为评估石油类污染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LH原油 0#柴油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沈前 黄永波 +4 位作者 王志超 陈海敏 陈娟娟 骆其君 杨锐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3-1343,共11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基础饲料),3个海藻粉饲料添加试验组(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每组30只虾,测定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免疫指标及肌肉脂肪酸... 为深入探究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基础饲料),3个海藻粉饲料添加试验组(海带、羊栖菜和坛紫菜),每组30只虾,测定分析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免疫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海藻粉添加剂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其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含肉率是对照组的1.09~1.38倍,但各藻粉间无显著差异。胰蛋白酶活性以海带组最高,其次是羊栖菜组和坛紫菜组,三个藻粉组胰蛋白酶活性约为对照组的1.21~1.38倍。在免疫性能方面,与对照相比,三种海藻粉组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其中,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5.94%~75.45%和52.56%~59.36%,以羊栖菜组中的ALT活性降幅最大,仅为对照组的52.56%;免疫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坛紫菜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36和1.12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坛紫菜组的imd、dorsal和crustin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56~3.15倍。综上所述,不同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能力、生长性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3%坛紫菜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饲料配方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海藻粉 免疫性能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生物絮团多营养级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10
作者 洪博扬 李欣垚 +3 位作者 郭衍硕 罗国芝 谭洪新 刘文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结果显示:DG组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磷酸盐(PO_(4)^(3-)-P)及总磷(TP)浓度较CG组显著降低(P<0.05);DG组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19±0.14)g、(291.69±19.94)%、(1.23±0.03)和(0.030±0.001)%/d,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3±0.64)%、(2.48±0.35)%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虾肌肉的硬度、咀嚼度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CG组(P<0.05),同时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CG组虾显著增加9.0%、11.9%和13.1%(P<0.05);DG组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研究认为,浮萍-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调控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及其生长影响
11
作者 孟高 陈钊 +2 位作者 常志强 王玉贞 李健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为了探究有益藻和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将有益藻(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有益菌(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菌藻1∶1混合培养液分别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至终密度皆为4.0×10^(4)个/... 为了探究有益藻和有益菌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将有益藻(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有益菌(多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菌藻1∶1混合培养液分别添加到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至终密度皆为4.0×10^(4)个/mL,以不添加变量的养殖组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观测对虾生长特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活性磷酸盐,降低化学需氧量,其中有益藻组对氨氮、亚硝态氮、化学需氧量去除效果最佳,试验结束时,相对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5.61%、65.86%、51.45%,有益菌组对活性磷酸盐去除效果最佳,相比对照组降低了89.94%;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各处理组绝对优势菌群均为红杆菌科,红杆菌科相对丰度分别为:有益菌组43.30%、有益藻组48.66%、菌藻混合组73.03%、对照组66.87%,有益菌和有益藻的添加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有益菌的添加显著提升了有益菌组芽孢杆菌科的相对丰度(3.69%);3个处理组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促进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其中有益藻组和有益菌组对凡纳滨对虾酶活性和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菌藻混合组和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有益藻和有益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养殖水环境,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是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调控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水质调控 菌藻 免疫相关酶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凡纳滨对虾生物量参数估计
12
作者 朱元昆 赵爽 苗玉彬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改进实现生物量参数的有效估计:首先,融合Focal-GIoU构建损失函数,增强对遮挡虾体的检测能力;其次,引入GhostNetV2轻量化网络的空间-通道解耦注意力机制,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并集成RepBlock动态可重构模块,增强多尺度形态自适应识别能力;最后,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包围盒(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Oriented Bounding Box,PCA-OBB)算法,通过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确定虾体主轴方向,并结合霍夫圆检测标定像素-物理尺寸转换系数,建立体长-体质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20日龄凡纳滨对虾体长的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26%,最大绝对误差为0.503 cm,体质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3%,均优于传统人工测量。该方法实现了凡纳滨对虾的非接触式生物量参数实时监测和估计,为精准投喂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算法 凡纳滨对虾 生物量估算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
13
作者 刘志伟 黄晓林 +2 位作者 滕爽爽 肖国强 李敏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 为了研究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和胁迫作用,在盐度25~26和水温26~28℃下,将体质量为(14.51±0.97)g、体长为(13.86±0.78)cm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含有0 mg·L^(-1)、50 mg·L^(-1)、70 mg·L^(-1)、90 mg·L^(-1)、110 mg·L^(-1)、130 mg·L^(-1)和150 mg·L^(-1)五氯酚钠的水中,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法得到五氯酚钠对凡纳滨对虾的48 h(48 h LC_(50))和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_(50))分别为103.75 mg·L^(-1)和87.44 mg·L^(-1),安全浓度为1.04 mg·L^(-1)和0.87 mg·L^(-1)。据此设置五氯酚钠胁迫浓度分别为0.87 mg·L^(-1)(0.01×LC_(50))和8.74 mg·L^(-1)(0.1×LC_(50)),以不含五氯酚钠的砂滤海水为空白对照组。在20 d的胁迫实验中,于第1 d、第10 d和第20 d取肝胰腺和血淋巴测定免疫相关指标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五氯酚钠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sod和cat基因表达量在胁迫后第1 d显著升高(P<0.05),第10 d和第20 d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凡纳滨对虾在胁迫后第20 d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吞噬率、细胞活性和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在胁迫后第10 d和第20 d的活性氧(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五氯酚钠可造成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甲壳动物应对五氯酚钠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凡纳滨对虾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基因表达 血淋巴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14
作者 周子豪 陈俭 +3 位作者 方书斌 杨文娟 史黎黎 向海波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6-1974,共19页
【目的】系统研究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小球藻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5%、30%和45%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等脂... 【目的】系统研究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小球藻在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5%、30%和45%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设为CHL15组、CHL30组和CHL45组,以基础饲料为对照(FM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凡纳滨对虾。养殖8周后,从生长性能、抗病性、免疫反应、消化功能、转录组水平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等多个维度研究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结果】饲料中小球藻粉替代鱼粉的比例达45%时,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效率比较FM组显著降低(P<0.05,下同),饲料系数则显著升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所有小球藻粉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均高于FM组。与FM组相比,所有小球藻粉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及肠道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以FM组为参照,从CHL15、CHL30和CHL45组分别筛选出112、852和74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共有DEGs为20个;DEGs主要富集在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上。以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肠道中的弧菌属和Tenacibaculum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FM组;鲁杰氏菌属相对丰度则显著高于FM组。Tax4Fun功能预测发现,小球藻可能通过调节次生代谢物(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环境适应机制,而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的生理稳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球藻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与关键代谢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凡纳滨对虾的营养吸收及代谢。【结论】小球藻通过调节代谢通路、优化肠道菌群结构而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和消化能力,饲料中以适量(15%~30%)小球藻粉替代鱼粉具有可行性,但替代比例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小球藻 生长性能 免疫力 转录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水体SO_(4)^(2-)/Cl^(-)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肝胰腺与鳃组织结构及酶活力比较
15
作者 贺铮 朱长波 苏家齐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中国西北地区的盐碱水及淡水资源中硫酸根离子(SO42-)比例通常较高。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水体中SO42-含量的适应性,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9±0.2)g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为期5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用水以... 中国西北地区的盐碱水及淡水资源中硫酸根离子(SO42-)比例通常较高。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水体中SO42-含量的适应性,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9±0.2)g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为期5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用水以定制海水素配制,盐度为5‰,水体SO42-质量浓度分别为0.385(对照)、1.175、1.735和2.300 g·L^(-1),对应的SO_(4)^(2-)/Cl^(-)(mg/mg)比值分别为0.140、0.577、1.127和2.225(A、B、C、D组)。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各组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高于70%,成活率、湿质量、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水体硫酸盐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D组肝胰腺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和D组鳃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对虾肝胰腺和鳃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对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酪氨酸酶(TYR)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鳃ACP和AKP活性随硫酸盐浓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D组鳃ACP活性最低,其AKP和TYR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各组鳃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变化,D组肝胰腺管腔变形增大,部分B细胞破裂。综上,凡纳滨对虾对低盐水体硫酸盐含量偏高有一定的耐受性,但高硫酸盐胁迫会引起凡纳滨对虾鳃免疫、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以及肝胰腺组织损伤。盐度为5‰条件下其适宜的SO_(4)^(2-)/Cl^(-)范围为0.140~1.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硫酸盐 生长 组织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效脱氮功能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菌群和水质的影响
16
作者 吴嘉琪 周佳宁 +3 位作者 薛媛 王福瑞 朱淼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研究水产养殖系统中有效且经济的脱氧技术,本试验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出一株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菌株(命名为XYB4),分别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安全性评估试验,以及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的脱氮效果等方面展... 为研究水产养殖系统中有效且经济的脱氧技术,本试验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出一株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菌株(命名为XYB4),分别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安全性评估试验,以及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的脱氮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YB4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表明,菌株XYB4为枯草芽孢杆菌;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显示,菌株XYB4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无溶血效果、对14种药物敏感;菌株XYB4脱氮效果最优环境条件为盐度30,温度30℃,pH 7.5,C/N 10~15;将菌株XYB4拌料投喂(B7)和泼洒投喂(P7)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对养殖水体中NH_(4)^(+)-N和NO_(2)^(-)-N均有显著的降解效果(P<0.05),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提高了16.32%、17.52%和40.18%、40.06%,3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体和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施用菌株XYB4能高效降解水体中NH_(4)^(+)-N和NO_(2)^(-)-N,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水体和肠道群落丰富度及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种群,菌株XYB4在养殖生产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枯草芽孢杆菌 脱氮功能菌 氨氮 亚硝酸盐氮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李媛媛 郭见军 +4 位作者 彭作波 王裕玉 宋维彦 朱文博 王君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9-105,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其生长性能、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结构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20.17±2.69)g的凡纳滨对虾135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5尾。各组对... 试验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其生长性能、抗氧化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结构的影响。选取初始体质量(20.17±2.69)g的凡纳滨对虾135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5尾。各组对虾分别投喂雨生红球藻粉添加量为0(Ax0组)、0.6%(Ax0.6组)和1.6%(Ax1.6组)的试验饲料3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6%雨生红球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全虾和肌肉营养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雨生红球藻粉添加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Ax0组(P<0.05),而Ax0.6组和Ax1.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肝胰脏总超氧化歧化酶活性随着雨生红球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可显著提高对虾肝胰脏和虾壳虾青素含量(P<0.05),而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虾青素含量随着雨生红球藻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Ax0.6组对虾肠道绒毛长度和Ax1.6组肠道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0.6%雨生红球藻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无影响,但可增加血清免疫力、肝胰腺抗氧化力、组织虾青素含量以及肠道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雨生红球藻粉 生长性能 免疫力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水质与生物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丽斌 刘超 +2 位作者 孙明珠 徐爱玲 宋志文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为探究添加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水质、对虾生长以及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在水温26~28℃下,将挂膜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装入网袋后,按5%体积分数置于80L玻璃缸中,人工海水盐度15,投放平均体长... 为探究添加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水质、对虾生长以及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在水温26~28℃下,将挂膜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装入网袋后,按5%体积分数置于80L玻璃缸中,人工海水盐度15,投放平均体长(0.8±0.1)cm的凡纳滨对虾稚虾64尾,每3d分别添加10mL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照组不添加藻类,每7d清洗1次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定期补水。84d的养殖结果表明:添加微藻的蛋白核小球藻组和雨生红球藻组最终硝态氮和总磷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3.0%、17.7%和6.3%、29.7%;在氨氮和亚硝态氮上存在差异,雨生红球藻降低了养殖系统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而蛋白核小球藻试验组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升高;添加微藻对对虾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对虾体长、体质量、平均日生长率和饵料利用率,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组对虾的体质量分别提高了15.0%和11.8%。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核小球藻组生物膜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雨生红球藻组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添加微藻养殖系统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藻 水质 生物膜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李嘉益 程曦 +2 位作者 李雪男 王林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9-1878,共10页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 【目的】探究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渗透压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2个温度处理:常温组(25℃)和高温组(34℃),并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6个亚硝酸盐浓度处理:0.05(对照)、0.2、0.8、3.2、6.4、12.8 mg/L。水温通过加热棒调节并维持稳定,亚硝酸盐用于调控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于0、6、72和168 h进行采样,于冰上解剖后取鳃组织,血淋巴利用1.0 mL无菌注射器经围心腔抽取,与等体积抗凝液混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340 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利用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采用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测定试剂盒测定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血蓝蛋白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72和168 h,3.2、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0.05、0.2和0.8 mg/L亚硝酸盐组(P<0.05,下同),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血蓝蛋白浓度最低。渗透压测定结果显示,在25和34℃水温下,6.4和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酶活力检测结果显示,在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6.4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Ca^(2+)/Mg^(2+)-ATP酶活力最低,在25和34℃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72和168 h,12.8 mg/L亚硝酸盐组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Na^(+)/K^(+)-ATP酶活力最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25℃水温下,亚硝酸盐胁迫6 h,CLC基因相对表达量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逐渐升高,12.8 mg/L亚硝酸盐组CCP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高温和亚硝酸盐复合胁迫影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浓度和血淋巴渗透压,导致凡纳滨对虾鳃组织中渗透压调节相关酶活力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生变化。亚硝酸盐胁迫能造成对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会加重亚硝酸盐毒性,影响凡纳滨对虾鳃组织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温 亚硝酸盐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研究
20
作者 田仁红 邱建强 +10 位作者 彭凯 孙文豪 董芮绮 鲁慧杰 赵红霞 陈冰 陈文淳 郭慧 朱喜锋 李国立 黄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5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胞炎症因子含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与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7S组和11S组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大豆抗原蛋白7S诱导ROS累积、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及破坏细胞屏障的效果强于大豆抗原蛋白11S。综上所述,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释放AKP和LDH,诱导ROS累积,促进细胞促炎因子分泌,上调细胞凋亡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抑制细胞活性并导致细胞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大豆抗原蛋白 肠道细胞 致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