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螺旋桨几何构型与水动力性能计算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倩倩 辛公正 +1 位作者 周伟新 周斌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为研究环形螺旋桨水动力性能,针对环形螺旋桨前后桨叶及其梢部特殊的几何构型,参考常规螺旋桨、KAPPEL、CLT和串列螺旋桨的几何建模方式,提出环形螺旋桨的参数定义和梢部构型控制方法,实现不同参数组合下由常规桨连接的环形螺旋桨在叶... 为研究环形螺旋桨水动力性能,针对环形螺旋桨前后桨叶及其梢部特殊的几何构型,参考常规螺旋桨、KAPPEL、CLT和串列螺旋桨的几何建模方式,提出环形螺旋桨的参数定义和梢部构型控制方法,实现不同参数组合下由常规桨连接的环形螺旋桨在叶梢几何布局上的任意配置;针对某5叶环形螺旋桨采用STARCCM+粘流CFD软件,开展环形螺旋桨均流水动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网格布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梢部流动的局部特征;开展该环形螺旋桨模型在空泡水筒中的水动力测量模型试验,获得环形螺旋桨的水动力验证数据,比较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研究表明,提出的环形螺旋桨建模方法可以适用于对前后桨多维度几何变化的构型,建立的环形螺旋桨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环形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模型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内环形螺旋桨的设计验证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构型 CFD 均流试验 环形螺旋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盆腔MRI评估全年龄段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骨盆几何构型
2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3 位作者 张程 冀晓东 黄黎香 沈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查。分别在横轴、冠状、矢状和斜矢状位T 2WI图像上测量骨盆形态参数,包括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骨盆入口前后径、产科结合径、中平面前后径、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及骨盆前、后区面积,分析两组之间骨盆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POP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的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的面积值更高(P均<0.05)。在矫正了年龄、体重指数(BMI)、产次和绝经状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前区面积(OR=1.002,P<0.001)和骨盆后区面积(OR=1.002,P<0.001)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P患者具有独特的骨盆几何构型,主要表现为较大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面积,且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骨盆几何构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几何构型对高级别从头算能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克和 苏克和 +5 位作者 魏俊 胡小玲 岳红 吕玲 王育彬 文振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8-723,共6页
对《CRC物理与化学手册》(第77版)中第三周期以前的无机双原子分子,当其理论优化构型的相对误差大于2%时,分别在实验构型和最大偏差的理论构型下,计算了QCISD(T)/6-311+G(3df,2p)能量并作了比较.... 对《CRC物理与化学手册》(第77版)中第三周期以前的无机双原子分子,当其理论优化构型的相对误差大于2%时,分别在实验构型和最大偏差的理论构型下,计算了QCISD(T)/6-311+G(3df,2p)能量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大多数能量的差别在4.2kJ·mol^(-1)以内.由此说明,目前一般采用的构型优化理论方法,多数情况下不至于明显影响单点高级别从头算的计算精度.同时还发现,G2(QCI)的高级从头算方法 QCISD(T)/6-311+G(3df,2p),在实验构型下,并未给出最低的分子能量,MP2(full)构型优化方法未能给出优化键长普遍的好结果,特别是对CN、CP和SIN这种“4-5价电子结构”分子的偏差随基组增大而增大,导致较大的单点能量偏差.MP2(full)/6-31G(d, p)优化O_2和N_2的键长误差较大,导致单点能量偏差接近4,2 kJ·mol^(-1),而MP2(full)/6-311G(d,p)则较好地改善了它们的构型和QCISD(T)/6-311+G(3df,2p)能量.BN(^(3)∏)的实验键长 128. 1pm可能有误,有待进一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几何构型 高级从头算 能量 分子几何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几何构型优化方法的系统性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苏克和 魏俊 +4 位作者 胡小玲 岳红 吕玲 王育彬 文振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3-651,共9页
对《CRC物理与化学手册》第77版中收集的第三周期以前的所有已知实验构型的无机分子的构型 ,在MP2、B3LYP、B3PW91级别上进行了构型优化的系统性比较.优化采用基组为6 31G(d,p) ,6 311G(d,p),6 311G(2d,p).对大多数分子另比较了QCISD(T... 对《CRC物理与化学手册》第77版中收集的第三周期以前的所有已知实验构型的无机分子的构型 ,在MP2、B3LYP、B3PW91级别上进行了构型优化的系统性比较.优化采用基组为6 31G(d,p) ,6 311G(d,p),6 311G(2d,p).对大多数分子另比较了QCISD(T)方法 ,对多原子分子比较了BPW91方法 ,对含氢双原子分子也使用了QCISD方法.结果表明 ,键长的平均绝对偏差(单位 :pm)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3PW91/6 311G(2d,p)(1.50),B3LYP/6 311G(2d,p)(1.73),MP2(full)/6 311G(2d,p)(1.75),B3PW91/6 311G(d,p)(1.82),QCISD(T,FC)/6 311G(d,p)(1.82),B3PW91/6 31G(d)(1.84),MP2(full)/6 311G(d,p)(1.87),MP2(full)/6 31G(d,p)(2.09),B3LYP/6 311G(d,p)(2.11),B3LYP/6 31G(d)(2.12),QCISD(T,FC)/6 31G(d,p)(2.14),BPW91/6 311G(2d,p)(2.88),BPW91/6 31G(d)(3.33)和BPW91/6 311G(d,p)(3.42).键长数目分别为248,248,246,248,187,248,246,246,248,248,187,151,151和15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分子 几何构型优化 系统性比较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的核磁共振谱及其分子几何构型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许旋 徐志广 罗一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0-425,共6页
应用规范不变原子轨道GIAO法在HF/6-31G水平计算了MM3、PM3和HF/STO-3G三种最优分子构型下紫杉醇的δ1H-NMR和δ13C-NMR.对NMR化学位移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和误差的统计和分析表明,采用HF/STO-3G优化的几何构型计算得到的化学位移误差... 应用规范不变原子轨道GIAO法在HF/6-31G水平计算了MM3、PM3和HF/STO-3G三种最优分子构型下紫杉醇的δ1H-NMR和δ13C-NMR.对NMR化学位移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和误差的统计和分析表明,采用HF/STO-3G优化的几何构型计算得到的化学位移误差最小,因此这一构型与实际分子最为接近.从理论构型得到4-OAc与3'-H的距离为0.2663nm,4-OAc与3'-Ph的距离为0.3104nm,4-OAc与2-OCOPh的距离为0.3707nm,支持了Williams等关于紫杉醇分子内存在NOE(nuclearoverhausereffect)效应及Velde等关于在极性溶剂中4-OAc与3'-Ph、2-OCOPh形成分子内疏水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核磁共振谱 规范不变原子轨道法 从头算 化学位移 几何构型优化 抗癌药 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目标热像理论模拟中的几何构型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宝成 沈国土 +4 位作者 洪镇青 高兰香 毛宏霞 朱文勇 高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建立舰船几何模型是海面目标红外图像理论建模的基础 ,作者研究了建立舰船几何模型时的简化和近似原则 ,并探讨了其几何模型参数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文中还以某舰为对象 ,采用简化和近似的方法 ,建立了它的几何模型和相应的数据库 。
关键词 舰船红外图像 几何 数据库 海面目标热像理论 几何构型 数据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几何构型穿钉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林 张志辉 +4 位作者 张志伟 唐英翰 麻松 牛淑敏 赵洪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两种不同构型固定方法对比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择新鲜的成人尸体7具,取双侧股骨14根, 随机分两组后制做pauwel's角≥70°内收型完全骨折的病理模型。再将两组标本分别施三根加压...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对两种不同构型固定方法对比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择新鲜的成人尸体7具,取双侧股骨14根, 随机分两组后制做pauwel's角≥70°内收型完全骨折的病理模型。再将两组标本分别施三根加压螺纹钉正、反三角形内固定术后进行力学测试。测试采用电测法。测试指标包括股骨颈施力侧应变值,轴向刚度及侧方刚度,扭转应变值、极限。结果 反三角形固定组的主要力学指标如股骨头位移值(水平向位移值除外)、轴向及侧方刚度、极限载荷和屈服极限均优于正三角形固定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而在股骨头水平向位移值及扭转应变值两种固定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据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可知,反三角形内固定法比正三角形内固定法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几何构型 穿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嘎朗图凹陷沉积层序几何构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樊太亮 朱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5,共7页
断陷湖盆沉积层序的几何学特征是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据此将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侏罗系至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划分为10个三级地震层序,组合成3个超层序。层序外部形态由下向上依次由箱状、楔状演变至席状披覆;边... 断陷湖盆沉积层序的几何学特征是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据此将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侏罗系至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划分为10个三级地震层序,组合成3个超层序。层序外部形态由下向上依次由箱状、楔状演变至席状披覆;边界终止方式由双断中止型、单断中止超覆型演变至周缘超覆型,分别对应于盆地的裂陷期、坳陷期和快速充填萎缩期。作为一个箕状断陷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由低水位期沉积构型、水进期沉积构型和高水位期沉积构型组成,可识别出陡岸水下扇体系、进积型扇三角洲浊积扇体系和盆缘小型扇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间的组合型系可分为退积叠置、进积叠置、加积叠置三种类型,对应于密集段厚度的减薄、增厚、稳定和有机质丰度的减小、增大、基本不变的变化规律。由上表明,层序几何构型是层序动力学过程的反映,可揭示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几何构型 沉积体系 沉积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硼化物催化1-癸烯齐聚及其产物表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吕春胜 赵俊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71-1375,1399,共6页
用限制几何构型的茂金属催化体系2-Me4Cp-4,6-tBu2-PhOTiCl2/Al(iBu)3/Ph3C+B(C6F5)4-对1-癸烯的齐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Al与Ti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GC和13CNMR表征了聚合物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聚合物主要是二聚物、... 用限制几何构型的茂金属催化体系2-Me4Cp-4,6-tBu2-PhOTiCl2/Al(iBu)3/Ph3C+B(C6F5)4-对1-癸烯的齐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Al与Ti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GC和13CNMR表征了聚合物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聚合物主要是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五聚物。该齐聚物具有高黏度指数(VI=238)、低凝点(≤-62℃)的性质,是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 1-癸烯 齐聚 聚Α-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加对称性限制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半经验方法研究酞菁的电荷分布和几何构型(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宪玺 韩学坤 +1 位作者 刘伟 姜建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在不加对称性限制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半经验方法CNDO,INDO,MINDO/3,MNDO和Pm3对自由酞菁(H2Pc)进行几何构型最优化和电荷密度布居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Am1方法以及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数据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从INDO方法得到的... 在不加对称性限制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半经验方法CNDO,INDO,MINDO/3,MNDO和Pm3对自由酞菁(H2Pc)进行几何构型最优化和电荷密度布居分析,并将所得结果与Am1方法以及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数据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从INDO方法得到的是桥式构型,而从CNDO,MINDO/3,MNDO,Am1,Pm3方法得到的都是键式构型。除INDO之外所有的这几种方法都对先前报道的几何构型扭曲给出进一步的支持证据。新近建立的半经验方法如MNDO,Am1,Pm3等看起来更适合于用来研究大分子如酞菁及其类似物的几何构型扭曲和电荷分布极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几何构型 半经验方法 电荷分布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构型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赵淼 杨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7-876,共10页
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能够方便、高效地生成均一度好且大小精确可调的微液滴(气泡),故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材料合成、药物封装、细胞培养等诸多领域.进一步优化通道结构有助于实现对合成微粒粒径、均一度和尺寸范围的精确调控.本文数值研... 流动聚焦型微流控装置能够方便、高效地生成均一度好且大小精确可调的微液滴(气泡),故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材料合成、药物封装、细胞培养等诸多领域.进一步优化通道结构有助于实现对合成微粒粒径、均一度和尺寸范围的精确调控.本文数值研究了通道深度、缩颈段长度以及两相夹角等几何构型因素对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各个阶段的影响.控制液滴生成方式为滴流式,发现液滴直径随通道深度d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且当通道深度小于30μm时,随着通道深度的下降,微液滴生成周期在毛细力的强烈作用下出现骤升,通道深度超过80μm时,微液滴的生成周期基本接近恒定.连续相和离散相的夹角θ接近90?时,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最短,夹角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生成均一度好且粒径微小可控的液滴.调整缩颈段长度l引起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的变化幅度仅为其平均值的3%~5%左右.此外,缩颈段宽度也是影响流动聚焦生成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的重要因素,在通道深度固定时,缩颈段越宽,微液滴直径及其生成周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形微通道 流动聚焦 微液滴 几何构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星几何构型分布的天文定位误差建模及误差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慧 熊智 +3 位作者 王丽娜 潘加亮 郁丰 戴怡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3-822,共10页
天文导航系统以天体为导航信标进行导航定位,其定位性能除了受天文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外,和所观测天体几何构型分布亦有关联。从天文定位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建立了天文定位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天文定位性能的因素,着重研究了恒星几何构... 天文导航系统以天体为导航信标进行导航定位,其定位性能除了受天文测量仪器精度的影响外,和所观测天体几何构型分布亦有关联。从天文定位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建立了天文定位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天文定位性能的因素,着重研究了恒星几何构型中恒星方位角对天文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测量精度一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判别天文定位性能优劣的误差权系数k以及天文定位性能较优的恒星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文定位误差模型可以有效用于分析天文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恒星几何构型 天文定位 误差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米普科 阎修维 +3 位作者 范玲婷 郭翔 许胜 程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1-50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通过对自制的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CH_3)_2(Cp)N(t-Bu)ZrCl_2的负载化,制备了C(CH_3)_2(Cp)N(t-Bu)ZrCl_2/MAO/SiO_2负载化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简称负载化催化剂);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甲基铝氧烷(MAO)处理硅... 以硅胶为载体,通过对自制的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CH_3)_2(Cp)N(t-Bu)ZrCl_2的负载化,制备了C(CH_3)_2(Cp)N(t-Bu)ZrCl_2/MAO/SiO_2负载化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简称负载化催化剂);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甲基铝氧烷(MAO)处理硅胶时间、茂金属的浓度、负载温度和负载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及其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胶焙烧温度600℃、MAO处理硅胶时间6h、茂金属浓度0.65mmol/L、负载温度40℃、负载时间6h的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化催化剂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中1-辛烯的插入率较高,共聚物颗粒形态良好,无粘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化 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 1-辛烯 烯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_4^+的几何构型和Jahn-Teller效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辉 李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9-412,共4页
在Pu原子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下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得到Pu+ 4 分子离子的 6种稳定的几何构型。计算表明Pu+ 4 的Td 构型不能稳定存在 ,详细讨论了Td 构型的Jahn Teller效应 ,讨论结果显示它们的各种畸变方式都符合群的分解原理 ... 在Pu原子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下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得到Pu+ 4 分子离子的 6种稳定的几何构型。计算表明Pu+ 4 的Td 构型不能稳定存在 ,详细讨论了Td 构型的Jahn Teller效应 ,讨论结果显示它们的各种畸变方式都符合群的分解原理 ,从而证明Pu+ 4 分子离子的Td 构型的Jahn Teller效应非常明显。D4h构型也存在Ja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构型 Pu4^+ JAHN-TELLER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叠氮化物几何构型和生成热的分子轨道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兆旭 宋伟红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用 A M1 、 P M3 、 M N D O和 M I N D O/3 四种半经验分子轨道( M O) 方法对55 种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与已有的气相实验构型进行比较,发现 A M1 法偏差较小, P M3 和 M ... 用 A M1 、 P M3 、 M N D O和 M I N D O/3 四种半经验分子轨道( M O) 方法对55 种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与已有的气相实验构型进行比较,发现 A M1 法偏差较小, P M3 和 M N D O 次之。 A M1 法计算所得生成热与基团加和法求得的结果最为接近, M I N D O/3 计算结果偏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叠氮化物 分子轨道法 分子几何构型 生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状多肽的几何构型特征及其自组装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宏伟 程玉华 +1 位作者 陈光巨 刘若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24-1727,共4页
运用半经验分子轨道 AM1方法优化了 6种环状多肽的结构 ,并进行了振动分析的确认 .通过对它们的能量、结构特征和正则振动模式的分析研究 ,揭示了这类分子具有能够进行自组装过程的结构特征 。
关键词 环多肽 自组装 AM1 几何构型 多肽纳米材料 能量 正则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几何构型的金属茂催化剂及其聚合产物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毅 陈伟 景振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11期40-43,共4页
综述了限制几何构型金属茂催化剂及其聚合产物的研究和开发情况。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催化烯烃共聚合工艺、聚合机理以及聚合产物的性能和用途。同时报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限制几何构型 金属茂 长链支化聚乙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头计算法研究沙蚕毒和杀虫环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电子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一波 史鸿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用Hartree-Fock/6-31G从头算确定了沙蚕毒和杀虫环分子的几何构型,在全局优化中发现杀虫环分子的椅式和船式两种稳定构象,在二级Moller-plesset微扰理论MP2/6-31G水平下,椅式较船式稳定2... 用Hartree-Fock/6-31G从头算确定了沙蚕毒和杀虫环分子的几何构型,在全局优化中发现杀虫环分子的椅式和船式两种稳定构象,在二级Moller-plesset微扰理论MP2/6-31G水平下,椅式较船式稳定27.06kJ/mol.用MP2/6-31G波函数计算电子相关校正的分子静电势,以此为基础讨论生物活性与静电势的关系.发现对此二分子,Mulliken布居分析获得的原子净电荷存在问题,本文用Breneman提出的从静电势导出原子净电荷的CHELPG方法计算了原子净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蚕毒 杀虫环 从头计算 几何构型 分子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元件几何构型对锥形双螺杆计量段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云峰 张志莲 +1 位作者 董力群 吕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8-30,35,共4页
研究了使用两头、四头、六头菠萝形分流元件时锥形双螺杆计量段流场的变化 ,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 ,并用有限元隐式算法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菠萝形分流块的设置位置、数量、排列方式、大小和形状对压力场、速度场... 研究了使用两头、四头、六头菠萝形分流元件时锥形双螺杆计量段流场的变化 ,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 ,并用有限元隐式算法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菠萝形分流块的设置位置、数量、排列方式、大小和形状对压力场、速度场、粘度场的影响 ,对新型锥形双螺杆计量段分流块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元件 几何构型 锥形双螺杆挤出机 计量段 流场 有限元数值 模拟计算 菠萝形分流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的几何构型与模型制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海军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27,共2页
介绍了纳米碳管的几何构型 。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几何构型 制作 纳米材料 中学 化学教学 教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