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茂娟 王亚萍 庄伟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low fibrinogenemia,LF)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应用蛇毒血凝酶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7例患者(LF组)的临床资料,选取...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low fibrinogenemia,LF)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应用蛇毒血凝酶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7例患者(LF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应用蛇毒血凝酶未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LF组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于用药后(5.4±1.1)d,主要表现为手术或创伤部位渗血、纤维蛋白原(Fib)降至0.694±0.211 g/L、D-二聚体升至4.468±1.442μg/ml,停药后(3.9±0.6)d Fib恢复正常。2组在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蛇毒来源、疗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和给药途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7,OR=11.248)、疗程(P<0.001,OR=72.104)和给药途径(P=0.049,OR=13.389)为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应用蛇毒血凝酶应警惕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老年、疗程长、静脉给药可增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纤维蛋白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TE PRO血凝仪2种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承来 周彦 刘小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4-816,共3页
目的:研究贝克曼库尔特ACL ELITE PRO全自动血凝仪,简称ELITE PRO。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衍算法(PT-Fib)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的精密度及其与凝血酶法(Clauss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用Clauss法及PT-Fi... 目的:研究贝克曼库尔特ACL ELITE PRO全自动血凝仪,简称ELITE PRO。用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衍算法(PT-Fib)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的精密度及其与凝血酶法(Clauss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用Clauss法及PT-Fib法同时测定232例标本的Fib含量,对其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PT-Fib法测定Fib在ELITE PRO上的可信范围。结果:PT-Fib法检测结果精密度高,当Fib含量在1.5~4.5 g/L时,PT-Fib法与Clauss法的结果接近,两者测定结果正相关;当Fib<1.5 g/L或>4.5 g/L时,PT-Fib法的结果高于Clauss法。结论:当PT-Fib法测定的Fib含量在1.5~4.5 g/L时结果可靠,可直接用于临床报告;当PT-Fib法测定的Fib结果<1.5 g/L或>4.5 g/L时结果不稳定,应用Clauss法进一步复查。2种方法结合使用既可保证Fib检测速度的迅速、结果的准确,也可达到节约试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TE PRO分析仪 纤维蛋白 CLAUSS法 PT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滨 李昂 +2 位作者 段美丽 翁以炳 刘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26-627,共2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行肝移植术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APTT延长的患者,应用纤维蛋白原能够使PT、APTT时间缩短,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在补充血浆、血小板、凝血酶的同时,补充纤维蛋白原有利于改善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纤维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血凝酶制剂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4
4
作者 羊波 石大伟 郑造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制剂在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肝硬化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治疗,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药学评价,判断为蛇毒血凝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建议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并...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制剂在肝硬化患者应用中的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肝硬化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治疗,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评价标准进行药学评价,判断为蛇毒血凝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建议避免使用相关药物并对该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被临床医生接纳,及时有效地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后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服务,可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建议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纤维蛋白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病理分级及肾单位微观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敏 丁樱 +5 位作者 吴瑞红 代彦林 徐炎 韩姗姗 黄岩杰 杨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91-2497,共7页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922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FIB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偏低)<2.38 g/L、B组(标准)2.38~4.98 g/L、C组(偏高)>4.98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FIB与ISKDC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增生比例及肾小球急慢性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例已做肾活检的HSPN患儿中,FIB为(3.48±1.01)g/L。A组113例,FIB偏低率占12.26%;B组734例,FIB标准率占79.61%;C组75例,FIB偏高率占8.13%。ISKDC病理分级中Ⅱa型173例(18.76%)、Ⅱb型29例(3.15%)、Ⅲa型466例(50.54%)、Ⅲb型232例(25.16%)、Ⅳ型及以上22例(2.39%)(其中Ⅳa型2例,Ⅳb型18例,Ⅴ型2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患儿FIB及FIB分组与肾脏病理ISKDC分级(r_(s)=0.146,P<0.001;r_(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例HSPN患儿中有911例(98.80%)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_(s)=0.092,P=0.005;r_(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_(s)=0.132,P<0.001;r_(s)=0.830,P=0.012)。922例HSPN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763例(82.75%)、急慢性病变97例(10.52%)、慢性病变62例(6.73%)。HSPN患儿FIB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_(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IB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0.900,特异度=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2.835 mg/L;FIB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AUC=0.641。结论 FIB可作为一项反映HSPN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紫癜性肾炎 病理分级 指标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纤维蛋白原对急诊外伤致创伤性凝血病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悚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 n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s(r=0.623,P=0.024)、APTT>60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创伤性 功能 疗效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与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物的凝胶特性
7
作者 高雷 卢士玲 +1 位作者 张冬冬 田盼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0,共4页
将不同量的牛血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通过测定混合物的乳化能力、凝胶强度和保水性,研究不同血液添加量对牛血-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物凝胶特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血液后,混合物凝胶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 将不同量的牛血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溶液中,通过测定混合物的乳化能力、凝胶强度和保水性,研究不同血液添加量对牛血-肌原纤维蛋白混合物凝胶特性和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血液后,混合物凝胶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V(牛血)∶V(肌原纤维蛋白溶液)=1∶9~4∶6时,随着血液添加比例的增加混合物凝胶强度逐渐增加,但比例4∶6之后混合物凝胶强度增加不显著(P〉0.05);混合物凝胶的保水性随着血液添加量的增大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添加血液后,混合液与对照组相比,乳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乳化活性指数(EAI)在比例为4∶6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胶特性 乳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症致牙龈出血的临床分析(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文蕾 李升 +2 位作者 韩冰 钱海峰 张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牙龈出 临床分析 发性 病例报告 溶解 弥漫性管内 纤溶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应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静 赵圆圆 +3 位作者 陈知水 杨博 陈栋 魏来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替加环素进行预防感染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感染事件和供者来源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替加环素治疗时、结束时及...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替加环素预防感染的效果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替加环素进行预防感染的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感染事件和供者来源感染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替加环素治疗时、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7±2)d受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总结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肝移植受者中,2例受者发生感染,分别为黑曲霉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不属于替加环素抗菌谱所覆盖的范围,调整抗感染方案后感染情况控制良好。9例供肝相关培养阳性,但均未发展为供者来源性感染事件。40例受者均于术后2周左右肝功能恢复良好出院,其中6例于术后2~4 d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伴凝血功能障碍,而转氨酶、胆红素、感染相关指标术后逐步下降,白蛋白水平稳定,予以补充人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功能好转,但纤维蛋白原水平持续下降。停用替加环素后,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恢复至正常,考虑可能为替加环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使用包含替加环素在内的预防感染方案可以降低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发生率,但药物使用期间需密切关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替加环素 纤维蛋白 药物不良反应 多重耐药菌 供者来源性感染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合并妊娠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学 金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8-318,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21岁,G1P0。因停经15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前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于2009年2月18日转诊我院。平素月经规律,经期5天,周期35天,月经量多,末次月经为2008年11月4日,停经50天查尿HCG(+)。入院前1周出现自发性阴道流血3次... 1病例报告患者,21岁,G1P0。因停经15周,外院行人工流产术前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于2009年2月18日转诊我院。平素月经规律,经期5天,周期35天,月经量多,末次月经为2008年11月4日,停经50天查尿HCG(+)。入院前1周出现自发性阴道流血3次,量少,暗褐色。近期出现刷牙时牙龈出血。既往皮肤破损处止血时间长,不易止血;无血尿、黑便,无鼻衄等症状。无肝炎病史,无输血史,近期未服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合并妊娠 发性 功能异常 时间 2009年 病例报告 术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增高对两种ABO血型鉴定方法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湘静 蔡雪娇 谢作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1-472,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对微柱凝胶法和试管ABO正反定型法鉴定ABO血型的影响。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0~11.0g/L,未用血浆扩容剂且球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标本,经试管法正反定型,对出现缗钱状凝集的标本,排除冷凝集,并记录... 目的:分析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对微柱凝胶法和试管ABO正反定型法鉴定ABO血型的影响。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0~11.0g/L,未用血浆扩容剂且球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标本,经试管法正反定型,对出现缗钱状凝集的标本,排除冷凝集,并记录其凝集强度。同时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随着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试管法反定型的凝集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凝集强度并不呈正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在4.0~11.0g/L时对传统试管法的反定型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而对微柱凝胶法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鉴定和交叉配 纤维蛋白 微柱胶定型法 缗钱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手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华 李永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9-789,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 水平变化 肿瘤手术 手术后 大分子糖蛋白 因子 机制 急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黏膜中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调控基因表达异常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 洪宇 +2 位作者 卜祥婷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以及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CRSwNP+AS)鼻黏膜中纤维蛋白沉积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鼻黏膜中纤维蛋白的沉积情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以及合并哮喘(asthma,AS)患者(CRSwNP+AS)鼻黏膜中纤维蛋白沉积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鼻黏膜中纤维蛋白的沉积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鼻黏膜中有显著的纤维蛋白沉积,且呈交联状态,CRSwNP+AS组有更明显的纤维蛋白沉积。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的基因-凝血因子ⅩⅢA1(factorⅩⅢA chain 1,F13A 1)和抑制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CRSwNP和CRSwNP+AS组的表达均升高,并且F13A1在CRSwNP+AS组的表达较CRSwNP显著更高;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的基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tissue type,PLAT)在CRSwNP+AS组的表达显著低于CRSwNP和对照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PLAU)的表达在两种类型的CRSwNP中均上调。CRSwNP+A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下调F13A1、上调PLAT的表达。结论CRSwNP患者鼻黏膜中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可能与纤维蛋白交联和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调有关,合并AS患者鼻黏膜中F13A1和PLAT的表达失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哮喘 纤维蛋白 因子ⅩⅢA 纤溶酶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珠单抗治疗儿童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凌加云 何庭艳 +4 位作者 翁若航 杨芝 夏宇 罗颖 杨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TCZ)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风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TCZ治疗血管炎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岁。表现为四肢痛性红斑样皮疹,伴下肢肿痛及活动受限,皮肤病理示血管炎样改变。患儿应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欠佳,加用TCZ治疗2周后即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停用TCZ 6周后纤维蛋白原上升,期间出现2次极少量咯血。国外文献报道,TCZ治疗者的手术出血风险更高。TCZ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与药物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以及继发凝血因子ⅩⅢ缺乏有关。结论TCZ治疗可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甚至继发严重出血;治疗过程应监测凝血功能,尤其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因子ⅩⅢ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炎 托珠单抗 纤维蛋白 因子Ⅹ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一逍 李力 +4 位作者 刘宿 古星 朱大伟 黄畅晓 邹燕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8-503,共6页
产后出血是当前导致孕产妇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且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产后出血有多种原因,其机制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各项研究发现,产后出血及其严重程度与产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预判严重产后出... 产后出血是当前导致孕产妇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且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产后出血有多种原因,其机制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各项研究发现,产后出血及其严重程度与产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预判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而检测产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时纠正产后出血时的一过性凝血机能异常是救治严重产后出血的重要方法。现阶段虽然国内许多医院已将产前纤维蛋白原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尚未将其作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纤维蛋白原临界值及纤维蛋白原最低值与出血量有无关联尚无定论。该文就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用于产前预判严重的产后出血,以及在产后出血发生时精确评估出血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纤维蛋白原在产后出血临床救治中的作用,并提出在临床工作及未来研究中的相关建议,以期改善产后出血产妇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 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会利 方业明 +6 位作者 马永利 冯军 牛玉宏 陈纪林 陈在嘉 王克强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8-34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人 纤维蛋白 冠心病 因子 管内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脂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泽平 王邦宁 +3 位作者 刘敏 骆志刚 陈大年 曹海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和脂蛋白(a) [Lp(a)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9例ACS患者和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CRP、Fig和Lp(a)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检测冠心病其他常见危险因子并和...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和脂蛋白(a) [Lp(a)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9例ACS患者和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CRP、Fig和Lp(a)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同时检测冠心病其他常见危险因子并和CRP、Fig、Lp(a)一起作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S组血CRP和Fig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 .05);ACS组和SAP组血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CRP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RP和Fig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Lp(a)与ACS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维蛋白 蛋白(a) Logistic回归分析 C-反应蛋白(CRP) 相关性 Lp(a) 稳定性心绞痛 CRP 显著性差异 ACS 危险因子 同时检测 SAP ACS 冠心病 统计学 步研究 患者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在Pt电极上的界面电化学研究
18
作者 陈松妹 周剑章 +3 位作者 林仲华 曾冬梅 黄楠 万国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应用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electrochemical in-situ FTIR)等研究了纤维蛋白原在Pt电极上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在Pt电极上的吸附使电极的析氢与氧脱附过程减弱,影响程度随扫速的增加而增强;同样纤... 应用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electrochemical in-situ FTIR)等研究了纤维蛋白原在Pt电极上的界面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在Pt电极上的吸附使电极的析氢与氧脱附过程减弱,影响程度随扫速的增加而增强;同样纤维蛋白原的吸附会降低亚铁氰化钾-铁氰化钾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和电流;在-0.1~0.6V(vs.SCE)扫描范围内没有出现纤维蛋白原的特征“氧化还原”峰.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测试表明纤维蛋白原在0.3~0.5V(vs.SCE)间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的产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电化学位红外反射光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19
作者 封梦荻 徐有谋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局部和全身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确诊的89例BP患者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9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比较BP患者D-...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局部和全身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确诊的89例BP患者及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9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比较BP患者D-D和FDP水平差异。结果:BP患者D-D和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BP患者比较,并发上述疾病的患者D-D和FD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D、FDP与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抗BP180 IgG抗体及BP面积指数评分(BPDAI)呈正相关(P<0.05),而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抗BP180 IgE抗体及总IgE抗体无相关性(P>0.05);免疫组化示大量EOS浸润的BP组组织因子(TF)表达评分高于少量EOS浸润的BP组和对照组,少量EOS浸润BP组TF表达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P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凝血系统被激活,与BPDAI、外周血和组织EOS计数、血清抗BP180 IgG抗体及CRP有关,而与是否并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及血清ECP、抗BP180 IgE抗体及总IgE抗体无关;血浆D-D、FDP可能是评估BP严重程度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同庆 陈长春 +7 位作者 王俊先 陈文凤 顾晓美 许榕生 李振兴 吴大新 张文胜 赵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2-1616,共5页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 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 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PT、20例TT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谷胱甘肽 时间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 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