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加权网络凝聚度的均衡群组评价方法
1
作者 姚路 吴天麒 《舰船电子工程》 2021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为了使雷达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群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论文设计了基于动态加权网络凝聚度的均衡群组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基于均衡理论对评价群组重新分组,进而提高群组的同质性水平,以组内动态交互评价网络为突破口,根据均衡组内评价个... 为了使雷达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群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论文设计了基于动态加权网络凝聚度的均衡群组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基于均衡理论对评价群组重新分组,进而提高群组的同质性水平,以组内动态交互评价网络为突破口,根据均衡组内评价个体两两间的一致性构建网络邻接矩阵,以网络凝聚度收集纬向信息,构建阶段规划函数确定阶段权重,经向归并获取综合评价结果。为提高雷达研发项目群组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评价 均衡理论 动态加权 网络凝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度量软件体系结构复杂性的方法
2
作者 秦怀斌 郑瑶 郭理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13,共5页
论文首先介绍了复杂网络及有向加权网络方法,并给出了SA的形式化描述.其次,提出了一种通过SA边权、构件的入强度、构件的出强度、构件的总强度、SA凝聚度等度量属性进行SA复杂性的度量方法.最后,根据给出的度量SA复杂性的方法进行了实... 论文首先介绍了复杂网络及有向加权网络方法,并给出了SA的形式化描述.其次,提出了一种通过SA边权、构件的入强度、构件的出强度、构件的总强度、SA凝聚度等度量属性进行SA复杂性的度量方法.最后,根据给出的度量SA复杂性的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严格的形式化基础上,可以较好地对软件系统的SA复杂性进行度量,为系统后续开发及维护等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体系结构 复杂性 凝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高速列车牵引系统部件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宗刚 张超 王华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在已实证高速列车部件维修关系网络为复杂关系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网路可靠性理论,将复杂网络的抗毁性测度指标中的节点介数和节点凝聚度作为分析高速列车系统部件重要性及其在系统局部网络中连通性的指标,据此筛选出系统中的重要部... 在已实证高速列车部件维修关系网络为复杂关系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网路可靠性理论,将复杂网络的抗毁性测度指标中的节点介数和节点凝聚度作为分析高速列车系统部件重要性及其在系统局部网络中连通性的指标,据此筛选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和冗余不足的部件,为深入研究高速列车部件可靠性提供新思路。以CRH3型高速动车组牵引系统为例的实证表明,基于复杂网络可靠性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筛选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和冗余不足的部件,从而为后续的系统可靠性设计和冗余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维修关系网络 复杂网络 可靠性 冗余 节点介数 节点凝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系网络的大规模交互式群体评价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发明 赵静 +1 位作者 黄丽玲 于婷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0-148,共9页
针对大规模交互式群体评价中如何实现群体意见的有效集结问题,以关系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网络结构的群体评价方法。首先,将评价者视为网络节点,并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正负相关系数来构造关系矩阵;其次,设计节点中心度和子群... 针对大规模交互式群体评价中如何实现群体意见的有效集结问题,以关系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网络结构的群体评价方法。首先,将评价者视为网络节点,并通过计算节点之间的正负相关系数来构造关系矩阵;其次,设计节点中心度和子群凝聚度,以度量节点和子群的重要性;然后,测量群体评价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此确定交互终止条件;最后,引入阶段权重以集结交互阶段的评价信息,并对最终结果排序。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 关系网络 节点中心 子群凝聚度 群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的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冬玲 冯艳若 潘正运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178,共4页
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和网格聚类算法基础上,对两种算法进行整合并提出了一种新的KG.CA聚类分析算法。通过对计算密度阀值的函数的改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最后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验证KGCA聚类分析算... 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和网格聚类算法基础上,对两种算法进行整合并提出了一种新的KG.CA聚类分析算法。通过对计算密度阀值的函数的改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最后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验证KGCA聚类分析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凝聚度,和提高分离度从而有效提高聚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 网格聚类算法 凝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局部扩展的复杂网络重叠社区检测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付立东 刘佳会 王秋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为有效度量种子质量和确定节点的社区归属,通过考虑节点与社区内外的邻域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扩展算法来检测复杂网络中的重叠社区。利用节点凝聚度指标度量节点对周围邻居的凝聚力,得到候选种子集;采用社区归属度和归属阻力指标对... 为有效度量种子质量和确定节点的社区归属,通过考虑节点与社区内外的邻域信息,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扩展算法来检测复杂网络中的重叠社区。利用节点凝聚度指标度量节点对周围邻居的凝聚力,得到候选种子集;采用社区归属度和归属阻力指标对种子及邻居形成的核心区域进行扩展;通过社区边界节点的移动来修正节点与社区之间不准确的隶属关系。结果表明:改进的局部扩展算法在合成网络上的标准化互信息和真实网络上的扩展模块度值优于对比算法,可以有效发现复杂网络中的重叠社区,重叠社区检测准确率更高;算法所选择的种子质量较高,D-Score值低于对比算法,发现的社区个数与真实分区更为接近,社区发现结果更符合真实情况。研究结果便于理解复杂系统的性质、特征和结构,揭示社区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扩展 重叠社区 节点凝聚度 社区归属 边界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系统中图像目标的快速提取技术研究
7
作者 郭旭平 李在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了牵引式跟踪系统中图像目标的快速提取技术,描述了系统的图像目标模型。提出图像目标灰度凝聚度和灰度集合识别度的定义,据此分析了提取图像目标特征图形的可能性。利用直方图对大量图像的统计研究和理论分析,介绍系统的图像目... 研究了牵引式跟踪系统中图像目标的快速提取技术,描述了系统的图像目标模型。提出图像目标灰度凝聚度和灰度集合识别度的定义,据此分析了提取图像目标特征图形的可能性。利用直方图对大量图像的统计研究和理论分析,介绍系统的图像目标的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目标的提取保持其特征图形,对实际图像的处理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跟踪系统 凝聚度 识别 电视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高岭土悬浮液的疏水聚团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阳 刘令云 +1 位作者 宋少先 闵凡飞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共3页
研究了pH值和十二烷胺(DDA)对高岭土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5时高岭土颗粒开始凝聚,pH值大于5时高岭土颗粒处于分散状态,在靠近等电点处(pH值为3.2)凝聚度达到最高,为9.3%。当DDA加入溶液中后在pH值较高处高岭土絮凝也... 研究了pH值和十二烷胺(DDA)对高岭土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5时高岭土颗粒开始凝聚,pH值大于5时高岭土颗粒处于分散状态,在靠近等电点处(pH值为3.2)凝聚度达到最高,为9.3%。当DDA加入溶液中后在pH值较高处高岭土絮凝也很强烈,并且凝聚度随DDA浓度上升而上升,当pH值为8、DDA浓度为1.1×10-3mol/L时凝聚度为43.45%,絮凝效果提升明显。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高岭土颗粒间的势能变化,发现高岭土颗粒凝聚所需克服的能垒随pH值降低而降低。当吸附DDA后,疏水吸引作用势能的加入显著降低絮凝能垒,使得高岭土颗粒在高pH值时也能凝聚。同时DDA的吸附也降低了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势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疏水化 十二烷胺凝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型条件下四阶两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9
作者 张栋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对线性方程算子谱半径的论证及算子非紧性测度的讨论,利用凝聚场的拓扑度及不动点定理讨论了Banach空间四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边值问题 非紧性测 凝聚场拓扑 凝聚映射不动点定理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Novel Flocculating Agent in Treating Refinery Waste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10
作者 Zhang Baoji Qin Bing(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Beijing 100083)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9年第2期57-61,共5页
After conducting a lot of screening experiments the appropriate flocculating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high-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discharged from a certain refinery were selected. The oil removal rate and COD remov... After conducting a lot of screening experiments the appropriate flocculating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high-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discharged from a certain refinery were selected. The oil removal rate and COD removal achieved by these flocculating formulations were better than that achieved by the conventional compound formulation consisting of 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 and polyacrylamide(PAA) . Addition of an oil/water separating agent to the formulation could improve its oil removal performance to facilitate the oil/water separation of the oil-in-water emulsion in the high-concentration wastewater along with improved adaptability of the formulation to the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This flocculating agent has promising prospects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POLLUTANTS flocculating agent oil/water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