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蛋白膜表面的等离子体磺酸化及体外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28
1
作者 顾晋伟 杨新林 +1 位作者 王俐勇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10,共4页
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 (Silkfibroin)制备成薄膜 ,首次采用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基团 ;同时丝素蛋白膜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在表面接入氨基 ,利用 1,3 丙磺酸内酯与氨基的反应在材料表面接枝磺酸基团。采用X光电子... 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 (Silkfibroin)制备成薄膜 ,首次采用二氧化硫等离子体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磺酸基团 ;同时丝素蛋白膜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在表面接入氨基 ,利用 1,3 丙磺酸内酯与氨基的反应在材料表面接枝磺酸基团。采用X光电子能谱和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材料的表面性质。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均能在丝素蛋白膜表面有效地接枝磺酸基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膜 等离子体 体外抗凝血性 体外血时间 磺酸化 蚕丝 医学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膜上v Wf抗体的固定化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运华 杨新林 +2 位作者 范翠红 李茂林 朱鹤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用凝血因子的抗体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丝素蛋白膜为基质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vWf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抗体进行了固定化。用酶联免疫法和抗体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固定化... 用凝血因子的抗体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丝素蛋白膜为基质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vWf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抗体进行了固定化。用酶联免疫法和抗体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固定化抗体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 (APTT ,TT和PT)测定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vWf抗体固定化 ,丝素蛋白膜固定化vWf抗体后 ,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拓宽了抗体固定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凝血性 丝素蛋白膜 vWf抗体 固定化 血材料 生物材料 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凝血材料的制备及凝血性能的表征
3
作者 胡怡 蔡继业 +1 位作者 吴扬哲 王小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将制备的新型凝血材料——透明质酸-Ⅰ型胶原-壳聚糖(HA-COL-CS,简称HCC)复合膜与血小板作用,发现能加强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血小板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并首次在血小板表面发现颗粒状物质的释放。对比分析不同材料在相同制备条件下引起血... 将制备的新型凝血材料——透明质酸-Ⅰ型胶原-壳聚糖(HA-COL-CS,简称HCC)复合膜与血小板作用,发现能加强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血小板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并首次在血小板表面发现颗粒状物质的释放。对比分析不同材料在相同制备条件下引起血小板聚集行为及其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由静电自组装法制备的HCC复合膜的凝血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材料 超微结构 凝血性 血小板微粒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烷基壳聚糖纤维的制备与凝血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晓燕 庄旭品 关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5,165,共5页
采用还原氨化法将不同碳链长度的醛接枝到壳聚糖(CS)主链上,得到取代度(DS)分别为8.82%(CS6a)、19.22%(CS6b)和28.31%(CS6c)的己醛接枝物和DS分别为9.53%(CS12a)、17.8%(CS12b)、33.57%(CS12c)的十二醛接枝物。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系... 采用还原氨化法将不同碳链长度的醛接枝到壳聚糖(CS)主链上,得到取代度(DS)分别为8.82%(CS6a)、19.22%(CS6b)和28.31%(CS6c)的己醛接枝物和DS分别为9.53%(CS12a)、17.8%(CS12b)、33.57%(CS12c)的十二醛接枝物。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系列N-烷基壳聚糖纤维,并对N-烷基壳聚糖及其纤维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细胞毒性测试。通过体外全血凝固时间测试评价了材料的凝血性能。研究表明,DS为19.22%,制备的N-烷基壳聚糖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0.47cN/dtex和12.44%,并且无毒性,体外凝血时间较短为33s,具有较好的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烷基化 纤维 湿法纺丝 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省发生仔猪凝血性脑脊髓炎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汉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0期8-8,共1页
在30—50日龄的仔猪中首次发现由于感染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HEV)引发的仔猪脑脊髓炎。感染猪的临诊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症,但呕吐与消瘦的症状则少见,病猪出现体温40.7—41℃,便秘,感觉过敏,肌肉震颤,前后肢渐渐麻痹,四肢呈划... 在30—50日龄的仔猪中首次发现由于感染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HEV)引发的仔猪脑脊髓炎。感染猪的临诊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症,但呕吐与消瘦的症状则少见,病猪出现体温40.7—41℃,便秘,感觉过敏,肌肉震颤,前后肢渐渐麻痹,四肢呈划水状活动,最后全身虚脱,在出现症状后4—5天内死亡。发病率约为4%,病死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凝血性 台湾省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 感觉过敏 生仔 病死率 首次发现 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抗凝性能的肝素化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的合成及电纺丝加工 被引量:4
6
作者 耿雪 叶霖 +4 位作者 陈兵 王培境 张爱英 张建 冯增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5-211,共7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采用1H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用XPS分析了肝...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出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酯(PLCL).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缩合剂将肝素连接在PLCL两侧端基上.采用1HNMR技术测定了共聚酯端基的肝素化率;用XPS分析了肝素化后聚酯中N和S含量,利用甲苯胺蓝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表面肝素含量,并根据静态接触角测定结果讨论了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试数据表明,肝素化后PLCL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探索了该共聚酯进行电纺丝加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L-丙交酯 肝素 体外抗凝血性 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磺酸和羧酸基团的聚氨酯离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益军 蒋锡群 +1 位作者 杨昌正 余学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含羧酸基团的聚氨酯,再通过NaH和丙磺酸内酯接上不同含量的丙磺酸基团。通过DSC、动态粘弹谱、应力-应变测试等手段对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含羧酸基团的聚氨酯,再通过NaH和丙磺酸内酯接上不同含量的丙磺酸基团。通过DSC、动态粘弹谱、应力-应变测试等手段对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3Na+的引入对PU离聚物的形态结构有较大的影响,-SO-3含量越高,相分离程度越大;拉伸强度先随-SO-3Na+含量的增加达到最大值,尔后又下降。材料的亲水性随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用复钙法测试了同时含有-SO-3和-CO-2的水溶性聚氨酯样品的抗凝血性,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抗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离聚物 磺化 凝血性 羧酸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功能基复合修饰聚氨酯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Ⅱ)—聚氨酯—接枝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剑 季任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4-977,共4页
采用以碘酸基为末端基的聚氧乙烯(PEO)接枝聚醚氨酯和氨基酸反应,将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通过PEO为“间隔臂”固定在聚醚氨酯上,制备了氨基酸和PEO复合修饰的聚醚氨酯PEU-g-PEO-SO2Lys和PEU-g-PEO-SO2Tyr。通过血小板粘附... 采用以碘酸基为末端基的聚氧乙烯(PEO)接枝聚醚氨酯和氨基酸反应,将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通过PEO为“间隔臂”固定在聚醚氨酯上,制备了氨基酸和PEO复合修饰的聚醚氨酯PEU-g-PEO-SO2Lys和PEU-g-PEO-SO2Tyr。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进行 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纤溶酶原功能的赖氨酸和PEO复合修聚氨酯,不仅减少了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而且减少了材料表面栓的形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接枝聚氧乙烯氨基酸衍生物 血液相容性 生物材料 体外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TBN/PEG聚氨酯的合成及与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常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0,共6页
以功能化丁腈橡胶(f-CTBN)与不同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采用逐步聚合法得到一系列高支化嵌段聚氨酯(PUR)。通过材料亲水性测试、与健康人血的溶血实验和医学凝血实验研究了该PUR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随f-CTBN含量的增大,该PUR... 以功能化丁腈橡胶(f-CTBN)与不同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采用逐步聚合法得到一系列高支化嵌段聚氨酯(PUR)。通过材料亲水性测试、与健康人血的溶血实验和医学凝血实验研究了该PUR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随f-CTBN含量的增大,该PUR材料的亲水性变差,不同固化剂对其亲水性影响不大;f-CTBN含量的增大只改变材料自身性质,而其溶血性、动态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再钙化时间都在医学允许范围之内,说明其血液相容性好。该材料在介入诊疗和医用薄膜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支化聚氨酯 血性 凝血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术中配合
10
作者 牛香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技术 术中配合 血性脑血管病 护理配合 凝血性疾病 血性梗死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新哲 王绍霞 +1 位作者 高晶 王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1,共9页
为改善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在液态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并用不同浓度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对其在液态环境下的溶胀性能... 为改善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在液态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并用不同浓度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对其在液态环境下的溶胀性能、干湿态力学性能、溶血及凝血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经交联改性后,胶原/聚环氧乙烷纳米纤维膜在液态环境下浸泡7 d后仍可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貌,纤维的溶胀率低于180%,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交联改性后的纤维膜溶血率均远低于2%,不会对红细胞造成破坏,且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凝血指数由未交联的48%降低至2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纳米纤维膜 聚环氧乙烷 交联改性 碳二亚胺 血性 凝血性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