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株系及不同水稻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及纹枯病抗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爱宏 许新萍 +3 位作者 陈宗祥 李宝健 张洪熙 潘学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0-524,共5页
对几个转几丁质酶基因的高世代纯合株系及不同抗感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并接菌调查纹枯病抗性 ,结果表明 :转基因可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不同转基因系的抗性水平与外源几丁质酶的表达活力一致 ;在内源几丁质酶活力相对较... 对几个转几丁质酶基因的高世代纯合株系及不同抗感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进行了测定 ,并接菌调查纹枯病抗性 ,结果表明 :转基因可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不同转基因系的抗性水平与外源几丁质酶的表达活力一致 ;在内源几丁质酶活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转导外源基因可掩盖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 ;抗 /感品种在接菌诱导后 ,其几丁质酶活力均有所上升 ,并均在接菌 72h左右达到诱导高峰 ,但抗病品种诱导效应和强度要显著得多 ;无论是转基因株系 ,还是不同抗感品种 ,不同空间叶位叶片的几丁质酶活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株系 水稻品种 几丁质酶活力 纹枯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奇 王一兵 +1 位作者 申乃坤 姜明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19-127,共9页
为了提高虾蟹等海产品废弃物利用率及其附加值,从广西合浦县大神木海鸭场附近滩涂沉积物(虾蟹及贝壳废弃物)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判断该菌株为厚壁溶杆... 为了提高虾蟹等海产品废弃物利用率及其附加值,从广西合浦县大神木海鸭场附近滩涂沉积物(虾蟹及贝壳废弃物)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判断该菌株为厚壁溶杆菌(Lysobacter firmicutimachus)。以几丁质酶活力为指标,对GXUN-20菌株进行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在单因素优化结果较显著的4因素(氮源浓度、发酵液初始pH、几丁质粉末浓度、接种量)基础上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及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氮源浓度对产酶影响显著(P=0.013<0.05),在氮源为1 g/L黄豆饼粉,几丁质粉末为20 g/L,接种量为3%,发酵液初始pH8.4,30℃、200 r/min发酵6 d的条件下,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力最大,达到0.965 U/mL,是优化前酶活力的6.89倍。本研究结果为GXUN-20菌株产几丁质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厚壁溶杆菌 几丁质酶活力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纹枯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爱宏 许薪萍 +4 位作者 戴正元 陈宗祥 李宝健 张洪熙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对通过基因枪转化获得的 41个转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和苜蓿β 1,3 葡聚糖酶基因 (RC2 4和 β 1,3 Glu)的高世代纯合株系进行纹枯病抗性接菌鉴定 ,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系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聚类分析可分为抗、中抗、中感、感病四种类... 对通过基因枪转化获得的 41个转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和苜蓿β 1,3 葡聚糖酶基因 (RC2 4和 β 1,3 Glu)的高世代纯合株系进行纹枯病抗性接菌鉴定 ,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系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聚类分析可分为抗、中抗、中感、感病四种类型 ,但其中 92 .1%的株系属中抗或中感类型 ;选择不同抗感类型的代表性株系 ,测定其几丁质酶活力 ,结果显示中抗、中感、感病类型转基因株系表达的几丁质酶活力与其纹枯病抗性表现呈现一致性 ,而抗病类型表达目标基因编码的酶活力低于中抗类型 ;接菌诱导后 ,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检测 ,转基因系的几丁质酶活力因其组成性表达而无明显差异 ,而未转基因的对照品种在诱导后不同时间其几丁质酶活力表达呈“峰”式曲线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纹枯病 抗性 聚类分析 几丁质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青枯病的生态防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碧波 廖林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研究连作地、新开地及施加有机肥的连作地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生姜青枯病的关系,结果发现,连作地在施加有机肥后,青枯病的发病率降至37.64%,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的几丁质酶活力增加,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及MeIntosh指数、Ai... 研究连作地、新开地及施加有机肥的连作地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生姜青枯病的关系,结果发现,连作地在施加有机肥后,青枯病的发病率降至37.64%,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土壤的几丁质酶活力增加,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及MeIntosh指数、Aiataoa均匀度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施加生态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微生物多样性,从而抑制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防治研究 生姜 Shannon指数 Simpson指数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几丁质酶活力 生态有机肥 改善土壤 病害发生 连作 发病率 放线菌 H指数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