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动围岩能量系统协同演化与韧性调控减冲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张帅 来兴平 +2 位作者 曹建涛 辛畅 张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192,共9页
目前以能量转换为理论基础的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被众多学者所广泛接受。通过研究不同改性调控措施能量演化全过程响应规律,可为针对性研究调控减冲机理,进而提出适配调控方法提供有效途径。首先构建室内试验与现场围岩跨尺度关联全过程能... 目前以能量转换为理论基础的冲击地压形成机理被众多学者所广泛接受。通过研究不同改性调控措施能量演化全过程响应规律,可为针对性研究调控减冲机理,进而提出适配调控方法提供有效途径。首先构建室内试验与现场围岩跨尺度关联全过程能量演化理论基础。其次,结合现场常用的注水软化与钻孔卸压防治方法,遵循工程简化逻辑并过渡到实验室层面,揭示调控联动响应机制。最后,考虑煤岩自身能量演化规律与能量调控系统的协同性,引入韧性理念建立能量调控减冲新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承载试样应力应变曲线与能量演化曲线具有显著共性特征,均经历了初始压实、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屈服破坏和破坏后期5个阶段;且注水卸压和钻孔卸压均能显著影响试样力学参数,自然状态和饱水状态试样相较于完全干燥状态试样,注水平均峰值强度分别降低28.7%和34.4%,平均峰值应变分别降低了21.5%和19.0%;小孔径和大孔径试样相较于自然完整状态试样,钻孔平均峰值强度分别降低13.1%和24.8%,平均峰值应变分别减小了5.0%和增大了226.1%。②采动围岩能量系统可视为以荷载(应力)与结构(应变)为协同变量的整体系统,其在采动过程中的演化遵循能量守恒规律,深部煤岩体失稳灾变实质上是系统能量演化失衡的结果。③明确了冲击地压灾变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并针对不同调控措施的能量响应差异,提出了自适应能量调控策略。构建的“四因素”能量调控评估模型和韧性调控体系,可有效实现围岩能量的可控转化,为韧性型冲击地压防治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围岩 能量系统 协同演化 韧性调控 减灾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的乡镇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比较——以某市区18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评估模型的实用性、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计算工作量等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需求进行选择。总体上,以秩和比法优劣分档最佳、信息损失最大,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而基于非整秩和比法评估原理,利用线性插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编秩,所编秩次与原指标值间存在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既克服了秩和比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因此,改进后的非整秩和比法的信息损失与优劣分档均比较适中,是三者中的较优选择。对非整秩和比法的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能力评估 RSR模型 非整RSR模型 TOPSIS模型 线性插值法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1,共13页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法、RSR法和构造的(T+R)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对应得出各乡镇减灾能力C i值、RSR W值和(T+R)μ值,基于实例数据评估结果与计算过程,从评估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8个乡镇中,TOPSIS与RS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4个乡镇,TOPSIS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RSR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同时,(T+R)法评估结果平均值为0.406、极值差为0.375、标准差为0.119,均处于TOPSIS和RSR法中间。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总体上,RSR法信息损失最大、优劣分档最佳,受异常值干扰最小;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受异常值干扰最大;构造的(T+R)法既克服了RSR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异常值干扰。【结论】结果表明:将RSR法应用于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行,因(T+R)法在信息损失、优劣分档、抗异常值干扰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是三者中的最佳选择,且可适用于省、市、县、乡、家庭,甚至流域等其他尺度的评估。对(T+R)法的深入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 TOPSIS模型 RSR模型 (T+R)模型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异常值干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9,共12页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 ;围绕这3个准则 ,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 ,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 ,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 ;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 3个方面评价准则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 ;最后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 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 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49
5
作者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共10页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三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归纳出6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6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再分别建立这些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因素或其子因素与评价三准则中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努力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玲 李学敏 张思远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7期188-193,共6页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通过开展专家问卷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研究建立了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根据湖南省近年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数据,遵循可量化易获取原...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通过开展专家问卷调查,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研究建立了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根据湖南省近年暴雨气象服务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数据,遵循可量化易获取原则,研究提出了各指标具体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评价方法,对2015年6月30日至7月5日湖南省1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试评估,得出该次暴雨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服务效益为0.88,说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 层析分析法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玲 李学敏 +2 位作者 谭姗姗 张思远 谭诗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76-179,189,共5页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重点考虑决策服务效益、公众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指标及不可避免损失因子,基于逆推法建立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11—2015年6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防... 针对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重点考虑决策服务效益、公众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指标及不可避免损失因子,基于逆推法建立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11—2015年6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暴雨灾害决策服务效益、社会服务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公众服务效益波动性较大;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38.6%~57.0%,单次暴雨过程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值最高达13.6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逆推法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值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兼论2008北京安全奥运规划设计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金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7-33,共7页
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要素出发,研究了城市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及相关难点问题,并结合北京城市的灾害风险状况,提出了2008年“安全奥运”建设应强调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控制对策,同时解析了“安全奥运”的风险... 本文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要素出发,研究了城市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及相关难点问题,并结合北京城市的灾害风险状况,提出了2008年“安全奥运”建设应强调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控制对策,同时解析了“安全奥运”的风险与工程的几个系统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风险 安全规划 综合减灾评估 安全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