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熟因子映射的双系统选星方法
1
作者 李想 孙鼎 +2 位作者 安毅 陈勇 滕云龙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8,共7页
传统的选星方法通常以遍历为手段,在可见星较多的情形下往往计算量很大。常规的遗传算法通常固定交叉和变异概率,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消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入成熟因子映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双系统遗传选星算法,目的在于快速地找... 传统的选星方法通常以遍历为手段,在可见星较多的情形下往往计算量很大。常规的遗传算法通常固定交叉和变异概率,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消耗。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入成熟因子映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双系统遗传选星算法,目的在于快速地找到最优解或可接受的次优解。该方法以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为适应度,构造单染色体种群,定义成熟度来指导交叉变异操作,再经过每代精英保留策略和隔代种群数量控制,最终搜索得到符合门限的可接受解。实验结果表明,在进化200代的条件下,成熟因子映射遗传算法比常规遗传算法的搜索时间平均节省约24.75%,引入种群数量控制机制后搜索时间进一步节省了约55.32%。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稳定数学期望的可用选星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选星 几何精度因子(gdop) 遗传算法 成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丸定位精度分析的传感器布局优化方法
2
作者 徐宏 谢逸林 +1 位作者 高卿粟 陈晓雷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能否快速准确地对超声速弹丸在靶面上的弹着点进行定位,是影响智能报靶系统性能的核心因素。在通过建立弹丸入射模型获取弹丸入射点的过程中,传感器的布局形式对弹丸入射精度的求解至关重要。针对如何选取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法,该文提... 能否快速准确地对超声速弹丸在靶面上的弹着点进行定位,是影响智能报靶系统性能的核心因素。在通过建立弹丸入射模型获取弹丸入射点的过程中,传感器的布局形式对弹丸入射精度的求解至关重要。针对如何选取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法,该文提出使用几何精度因子(GDOP)精度分析与优化算法相结合的弹丸入射精度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高精度下弹丸入射精度等号线的面积,在特定范围内寻找最佳的传感器布局形式。基于弹丸入射精度分析法进行多组理论可行性仿真实验,实际情况下进行有限入射范围仿真实验及拓展实验等,最后得出基于高精度弹丸入射定位中传感器布局的基本规律。通过多组实验验证可得,该文提出的弹丸定位精度分析法可有效地选取高精度的传感器布局方式,且最优的传感器布局均符合高精度传感器布局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入射定位 几何精度因子(gdop) 优化算法 传感器布局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OP的多基地雷达布站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牛超 张永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以BLUE算法和GDOP为基本定位算法和精度分析工具,评估多基地雷达的定位性能,建立以GDOP最小值最小和有效监控区最大为目标的多基地雷达布站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以下措施可提高定位性能:①增加收发站总数;②采取扇形方式布站;③... 以BLUE算法和GDOP为基本定位算法和精度分析工具,评估多基地雷达的定位性能,建立以GDOP最小值最小和有效监控区最大为目标的多基地雷达布站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以下措施可提高定位性能:①增加收发站总数;②采取扇形方式布站;③优先增加部署接收站;④交替部署收发站;⑤通过优化模型优化扇形布站分布角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站优化模型 精度几何稀释因子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有效监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定位精度分析通用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方正 祁建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84-286,289,共4页
传统的定位精度分析模型只能分析一种定位系统,适用性较差。为此,将定位系统分为冗余系统和非冗余系统,基于误差可分离的思路推导非冗余系统的定位精度模型,利用马尔可夫组合估计条件推导冗余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 传统的定位精度分析模型只能分析一种定位系统,适用性较差。为此,将定位系统分为冗余系统和非冗余系统,基于误差可分离的思路推导非冗余系统的定位精度模型,利用马尔可夫组合估计条件推导冗余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2种通用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几何精度稀释因子 误差分离 马尔可夫估计 冗余系统 非冗余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选星方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霍航宇 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分析了选星数目与几何精度因子(GDOP,Geometry Dilution of Precision)及导航运算量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以满足用户定位精度需求为条件的快速选星方法——快速遗传选星法.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选星数目初值、选星数目最大值和G... 分析了选星数目与几何精度因子(GDOP,Geometry Dilution of Precision)及导航运算量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以满足用户定位精度需求为条件的快速选星方法——快速遗传选星法.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选星数目初值、选星数目最大值和GDOP阈值,构造选星方案的初始种群,在进化代数上限为1的条件下对种群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运算,获得初始选星解,根据初始解的GDOP与阈值的关系确定是否依据GDOP最小原则对初始解进行优化,直至满足算法终止条件,输出选星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一次进化之内以不低于92.45%的概率满足GDOP阈值在2.5-6的要求,同时可有效降低54.75%以上的导航运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遗传算法 几何精度因子 选星 gdop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北斗/GPS组合导航选星算法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尔申 贾超颖 +4 位作者 曲萍萍 黄煜峰 庞涛 别玉霞 姜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5,共7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如建筑物遮挡、信号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全部可见星。为减轻多星座组合接收机的处理负担,研究利用部分可见卫星进行定位的快速选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CP...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如建筑物遮挡、信号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全部可见星。为减轻多星座组合接收机的处理负担,研究利用部分可见卫星进行定位的快速选星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的北斗/GPS组合导航选星算法。首先,对当前历元时刻可见卫星进行连续编码,按照选星数目分组,每个分组视为一个粒子。然后,通过混沌映射初始化粒子种群,选取几何精度因子(GDOP)作为评价粒子优劣的适应度函数;粒子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位移模型更新自身位置,逐渐趋近空间卫星几何分布较好的卫星组合全局最优解。最后,采集北斗/GPS实际数据对选星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选星颗数多于5颗时,单次选星耗时为遍历法选星的37. 5%,选星结果的几何精度因子计算误差在0~0. 6之间。该算法可适用于北斗/GPS组合导航定位不同选星颗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GPS组合导航 选星 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 几何精度因子(gdop) 适应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卫星导航选星算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尔申 孙彩苗 +3 位作者 黄煜峰 李轩 别玉霞 曲萍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为提高选星算法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粒子群优化(PSO)选星算法。该算法利用人工鱼群算法良好的全局收敛特性,克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每种卫星组合看作空间中的一个粒子,选取几何精度因子(GDOP)作为... 为提高选星算法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粒子群优化(PSO)选星算法。该算法利用人工鱼群算法良好的全局收敛特性,克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将每种卫星组合看作空间中的一个粒子,选取几何精度因子(GDOP)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所提算法更新粒子自身位置,优化卫星组合与几何精度因子。利用实际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选星算法在保障选星效率的同时,选星结果的准确性优于标准的粒子群优化选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选星 几何精度因子(gdop)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站时差定位系统观测站构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伟强 黄培康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三站对雷达辐射源测时差定位系统,提出了用"站间构型测度"分析构型对定位精度影响的方法,推导了几何精度稀释因子(GDOP)与三站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显式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构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文中提出了站间编队构... 针对三站对雷达辐射源测时差定位系统,提出了用"站间构型测度"分析构型对定位精度影响的方法,推导了几何精度稀释因子(GDOP)与三站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显式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构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文中提出了站间编队构型优化设计准则,为提高三站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 定位 几何精度稀释因子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顾及测距误差的GNSS四系统加权选星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牛月 李克昭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四系统可见星测距误差不等,传统公式计算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不能准确表示多系统组合选星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的GDOP加权选星方法:对不同系统的UERE进行分析,构建一种顾...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四系统可见星测距误差不等,传统公式计算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不能准确表示多系统组合选星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的GDOP加权选星方法:对不同系统的UERE进行分析,构建一种顾及多种误差的UERE计算模型;并根据谢尔曼-莫里森(Sherman-Morrison)公式增选可见星,通过基于UERE的加权优化法提高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选星算法,改进的选星算法计算耗时均值可降低72.34%,能够提高多系统快速选星的实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精度因子(gdop)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 加权 选星算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谢尔曼-莫里森公式(Sherman-Morri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星位优选的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纪惠 屈德新 张更新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2,共7页
目前对于视场受限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中在单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星位优选的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首先构建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定位模型并推导出定位方程,接着推导出几何... 目前对于视场受限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中在单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星位优选的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首先构建异轨单星分时测频定位技术的定位模型并推导出定位方程,接着推导出几何稀释精度因子计算公式并构建观测星位优选模型,最后根据定位过程,以最小定位误差为目标,获取最优观测星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视场受限的定位场景下利用该技术进行干扰源定位可用性好,且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百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星无源定位 多普勒频移 几何稀释精度因子(gdop) 星位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帝国竞争优化的双目标综合决策选星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明 严勇杰 +1 位作者 孙蕊 张文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46-1655,共10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其应用领域也趋于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卫星接收机也要求其具有更快的解算速度和可靠的精度。针对目前多数接收机的选星算法都是固定选星数目从而限制算法机动性的问题,提出...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其应用领域也趋于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卫星接收机也要求其具有更快的解算速度和可靠的精度。针对目前多数接收机的选星算法都是固定选星数目从而限制算法机动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帝国竞争优化算法(ICA)的双目标综合决策选星算法。为了更好获取几何构型较好的卫星星座,引入可见卫星的卫星仰角和方向角先验信息,进行先验性约束,通过构建几何精度因子(GDOP)以及选星数目2个目标,进行综合决策的快速选星,提高了选星的灵活度,并且在满足用户精度的要求下减轻了多星座卫星接收机的计算负担。通过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对双目标综合决策选星算法验证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高度截止角5°下引入先验性约束条件后平均选星数目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中缩减率分别为51.8%和45.4%,平均GDOP值较无约束下分别减少0.209 2和0.248 4。同时,所提算法单次选星平均耗时分别为0.168 4 s和0.303 1 s,与遍历法的选星耗时4 s相比,提高了95.79%和9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多星座组合导航 帝国竞争优化算法(ICA) 几何精度因子(gdop) 选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