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文 郝丽 司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 S)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5人,年龄(25.6±6.50)岁。患者组45人,年龄(29.87±10.87)岁。分别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D二聚体(D-D im er)、抗... 目的:观察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 S)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25人,年龄(25.6±6.50)岁。患者组45人,年龄(29.87±10.87)岁。分别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D二聚体(D-D im er)、抗凝血酶Ⅲ(A 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1)两组观察对象PT、A PTT无明显改变(P>0.05)。N S患者vW F、D-D im er、FI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 T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2)以血白蛋白(A IB)、24h尿蛋白(24H PR)、血胆固醇(C H)、血甘油三酯(TG)、血小板(PLT)为对象,观察止凝血指标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W F分别与C H、TG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P<0.05)。A TⅢ与A IB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24H PR呈显著负相关(P<0.01)。D二聚体与所有单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vW F、A TⅢ、D二聚体分别从血管内皮细胞、抗凝、纤溶系统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测定方法简便、性质稳定、结果可靠,是反映N 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价值 管性友病因子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肾病综合征(NS) 凝血分子标志物 甘油三酯(TG) D-DIMER D二聚体 酶原时间 24h尿蛋白 管内皮细胞 酶Ⅲ 纤维蛋白原 正常对照组 指标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袁修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62-1662,共1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P-选择素(Ps)的变化及葛根素(Puerarin,Pue)对该变化的影响. 方法:6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葛根素治疗组,...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P-选择素(Ps)的变化及葛根素(Puerarin,Pue)对该变化的影响. 方法:60只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葛根素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复制脓毒症模型;分别于CLP后2、8、16小时尾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浆F1+2、DD、TM和Ps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分子标志物 大鼠 脓毒症 葛根素 ELISA法检测 酶调节蛋白 水平 酶原片段 盲肠结扎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龙平 窦建林 +3 位作者 钟林翠 林青伟 余甜 宋景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1)。大黄治疗...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1)。大黄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大黄治疗,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4 h、给药72 h采血,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比较两组不同给药时间的相关指标,并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大黄治疗组给药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3.5±1.0) g/L]明显高于对照组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2.7±0.8) g/L],较大黄治疗组给药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2.7±0.9) g/L]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给药前的TM[19.0(15.5,22.6) TU/ml]、t-PAIC[15.4(9.7,20.9) ng/ml]相比,对照组72 h的TM[27.3(20.8,31.2) TU/ml]、t-PAIC[22.2(15.5,38.6) 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2 h的TM、t-PAIC[分别为27.3(20.8,31.2) TU/ml,22.2(15.5,38.6) ng/ml]相比,大黄治疗组72 h的TM[13.2(10.9,18.0) TU/ml]、t-PAIC[9.2(7.3,23.1) 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治疗组72 h的TM水平较大黄治疗组给药前[19.7(17.1,23.4) TU/ml]、大黄治疗组24 h[18.6(15.3,21.1) TU/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14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能够下调脓毒症患者的TM及t-PAIC水平,并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大黄属 凝血分子标志物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