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断层特征及其裂缝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人齐
刘波
+3 位作者
何登发
张学丰
黄臣军
刘格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传播褶皱
三角剪切
几何学和运动学
碳酸盐岩
储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4 位作者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滑脱层
背斜
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断层特征及其裂缝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人齐
刘波
何登发
张学丰
黄臣军
刘格云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专题(编号:201IZX05005-003-010HZ)、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202142)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IGCEA1422)资助.
文摘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断层传播褶皱
三角剪切
几何学和运动学
碳酸盐岩
储层裂缝
Keywords
Reservoir fracturesFault propagation folds, Trishear,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Carbonat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鹏程
吕福亮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3-102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重点风险项目勘探综合配套技术"(编号2011ZX05029)资助的成果
文摘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位于印度-缅甸山脉西部山前,由NNW—SSE向带状分布的多排背斜构成,其构造特征研究仍然十分薄弱。本文通过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反射剖面精细构造解析,尝试分析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重点关注若开褶皱带的滑脱层发育特征及背斜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若开褶皱带发育多个滑脱层:①底部滑脱层,位于约6.5s(双程走时)处;②中部滑脱层,层位存在变化,可能位于第四系底部或上中新统下方约2.5s处。在区域挤压作用下,若开褶皱带发育与底部滑脱层和中部滑脱层相关的滑脱褶皱,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底部滑脱层,而中部滑脱层影响了局部构造变形。生长地层记录显示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自东往西迁移,变形前缘形成于第四纪。基于构造分析结果提出了若开褶皱带褶皱变形的两种运动学端元模型:模型1中不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底部滑脱层之上;模型2中发育中部滑脱层,滑脱褶皱发育于中部滑脱层和底部滑脱层之上,形成上、下两套构造层。若开褶皱带背斜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受下伏滑脱层控制,背斜在走向上叠置、分叉可能暗示着背斜下伏滑脱层在走向上发生了改变。流体超压可能是影响若开褶皱带构造变形的重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褶皱带
滑脱层
背斜
几何学和运动学
滑脱褶皱
Keywords
Bay of Bengal
Arakan fold belt
multiple detachment levels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anticline
detachment fold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断层特征及其裂缝分析
鲁人齐
刘波
何登发
张学丰
黄臣军
刘格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孟加拉湾若开褶皱带晚新生代构造特征初步研究
唐鹏程
吕福亮
范国章
邵大力
王雪峰
孙辉
李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