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岩 陈迎春 +5 位作者 顾旭东 何雯雯 李辉 劳方金 傅建明 吴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STIMULATION 步态训练 步行速度 治疗仪 常规康复 交互神经支配 时间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郄淑燕 王丛笑 +1 位作者 张丽华 马全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恢复步行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步行训练强调诱发下肢关节分离运动,单独训练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分解动作.由于步行训练受下肢负重影响,... 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恢复步行能力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步行训练强调诱发下肢关节分离运动,单独训练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分解动作.由于步行训练受下肢负重影响,不能早期开展[1].近年来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BWSTT)普遍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中.减重平板训练使患者在还不具备足够承重和保持平衡能力的情况下,即可进行以负重、迈步和平衡三要素相结合为特征的步行训练,从而能有效地利用病情稳定后早期这段最有恢复潜能的时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训练 平衡能力 下肢关节 脑卒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与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尹海潮 王雅儒 +3 位作者 于梅青 朱建国 闫海燕 刘秀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自主步行训练;减重组采用减重平板进行步态训练;矫正带组使用下肢矫正带辅助进行步态训练,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功能评定。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MA(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最大负重比值、10m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FAC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减重组治疗后与矫正带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减重组和矫正带组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P<0.05)。结论: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康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佩戴下肢矫正带可以提高下肢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矫正带 助行器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琼 丛芳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6 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经过4周训练,各组FAC、MWS、6MWT及动、静态平衡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UWTT组在6MWT、患侧下肢负重时间、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及稳定极限范围方面优于BWSTT组(P<0.05)。结论UWTT在改善患者步行耐力及动、静态平衡功能等方面效果优于BW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水中平板训练 减重平板训练 康复 步行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亚丽 刘合玉 夏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分配法,分...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分配法,分为损伤对照组(n=12)、BWSTT组(n=12)、MP组(n=12)、联合治疗组(n=12)。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对照组损伤后不做处理,减重平板组于损伤后1周平板训练,MP组损伤后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联合治疗组损伤后给予MP治疗联合平板训练。每组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于训练结束时取T12—L2节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光密度分析法观察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结果:1每组大鼠损伤后5周时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1周时评分显著增高(P<0.01)。2从损伤3周后,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减重平板组和MP组,5周时,减重平板组评分高于M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减重平板组、MP组、联合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BDNF及Trkb表达高于单纯平板组和M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比单纯减重平板训练和MP对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天宝 刘四文 +1 位作者 刘海兵 杨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8,共3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脑卒中或脑外伤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和转移能力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脑卒中或脑外伤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和转移能力是康复重要目标之一。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有多种治疗形式.例如传统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易化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等,然而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在改善转移能力方面体现不出其优越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转移能力 平衡训练 下肢肌力 脑外伤 减重平板训练 独立生活能力 运动再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谷氨酸脱羧酶-65/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向哲 丁洁 +3 位作者 王庆华 董传明 王彤 吴勤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内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不运动组(SCI-Sed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Ex组),每组8...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后角内谷氨酸脱羧酶-65/67(GAD-65/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不运动组(SCI-Sed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SCI-Ex组),每组8只。采用Allen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后7 d对SCI-Ex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于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7 d、14 d、21 d、28 d和35 d,分别采用von Frey细丝和热刺激痛觉测试仪进行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评估。痛阈评估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所有大鼠腰髓GAD-65和GAD-67。结果脊髓损伤后21 d、28 d和35 d,SCI-Ex组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均明显高于SCI-Sed组(P<0.01)。与Sham组相比,SCI-Sed组和SCI-Ex组GAD-65和GAD-67表达减少(P<0.05);与SCI-Sed组相比,SCI-Ex组GAD-65和GAD-67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可增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后角GAD-65/67的合成,并改善大鼠后肢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训练 神经病理性疼痛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65/67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髓横断大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缨 纪树荣 +6 位作者 孙异临 范晓华 周红俊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王一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6-308,I0002,共4页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SCI大鼠脊髓腰膨大内前角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代偿性改变。结论:BWSTT后胸髓横断大鼠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腰髓前角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其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超微结构 脊髓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晓华 纪树荣 +5 位作者 周红俊 张缨 刘根林 徐建民 王明礼 刘建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骼肌萎缩 步行能力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行走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琦 沈莉 +2 位作者 庞红 宋桂云 周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5例脑瘫患儿分为3组:①减重训练组(即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1例);②非减重训练组(即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2例);③常规训练组(即常规步行训练,12例)。所...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5例脑瘫患儿分为3组:①减重训练组(即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1例);②非减重训练组(即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2例);③常规训练组(即常规步行训练,12例)。所有脑瘫患儿入选后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12周时进行以下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站立和行走两项,步行能力(WA),步行效率(WE)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3组脑瘫患儿的各项评定指标在康复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训练后,康复疗效较训练前改善(P<0.05)。GMFM、WA、WE和FAC均显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效果显著(P<0.001)。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步行效率,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站立与行走功能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学龄 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中的平板速度调节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56-75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平板速度的调节对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个体最大平板速度上加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减慢平板速度。对照组逐渐有限的增加平板速度。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平板速度的调节对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个体最大平板速度上加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减慢平板速度。对照组逐渐有限的增加平板速度。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用Fugl-Meyer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步行功能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上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个体最大平板速度上加速接近正常步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减慢平板速度比有限的增加平板速度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板速度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舒畅 朱士文 +3 位作者 李义召 宋成忠 伍均 马平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 min,起始减...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 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 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 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步态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宪国 范晓华 +1 位作者 宫艺 刁健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减重组患者ASIA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80-2685,共6页
背景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观察MT联合BWSTT对... 背景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镜像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步行功能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肖湘 毛玉瑢 +4 位作者 李乐 徐光青 赵江莉 张豪杰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对比: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支撑相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支撑相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结果:训练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性质、偏瘫侧、患侧下肢肌力、肌张力、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及患侧下肢各关节角度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低于正常组,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高于正常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均有改善,实验组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有改善(P<0.05)。结论:VR与同步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在改善脑卒中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方面较常规物理治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虚拟现实 步态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迎春 李岩 +3 位作者 李辉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 痉挛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新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0期1-3,6,共3页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循证医学证实[3],...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存活者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循证医学证实[3],康复治疗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促使其回归社会的有效手段。康复治疗技术是广大康复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事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涌现了一批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多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改进而来,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则是其他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获得突破的结果。这些康复技术正逐渐向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患者 经颅 磁刺激 运动功能 康复技术 强制性运动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运动想象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