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鲁海艳 张高峰 +1 位作者 方长太 刘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79例,其中并发凝血功能异者41例(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者38例(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并...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79例,其中并发凝血功能异者41例(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者38例(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使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水平升高(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16、0.692、0.687,特异度分别为95.8%、87.5%、58.3%、79.2%,敏感度分别为66.7%、44.4%、77.8%、48.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OR 3.921,95%CI 1.374~11.189,P=0.011)。结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功能异常 sTM蛋白 IL-6蛋白 降钙素原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河 蒙光义 +2 位作者 钟丽球 周丽娟 庞家容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我院10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肝肾...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我院10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凝血功能,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2.16%(43/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可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越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越大,临床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凝血功能异常 影响因素 性脑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庞立峰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病例:患者,男,83岁,体重50 kg。于2017年5月1日以"咳嗽咳痰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3天前突然出现咳嗽、咳痰,痰量较多不易咳出,喉中痰鸣音明显,伴发热,体温最高38.5℃,至当地社区医院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喜炎平注射液"输液治疗,效... 病例:患者,男,83岁,体重50 kg。于2017年5月1日以"咳嗽咳痰伴发热3天"入院。患者3天前突然出现咳嗽、咳痰,痰量较多不易咳出,喉中痰鸣音明显,伴发热,体温最高38.5℃,至当地社区医院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喜炎平注射液"输液治疗,效果欠佳,遂入住本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食欲欠佳,睡眠正常,大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凝血功能异常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喜炎平注射液 输液治疗 社区医院 精神状态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腭裂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陈利琴 方晓燕 +1 位作者 蒋恋田 童丽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64-65,共2页
唇腭裂是人类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1]。随着综合序列治疗的开展,手术修复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如何保证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围术期安全,一直是被关注的主题。唇腭裂患者大多以婴幼儿为主,除了... 唇腭裂是人类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1]。随着综合序列治疗的开展,手术修复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如何保证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围术期安全,一直是被关注的主题。唇腭裂患者大多以婴幼儿为主,除了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可能存在其他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术中、术后发生出血是围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仅与术者的操作有关,更是由患者机体的凝血状况所决定。我科2014年1-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凝血功能异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异常妇女避孕方法的选择
5
作者 范俊 杨兴升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92,共2页
通过与过去的报道比较发现应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较高剂量口服避孕药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对于不存在与血栓形成可能有关的因素如吸烟、遗传性疾病的妇女,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是安全的,同样,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也适用于有血栓... 通过与过去的报道比较发现应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较高剂量口服避孕药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对于不存在与血栓形成可能有关的因素如吸烟、遗传性疾病的妇女,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是安全的,同样,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也适用于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妇女,但对于本人有血栓形成病史的妇女最好选用宫内节育器或屏障避孕法。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由于使用抗凝剂引起的月经血量增加,所以服用抗凝剂不是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妇女 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异常致盆腔自发性出血病例分析
6
作者 侯青霞 马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盆腔内出血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通过对本院自2010~2013年间因凝血功能异常致盆腔内出血病例的诊治体会,探讨盆腔自发性出血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从而使妇科医师在处理妇科急腹症的同时,结合凝血指标提高... 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盆腔内出血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通过对本院自2010~2013年间因凝血功能异常致盆腔内出血病例的诊治体会,探讨盆腔自发性出血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从而使妇科医师在处理妇科急腹症的同时,结合凝血指标提高对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以免造成这些患者漏诊、误治以及延误诊治凝血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病例分析 盆腔内出 自发性出 维生素K缺乏症 障碍性疾病 延误诊治 妇科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7
作者 郭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就诊的76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患者住院后第1、7、14天时APTT、INR、PLT、D-dime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76例患...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就诊的76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患者住院后第1、7、14天时APTT、INR、PLT、D-dime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76例患者住院第1、7、14天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分别为29例、31例和34例,发生率为38.2%、40.8%和44.7%;治疗14 d后凝血异常组患者其APTT、INR、PLT水平与无凝血异常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异常组D-dimer水平显著高于凝血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OFA、APACHEⅡ评分随着其D-dimer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中约有半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D-dimer指标与脓毒血症程度有关,因此在患者早期可对D-dimer进行检测以便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 凝血功能异常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凝血功能异常10例的抢救及护理管理
8
作者 覃秋玉 《北方药学》 2011年第4期113-113,共1页
我科于2011年4月7日急诊收治不明原因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发病特点为青壮男性,起病急,群起发病,发病者均集体进食后出现症状,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在医院及各部门协助配合下,经全体医护人员密切合作。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对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臧莉莉 王钊 +1 位作者 李晓香 李丽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3期72-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合理开奶或胃肠外营养支持及酌情给予血制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钠治疗。治疗后24、48及72 h,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D-二聚体(D-D);记录两组并发症、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指标、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PT、TT、FBI、APTT、PLT及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72 h观察组PT、TT、APTT、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FBI、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PT、TT、APTT、D-D均呈下降趋势,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BI、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肝素 新生儿 凝血功能异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检测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灿花 罗俭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索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检测方法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3例。试验组应用血栓弹力图和凝血检测联合方案,对照组应用凝血检测方案。分析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浆... 目的探索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检测方法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3例。试验组应用血栓弹力图和凝血检测联合方案,对照组应用凝血检测方案。分析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切线与水平夹角(α-Angle)、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指数(CI)、最大振幅(MA)]相关性;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结果凝血功能异常患者PT、INR与血栓弹力图中R、K呈负相关关系,与α-Angle、CI、MA呈正相关关系;TT与R、K呈正相关关系,与α-Angle、CI、MA呈负相关关系(P<0.05)。APTT与血栓弹力图中的K、CI、MA相关性较低(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6.54±0.45)d、机械通气时间(1.46±0.08)d,均短于对照组的(13.27±4.39)、(4.18±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凝血检测中的部分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检测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且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弹力图 检测 凝血功能异常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伴凝血功能异常肛周脓肿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明 崇杨 殷卫香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963-964,967,共3页
观察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伴凝血功能异常肛周脓肿临床效果。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凝血时间延长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经超声引穿刺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局麻下切开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 观察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伴凝血功能异常肛周脓肿临床效果。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凝血时间延长的肛周脓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经超声引穿刺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局麻下切开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半年内脓肿及肛瘘复发率、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出血量和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半年脓肿及肛瘘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出血量和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炎症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伴凝血时间延长的肛周脓肿,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穿刺置管引流 凝血功能异常 肛周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四项联合FDP、AT-3、D-D水平在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延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1期3982-3983,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3(AT-3)、D-二聚体(D-D)水平监测在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3(AT-3)、D-二聚体(D-D)水平监测在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观察组,纳入重症创伤不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伤后1周存活率、伤后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FDP、AT-3、D-D及治疗前30 min和治疗后24 h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前30 min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AT-3、D-D水平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伤后1周存活率和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四项联合FDP、AT-3、D-D水平监测可全面反映重症创伤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病情,对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凝血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二聚体 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井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9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治凝血功能正常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对凝血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治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治凝血功能正常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对凝血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宫内窘迫、酸中毒、低体温、肺炎等病史的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宫内窘迫、肺炎均为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宫内窘迫、低体温、肺炎、酸中毒等的新生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而肺炎、宫内窘迫则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常见危险因素,做好有效预防对减少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发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凝血功能异常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ROC曲线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皓文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13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ROC曲线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进行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62例(44.60%)发生了凝血功能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孢哌酮日剂量、患者肌酐值和禁食状态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用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变换后得到联合预测因子计算公式,Y_(联合)=45.15 X_(禁食)+27.23 X_(日剂量)+0.1 X_(Cr);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60(95%CI为0.679~0.841,P<0.05);约登指数0.459对应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91.89)。结论:当患者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时,可将头孢哌酮日剂量、患者肌酐值和禁食状态代入联合预测因子计算公式,预测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凝血功能异常 LOGISTIC回归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缺乏症——凝血功能异常(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的判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春昌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3期37-38,共2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22岁。为求体形完美,采用缩食方法减肥。控制每日进食极少量的低脂饮食,坚持半年有余,减肥取得效果,但是,自感全身无力,精神欠佳。特别是近1周来,发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而且四肢皮肤相继出现皮肤紫斑... 【病历摘要】 患者,女,22岁。为求体形完美,采用缩食方法减肥。控制每日进食极少量的低脂饮食,坚持半年有余,减肥取得效果,但是,自感全身无力,精神欠佳。特别是近1周来,发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而且四肢皮肤相继出现皮肤紫斑。前日月经来潮,经血很多,心理恐惧,特就医求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因子 维生素K缺乏症 凝血功能异常 缺陷 低脂饮食 全身无力 牙龈出 皮肤紫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上)——凝血功能异常(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的判定
16
作者 魏葳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1期37-37,共1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3天前在学校体育课踢足球时跌倒,将右膝部及大腿摔伤。伤后局部肿胀,逐渐加重,伴有伤处疼痛,活动受限,经用冷敷、按摩、制动等多方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晨开始自觉小腿麻木不适.尤以外侧为重。因严... 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3天前在学校体育课踢足球时跌倒,将右膝部及大腿摔伤。伤后局部肿胀,逐渐加重,伴有伤处疼痛,活动受限,经用冷敷、按摩、制动等多方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晨开始自觉小腿麻木不适.尤以外侧为重。因严重影响活动与学习,特来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因子 凝血功能异常 友病 缺陷 局部肿胀 麻木不适 踢足球 体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下)——凝血功能异常(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的判定
17
作者 魏葳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2期36-37,共2页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正常参考值:男11~13S,女11—14S,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PT比值(PTR)=受检者PT(s)/正常对照明(s)。参考值:0.82-1.15。
关键词 内源性因子 凝血功能异常 友病 正常参考值 缺陷 功能检测 酶原时间 正常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药学监护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欢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发生的凝血功能异常,并开展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和开展药学监护分析该例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去除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因...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发生的凝血功能异常,并开展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和开展药学监护分析该例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去除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的可能因素。结果:在停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相关药物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大便隐血呈阴性。结论:临床在使用可能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便于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凝血功能异常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监测及干预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黎素清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监测以及干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儿共50例,并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3例,一组为干预组27例。患者入院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监测以及干预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儿共50例,并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3例,一组为干预组27例。患者入院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血栓调节组合、凝血四项及血清D-2聚体检查。监测患者的APTT、TT、PT以及D-dimer、Fib计数。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的原发病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和分析。结果干预治疗后凝血功能(PT、APTT、D-dimer、Plt值)正常,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0%以上。结论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患儿进行有效的凝血功能异常监测及干预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的生活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危重患儿 干预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其药学监护
20
作者 郭江萍 李延超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的用药史,结合相关药物的药...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的用药史,结合相关药物的药学特性,协助医生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排查患者用药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基本判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是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所致,随即停用该药,并进行对症处理,最终患者凝血功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在开展药学查房时应主动关注相关患者用药后的凝血功能,以协助医生在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进行相应处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凝血功能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