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1
作者 何芳梅 潘剑罡 +3 位作者 赵西耀 袁华 牟翔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脑梗死患者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名同期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频率41.5%(54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8.5%(7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GG型频率44.9%(53例),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55.1%(65例)。TAFI基因G753A多态性的GG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在脑梗死组,C1040T多态性的CC型占50.0%(65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50.0%(65例);而对照组分别为CC型51.7%(61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占48.3%(57例)。C1040T多态性的CC型及T等位基因携带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753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及C1040T单核苷酸多态性(CT或TT基因型)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FI基因编码区C1040T及G753A的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2
作者 何芳梅 李亚军 +2 位作者 张蓓 潘剑罡 陈煜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18例同期体检者的TAFI基因编码区G505A的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AFI基因G505A的GG基因型占35.4%(46/130),GA+AA基因型占64.6%(84/130);而对照组分别为49.2%(58/118)、50.8%(6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脑梗死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4%(157/260)、39.6%(103/260),对照组分别为69.9%(165/236),30.1%(7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FI基因编码区G505A单核苷酸多态性(GA或AA基因型)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0,95%CI:1.330~5.317,P=0.006)。结论 TAFI基因G505A的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与血脂及凝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利妍 刘向群 +1 位作者 陈焕芹 陈效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TAFI)活性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高脂维生素D3+内皮损伤组。分别以普通饲料... 目的:探讨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剂(TAFI)活性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维生素D3组和高脂维生素D3+内皮损伤组。分别以普通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维生素D3、高脂饲料+维生素D3+内皮球囊损伤处理,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3个阶段的模型,即高脂血症、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较成熟的AS斑块病变。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系列,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系列,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AFI的活性。结果:3组模型鼠的血浆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TAF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递增趋势,以高脂维生素D3+内膜损伤组最为明显;3组模型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凝血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以高脂维生素D3+内膜损伤组最为明显。血浆TAFI活性与TC、TG和Fib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TAFI水平升高,血浆TAFI水平与血脂及凝血相关,提示TAFI可能参与AS的形成过程,TAFI活性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溶解抑制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蛋白激酶对体内纤溶活性的增强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津 刘汇波 +2 位作者 吴骋 樊蓉 周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1-892,895,共3页
目的 :探讨蚯蚓蛋白激酶制剂 (LK)的纤溶增强作用。方法 :采用静脉给药方法 ,观察LK对SD大鼠纤溶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物PAI- 1的急性作用。结果 :给药后 ,PAI - 1活性被显著抑制 (P <0 0 1) ,t-PA活性则明显增强 (P <0 0 1)。... 目的 :探讨蚯蚓蛋白激酶制剂 (LK)的纤溶增强作用。方法 :采用静脉给药方法 ,观察LK对SD大鼠纤溶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物PAI- 1的急性作用。结果 :给药后 ,PAI - 1活性被显著抑制 (P <0 0 1) ,t-PA活性则明显增强 (P <0 0 1)。剂量 12 0 0U/kg体重的LK ,其增强t-PA作用显著大于 6 0 0U/kg体重剂量LK(P <0 0 5 )。此外 ,体外观察表明 :LK具有明显的激活纤溶酶原 (Plg)作用 ,且有量 -效关系 ,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1 5 6 - 2 5kU/L)。结论 :结果表明 ,LK具备增强纤溶的特性 ,静脉给药作用快速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 纤维蛋白溶解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文 郝丽 司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 S)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5人,年龄(25.6±6.50)岁。患者组45人,年龄(29.87±10.87)岁。分别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D二聚体(D-D im er)、抗... 目的:观察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 S)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5人,年龄(25.6±6.50)岁。患者组45人,年龄(29.87±10.87)岁。分别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D二聚体(D-D im er)、抗凝血酶Ⅲ(A 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1)两组观察对象PT、A PTT无明显改变(P>0.05)。N S患者vW F、D-D im er、FI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 T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2)以血白蛋白(A IB)、24h尿蛋白(24H PR)、血胆固醇(C H)、血甘油三酯(TG)、血小板(PLT)为对象,观察止凝血指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W F分别与C H、TG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P<0.05)。A TⅢ与A IB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24H PR呈显著负相关(P<0.01)。D二聚体与所有单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vW F、A TⅢ、D二聚体分别从血管内皮细胞、抗凝、纤溶系统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测定方法简便、性质稳定、结果可靠,是反映N 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肾病综合征(NS) 止凝血分子标志 甘油三酯(TG) D-DIMER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24h尿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酶 纤维蛋白 正常对照组 止凝血指标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叶伶 金美玲 +3 位作者 徐晓波 高磊 白春学 朱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1-674,68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纤溶 蛋白C 凝血酶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活化抑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凝血纤溶变化与病情危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艳红 王晓冬 +1 位作者 刘建华 刘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SIRS1(≥90分)、SIRS2(80~90分)及SIRS3(≤80分)3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于急性期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AT-Ⅲ)、纤维蛋白溶酶原(PLG)活性,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IRS患儿急性期血浆DD及PAI-1含量均增高,AT-Ⅲ、PLG、t-PA含量降低,随着危重症评分的减少,变化程度更显著;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及PAI-1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负相关,AT-Ⅲ、PLG、t-PA含量与危重症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T-Ⅲ、DD、PLG、t-PA、PAI-1水平可反映SIRS患儿体内凝血纤溶紊乱程度,并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溶酶原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慧娟 白悦心 +3 位作者 汪艳芳 马书平 苏永 赵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8-940,共3页
目的: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在PCOS发病、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非肥胖对照组(Ⅰ组,n=15)、肥胖对照组(Ⅱ组,n=15)、PCOS非肥胖组(Ⅲ组,n=33)、PCOS肥胖组(Ⅳ组,n=36)胰岛素原(... 目的: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在PCOS发病、进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非肥胖对照组(Ⅰ组,n=15)、肥胖对照组(Ⅱ组,n=15)、PCOS非肥胖组(Ⅲ组,n=33)、PCOS肥胖组(Ⅳ组,n=36)胰岛素原(PI)、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结果: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Ⅳ组与Ⅱ组比较,PI、PAI-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Ⅲ组与Ⅳ组比较,IG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原 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易栓症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阮焱 张为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易栓症 不良结局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凝血酶Ⅲ缺陷 G20210A突变 纤溶酶原活化抑制 C677T突变 母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FPA、TAFI水平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晓柳 安冬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88例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浆纤...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88例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检测并观察其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偏回归系数在0.05的概率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偏回归系数在0.05的概率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均具有影响,吸烟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糖尿病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含量具有影响,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血液黏滞程度更高,血栓形成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秽浊痰阻证 血浆纤维蛋白肽A 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雪 赵砚丽 +3 位作者 金海龙 程会平 杨宾侠 王保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RL60min。应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输液前及输液后1h采血测定: 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实验(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结果 静脉输入大剂量HES后, 循环、纤溶功能基本稳定, HES组Hb、HCT、PLT、PAG (1)、APTT与输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Hb、HCT、PLT、APT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应用6% HAES-steril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纤溶功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 血红蛋白(Hb) 食道超声心动图 血小板聚集实验 内源性凝血因子 择期手术病人 外周血管阻力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原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影响
12
作者 刘毅 王辰 +5 位作者 杨媛华 庞宝森 黄秀霞 辛萍 侯晓莉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 vs (0.58±0.05) 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 μg/L vs (53.38±12.18) 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 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尿激酶原 肺动脉内皮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