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植株几何形态特征的统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录达 李少昆 +1 位作者 赵明 王树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5-638,共4页
本文研究玉米植株轮廓曲线;叶片长度、宽度与叶位的函数关系以及叶片边缘轮廓曲线等4个儿何形态特征的统计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取自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玉米源库生理育种圃。叶片长度、各叶位叶片距主茎最远点坐标通过多媒体图... 本文研究玉米植株轮廓曲线;叶片长度、宽度与叶位的函数关系以及叶片边缘轮廓曲线等4个儿何形态特征的统计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取自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玉米源库生理育种圃。叶片长度、各叶位叶片距主茎最远点坐标通过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叶片最大宽度手工量取;叶片边缘轮廓曲线坐标选用不同叶型(宽叶型、窄叶型)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测定。将叶片形状描绘在坐标纸上,记载长、宽坐标(X_i,Y_i),每个叶片记载10个点以上。文中所涉及的性状,叶长系叶基至叶尖的主脉长度;叫位为从植株顶部向下的叶片数;植株轮廓点取坐标(X_i,Y_i),其中Y_i为叶片距茎秆最远点的距离,X_i系该点至地表的距离。叶片边缘轮廓坐标(X_i,Y_i)中X_i系第i点距叫尖的距离,Y_i是该点叶片的1/2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株 几何形态特征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东月各特大泥石流流域几何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荣章 徐则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7,共7页
怒江支流东月各沟于2010年8月18日凌晨暴发灾难性泥石流,其规模巨大且远程运移超过8 km。为了探究其发生机理,从流域几何形态学特征的角度出发,对东月各泥石流地形条件进行量化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运移路径纵坡进行1∶1 00... 怒江支流东月各沟于2010年8月18日凌晨暴发灾难性泥石流,其规模巨大且远程运移超过8 km。为了探究其发生机理,从流域几何形态学特征的角度出发,对东月各泥石流地形条件进行量化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运移路径纵坡进行1∶1 000比例现场测量,使用1∶10 000比例尺摄影测量数字线划地形图和Arc GIS进行三维地形建模分析。东月各流域长约14.0 km、平均宽度约3.4 km,在约47.3 km2的面积上具有2 849 m的高差。主沟下段沟长8.8km,高差1 084 m,平均比降101‰。B4支沟沟长2.6 km,平均坡降361‰。斜坡在40°~45°这一区间面积占比最高,为17.86%。结果表明,东月各流域属于中国泥石流小流域中面积最大的一类。泥石流形成区为B4支沟及邻近区域,以B4支沟为主。泥石流远程运移受到沟道纵剖面形态和平面形态共同影响。受地形条件影响,泥石流活动呈现单个大周期套叠多个小周期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泥石流 东月各泥石流 几何形态特征 地形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干湿循环对农田土壤干缩裂缝演变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展羽 李文杰 +2 位作者 王策 陈于 范世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177,252,共7页
为研究多级干湿循环条件下农田土壤干缩裂缝的演变特征,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裂缝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后,土壤开裂位置不变,增湿过程中裂缝闭合规律也大致相似,但干燥初期裂... 为研究多级干湿循环条件下农田土壤干缩裂缝的演变特征,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裂缝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后,土壤开裂位置不变,增湿过程中裂缝闭合规律也大致相似,但干燥初期裂缝开裂规律受第1级干湿循环影响明显。第1级干湿循环后,裂缝面积率在含水率为20%~30%时增速降低,约90%的裂缝长度发育集中在含水率大于30%时,连通性指数在含水率大于14%时近似匀速增大。随着干湿循环级数的增加,土壤开裂含水率逐渐减小,而干缩稳定时裂缝网络连通性有所增强,但裂缝网络形态大致相似,裂缝总长也保持稳定。此外,裂缝宽度与土壤开裂程度均呈递减趋势,且各裂缝的宽度逐渐趋向统一,将对裂缝优先流有所遏制,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均匀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干缩裂缝 干湿循环 演变特征 几何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过程中壤质黏土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文杰 张展羽 +2 位作者 王策 朱文渊 陈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132,共7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过程中农田土壤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壤质黏土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干缩裂缝网络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土壤含水率随试验时间的变化经历3个阶段。增... 为研究干湿循环过程中农田土壤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壤质黏土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干缩裂缝网络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土壤含水率随试验时间的变化经历3个阶段。增湿过程中,含水率达到45%时裂缝完全闭合;裂缝面积率、长度密度、面积周长比与连通性指数分别在含水率增加到30%、32%、30%、35%时开始迅速减小。裂缝开裂与闭合是2个不可逆的过程。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率和凋萎系数时裂缝几何参数统计表明,大多数裂缝面积在0~30 mm2之间,长度在0~40 mm之间。从田间持水率干燥到凋萎系数的过程中,裂缝面积与长度的频数分布均显著变化,从凋萎系数增湿到田间持水率的过程中,频数分布几乎没有变化。土壤含水率为凋萎系数时,干燥过程与增湿过程面积、长度的频数分布差异较小,而为田间持水率时差异明显。该成果有助于土壤干缩裂缝开闭机理及裂缝优先流的研究,为基于裂缝网络的精量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裂缝 含水率 干湿循环 开闭规律 几何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技术与工程仿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世武 佟金 +1 位作者 张书军 陈秉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工程仿生研究本身在方法上具有逆向工程研究的特点。本文对逆向工程技术与工程仿生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生物体几何特征描述的一般过程及其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逆向工程技术 工程仿生技术 生物体 表面几何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