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方志 江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2-838,共7页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石墨毡为电极,开展恒定电流强度下的现场电解减饱和试验研究。通过地基压缩波速试验测得电解作用下地基深部的饱和度从98.2%减小至94%。着重分析了地基土在电解过程中的电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等效电阻随着饱和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呈现出较好的单值函数关系;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等效电阻的增长速率越高,其电阻增幅也越快,达到最大等效电阻所消耗的电量先逐渐增大,然后再趋于平缓;虽然增大电流强度会略微增加耗电量,但是可以显著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此外,等效电阻的衰减过程可以分为快速衰减、平缓衰减和稳定3个阶段,其中快速衰减阶段为停止电解3 h内,等效电阻的平均衰减速率为11Ω/h;由于试验场地位于河边,电解产生的气泡易受渗流的影响,使其难以长期维持在正负极间土层中;然而在该阶段,其电阻降幅也仅有15%,使可液化地基仍维持着较好的抗液化能力。对地基二次或多次电解,可以大幅节省耗电量,约为首次电解的30%;而且还能加快地基正负极间土层中气泡的生成量,从而有效减小饱和度,提高电解减饱和法效率以及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 现场试验 等效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育民 何森凯 +1 位作者 吴海清 徐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33,共8页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的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根据电解水的原理,采用新型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为电极,开展了饱和砂土地基的电解试验,通过试验中产生气泡的宏观现象,确定了电解试验应采用的电极间距、电解电压、电极布置型式。基于室内振动台对电解减饱和法的抗液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电极在砂土地基中的竖向布置、水平布置和倾斜布置对地基抗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电极布置方案中水平电极布置方案在振动时产生的超孔压最小,抗液化效果最好。同时开展了电解后静置工况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静置一段时间后,电解产生的减饱和作用仍然明显,但地基深部的气泡存在上移运动的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地基土体的电解作业,从而提高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抗液化 饱和砂土地基 电解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波速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森凯 陈育民 方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2-477,共6页
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对压缩波速进行检测,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波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不仅满足电解减饱和法对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而且符合大模... 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对压缩波速进行检测,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饱和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波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不仅满足电解减饱和法对测试仪器的基本要求,而且符合大模型波速试验的精度要求。在电解减饱和初期,压缩波速的降幅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之后电流对压缩波速的影响逐渐减弱,波速逐渐趋于稳定;最后,波速维持在0.33 km/s,不受电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电解 电流 饱和砂土地基 波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程中电解减饱和处理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建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8-476,共9页
隧道工程由于跨度较长,通常受到地震液化灾害的威胁。研究人员根据降低地基饱和度提高抗液化强度的原理提出了电解减饱和法。针对深厚可液化砂土层地基的明挖隧道工程,开展了电解减饱和法加固明挖隧道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隧道周边土体... 隧道工程由于跨度较长,通常受到地震液化灾害的威胁。研究人员根据降低地基饱和度提高抗液化强度的原理提出了电解减饱和法。针对深厚可液化砂土层地基的明挖隧道工程,开展了电解减饱和法加固明挖隧道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隧道周边土体加速度、孔压变化及隧道上浮位移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电解减饱和法具有良好的抗液化加固效果,可以有效地抑制隧道结构的上浮;孔压的变化是影响液化发生的关键要素,饱和砂土经电解作用后其超静孔压的降低十分显著,相较未处理工况,两组电解工况的超静孔压峰值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68.1%和70.3%;最大降幅发生的位置均位于隧道模型底部,且正负电极的排布对减饱和抗液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两电解工况中隧道模型的最大上浮位移量均比未电解工况有所减小,且减小幅度都超过35%。研究表明电解减饱和法对液化地基中隧道工程的上浮变形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电解减饱和法 振动台试验 超静孔压 上浮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相流的减饱和砂土流固耦合改进算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方志 陈育民 何森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1857,共7页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法,用其进行单调荷载作用下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并与饱和砂土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流改进算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减饱和法的抗液化特性。此外,对比不同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单相流简化算法分析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时,因为不考虑加载过程中的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所以初始的流体体积模量取值会影响减饱和砂土的强度,初始围压为100 kPa、饱和度为96%的减饱和砂土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气体体积模量取值从100 kPa增加至200 kPa时,减饱和砂试样的峰值偏应力会减小约30%,孔隙压力会增加约40%;通过对比同等条件下的单相流改进算法和两相流算法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饱和度和体积应变变化曲线,两者结果相近,误差在5%以内。综上所述,单相流改进算法是一种较为合理而简洁地模拟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单相流改进算 流体体积模量 静态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饱和松砂静态液化的水-气两相流耦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志 陈育民 +1 位作者 何森凯 何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78-3384,共7页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水-气两相流反应与土体骨架变形的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单调加载条件下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减饱和松砂的三轴不排水试验数值模拟研...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水-气两相流反应与土体骨架变形的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单调加载条件下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减饱和松砂的三轴不排水试验数值模拟研究,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减饱和砂土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路径及孔隙水压力增长规律,验证了两相流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数值分析结果还表明,加载过程中减饱和松砂中的饱和度会增加,直至达到一个稳定值,当围压一定时,减饱和松砂加载结束时的饱和度与初始饱和度呈线性关系;且砂土中气体会在荷载作用下被压缩,使得减饱和砂土在不排水条件下发生剪缩。计算发现,当砂土饱和度从100%减小到94.5%时,孔隙水压力系数B值会减小约80%,最大孔隙压力值会降低40%~50%,不排水剪切强度提高2.0~2.5倍,残余强度会提升10倍以上,由此可知,此为减饱和法抗液化的主要机制,而基质吸力不是减饱和法提高砂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两相流 静态液化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地基电解减饱法处理的电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森凯 陈育民 方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4-1441,共8页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砂土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砂土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EKG)为电极,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 电解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新方法,通过电解饱和砂土地基中的孔隙水生成气体,达到减小砂土地基饱和度并提高抗液化强度的目的。采用可导电的塑料排水板(EKG)为电极,开展饱和砂土地基在恒定电流下的电解减饱和模型试验,并分析了砂土地基在电解过程中的电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电解初期饱和度的下降速率与电流强度呈正比;然后饱和度的下降速率变缓;最后饱和度减小到89.5%不再变化,且最终饱和度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无关。此外,地基的等效电阻随着砂土饱和度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对比了孔隙水压力系数B、含气水体积模量Kwa、压缩波速vp和地基等效电阻等4种评价指标在分析饱和砂土减饱和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等效电阻在电解减饱和法中最易测得,且对砂土饱和度的敏感范围更大以及适用于各类试验,因此可将地基等效电阻作为评价砂土减饱和状态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电解 饱和砂土地基 电流强度 地基等效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