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在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以高校为例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贺业方
-
机构
清华大学团委组织部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团委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6,共4页
-
文摘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当代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分析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遇到的挑战,系统阐述在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关键词
共青团
基层团建
青年学生特点
吸引和凝聚青年
-
分类号
D297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俄罗斯“纳什”青年组织凝聚青年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房列明
-
机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
基金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张华教授主持的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共青团与青年关系的本质以及履行群团职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3ZD006)的阶段成果
-
文摘
为防范"颜色革命"在俄发生,抵抗俄罗斯反对派在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反对抗议行动,俄罗斯政府决定成立"纳什"青年组织,隶属于俄罗斯执政党统一党。"纳什"青年组织思想基础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围绕这个核心,该组织为青年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带领青年进行有序的社会参与,推荐优秀青年进入国家政权机构。该组织在经济建设、家庭建设和社会合作以及与反对派的斗争中凝聚青年,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青年组织的作用。
-
关键词
俄罗斯
“纳什”青年组织
凝聚青年
策略
-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联系凝聚青年模式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陈胜辉
孙文桂
李珊
-
机构
广西团校
广西团校人事科
广西团校外事办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6,共5页
-
基金
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联系凝聚青年路径与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YB225)
-
文摘
越南共青团始终把联系凝聚青年放在青年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越南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越南共青团注重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联系凝聚青年传统模式的内容,不断探索以互联网新兴媒体为手段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我国共青团联系凝聚青年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越南
共青团
联系凝聚青年模式
-
分类号
D333.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香港青年组织联系凝聚青年路径与机制探析
- 4
-
-
作者
涂敏霞
谭丽华
-
机构
广州市团校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7,共4页
-
基金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6年重点课题"香港青年组织联系凝聚青年路径与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青年组织持续活跃,在凝聚青年上已形成常规化运行机制制度,在促进青年投身社会参与方面效果显著。提炼香港青年组织凝聚青年的路径机制,一方面可为理解当前香港青年组织行动的逻辑提供解释框架,另一方面也可为内地青年组织在新形势下联系凝聚青年提供借鉴。
-
关键词
香港青年组织
凝聚青年
路径与机制
-
分类号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作用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越芬
曹石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7,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设研究”(18YJA710048)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协同机制研究”(17KSD189)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青年党员理想信念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9KSC107)。
-
文摘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其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防控难度大,应对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各方助力配合。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其独特的政治属性和自身在政治引领、组织覆盖、行动整合以及青年凝聚上的优势,是国家应对重要突发疫情事件时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明晰定位,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
-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重大疫情
政治引领
组织覆盖
行动整合
青年凝聚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团干部影响力的指标测量与构建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郑垚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40,共7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的资助
-
文摘
团干部作为青年群体的领头羊,其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基于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现状研究(2016年)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共青团社会认可度指标体系和团干部认可度指标体系,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团干部的影响力。研究发现社会对共青团和团干部的总体评价较好,但是存在结构性的不足。此外,对团干部的认可度显著正向影响对共青团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各级共青团组织需要加强团组织建设,尤其要重视对团干部的教育与培训,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并主动加入到团组织和党组织中来。
-
关键词
共青团
团干部
社会认可度
青年凝聚力
-
分类号
D297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