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子模型凝结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印实 何雅玲 +1 位作者 孙杰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EMD)方法模拟研究了水的凝结过程,用“特征时间法”统计得到4个不同温度下5种不同水分子模型(SPC、SPCE、TIP3P、TIP4P和TIP5P)的凝结系数.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得到的凝结系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温度下,... 采用平衡分子动力学(EMD)方法模拟研究了水的凝结过程,用“特征时间法”统计得到4个不同温度下5种不同水分子模型(SPC、SPCE、TIP3P、TIP4P和TIP5P)的凝结系数.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得到的凝结系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相同温度下,凝结系数的统计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400 K时,凝结系数按SPCE、TIP4P、TIP3P、SPC、TIP5P模型呈递减趋势,并且TIP4P和TIP3P模型的凝结系数相近;当温度低于400 K时,5种模型凝结系数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发现TIP5P模型在温度约高于520 K时得不到明显的汽液两相区,无法统计高温下水的凝结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凝结系数 势能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与凝结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遵敬 陈民 过增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液共存体系的蒸发与凝结现象 .模拟验证了经典理论对界面分子碰撞流率预测的有效性 ,并通过对气液界面上的相变微观过程的分析统计 ,获得了气相分子凝结的判据 ,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统计凝结...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液共存体系的蒸发与凝结现象 .模拟验证了经典理论对界面分子碰撞流率预测的有效性 ,并通过对气液界面上的相变微观过程的分析统计 ,获得了气相分子凝结的判据 ,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统计凝结系数的新方法 .模拟计算了 3个不同温度下氩的凝结系数 .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 ,氩的凝结系数随系统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蒸发 凝结 凝结系数 分子动力学 模拟计算 传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Lennard-Jones流体凝结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杰 何雅玲 +1 位作者 李印实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0-1253,共4页
采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由氩分子构成的气液界面系统进行了较大温度跨度条件下的模拟和研究.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密度、气液界面厚度、气态分子碰撞流率、Lennard-Jones(L-J)势能以及L-J势能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采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由氩分子构成的气液界面系统进行了较大温度跨度条件下的模拟和研究.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密度、气液界面厚度、气态分子碰撞流率、Lennard-Jones(L-J)势能以及L-J势能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界面厚度和气态分子碰撞流率增加,密度和L-J势能分布趋于均匀化,L-J势能力分布随着势阱深度的减小而趋于0;所有物理量在接近临界温度时变化加快.模拟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凝结系数与文献相互吻合.同时,对于凝结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在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由于气液界面的消失而失去意义这一规律,通过气液界面厚度与气态分子碰撞流率随温度的增加所产生的综合效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气液界面 凝结系数 Lennard-Jones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螺旋扁管内载气汽油蒸气的凝结换热 被引量:2
4
作者 侯银燕 李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7-820,共4页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质量含量在2%~13%范围内,汽油蒸气在水平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并与同样条件下水平光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凝气体质量含量的增加,螺旋扁管内的凝结换热减弱,在相同条件下,螺旋扁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高于光管。同时,提出了水平螺旋扁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扁管 汽油 凝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烘缸水平通道内蒸汽凝结换热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乔丽洁 董继先 +3 位作者 杨琸之 刘欢 王莎 董岩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
多通道烘缸是解决纸张干燥能耗较高问题的优化方案之一,蒸汽凝结换热是其通道内热量传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不同凝结条件下多通道烘缸水平矩形通道内的蒸汽凝结换热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汽质量通量... 多通道烘缸是解决纸张干燥能耗较高问题的优化方案之一,蒸汽凝结换热是其通道内热量传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不同凝结条件下多通道烘缸水平矩形通道内的蒸汽凝结换热系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汽质量通量和冷却水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凝结水换热系数会随冷却水雷诺数的增加而发生波动;通过增加蒸汽质量通量可以实现水平通道内更好的换热性能,当蒸汽质量通量设为24 kg/(m^(2)·s)时可以避免过度的两相流压力降。采用现有凝结换热关联式对凝结换热系数进行计算,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Shah(1979)关联式对多通道烘缸水平通道内的蒸汽凝结换热系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干燥 多通道烘缸 水平矩形通道 凝结换热关联式 凝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中水酒精混合蒸气凝结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申华 彭建军 高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1-1447,共7页
通过设计搭建板式换热器凝结换热实验台,研究了不同酒精浓度(0%、1%、10%、50%)、不同蒸气压力(70、80、90k Pa)和不同蒸气流速(15m/s,25m/s)下,酒精–水混合蒸气在板式换热器中凝结换热系数随出口蒸气干度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 通过设计搭建板式换热器凝结换热实验台,研究了不同酒精浓度(0%、1%、10%、50%)、不同蒸气压力(70、80、90k Pa)和不同蒸气流速(15m/s,25m/s)下,酒精–水混合蒸气在板式换热器中凝结换热系数随出口蒸气干度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流速相同的工况下,随着蒸气干度的增大,换热系数随之增大;在90k Pa时,浓度为1%时换热系数增大明显,与纯水蒸气相比,增大约25%,而在中浓度和高浓度时换热系数减小;换热系数随着蒸气流速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引入Jockob准则数,对混合工质凝结换热模型进行了研究,实验值和计算值对比误差在-35%~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水–酒精混合蒸气 凝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法精准充填原子钟用铷泡工艺参数的研究
7
作者 岳武 王华栋 高炳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5-799,共5页
因具有计时准确、重量轻、体积小和功耗低等优点,铷原子钟广泛应用于通讯和卫星导航领域,原子钟铷泡中精准的铷量是决定其稳定性和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玻璃集成器,结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和Langmuir物质蒸发与凝... 因具有计时准确、重量轻、体积小和功耗低等优点,铷原子钟广泛应用于通讯和卫星导航领域,原子钟铷泡中精准的铷量是决定其稳定性和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玻璃集成器,结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和Langmuir物质蒸发与凝结理论,研究了凝结法充填铷泡过程中凝结速率和凝结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蒸发和凝结理论指导本研究中凝结工艺参数的优化;在设定的条件下,当凝结系数σ取0.016~0.019时,充铷量可以得到较精确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铷玻璃泡 精准凝结 工艺参数 凝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通道内蒸汽射流凝结换热面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宗潇 刘继平 +1 位作者 杨赪石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51,共6页
针对超声速气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内高速蒸汽射流凝结现象,在蒸汽质量流率为200~600kg·m-2·s-1、入口过冷水质量流率为4~18t·m-2·s-1、入口过冷水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使用矩形截面蒸汽喷嘴和混合腔进行了可视化实... 针对超声速气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内高速蒸汽射流凝结现象,在蒸汽质量流率为200~600kg·m-2·s-1、入口过冷水质量流率为4~18t·m-2·s-1、入口过冷水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使用矩形截面蒸汽喷嘴和混合腔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热平衡相变模型计算了蒸汽射流凝结的换热面积,给出了换热面积随汽水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预测归一化换热面积的实验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喷嘴截面形状对射流凝结流场结构影响不大,气液两相区是蒸汽凝结的主要区域,蒸汽在气液两相区内以小气泡的形式与过冷水完成能量交换,换热面积随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过冷水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减小。实验中测得的换热面积在2.4×10-3~7.8×10-3 m2之间,换热面积实验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10%以内。本文研究结果对超声速气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蒸汽射流凝结 换热面积 凝结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三维内微肋热管的传热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德军 辛明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17,共3页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三维内微肋热管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 ,首次报道了以乙醇为工质的三维内微肋热管的传热性能。在实验范围内 ,与光管相比 ,竖直放置时 ,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98%~ 190 % ,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 76 %~ 178%。三...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三维内微肋热管的强化传热特性进行研究 ,首次报道了以乙醇为工质的三维内微肋热管的传热性能。在实验范围内 ,与光管相比 ,竖直放置时 ,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98%~ 190 % ,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 76 %~ 178%。三维内微肋结构能够同时明显地强化热管的沸腾换热与凝结换热 ,可以有效地减小热管的内热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内微肋热管 强化传热性能 沸腾换热系统 凝结换热系数 乙醇 内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