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方法的乡镇减灾能力评估结果比较——以某市区18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评估模型的实用性、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计算工作量等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需求进行选择。总体上,以秩和比法优劣分档最佳、信息损失最大,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而基于非整秩和比法评估原理,利用线性插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编秩,所编秩次与原指标值间存在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既克服了秩和比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因此,改进后的非整秩和比法的信息损失与优劣分档均比较适中,是三者中的较优选择。对非整秩和比法的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能力评估 RSR模型 非整RSR模型 TOPSIS模型 线性插值法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建闯 钟海仁 +1 位作者 许礼林 余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1,共13页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法、RSR法和构造的(T+R)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对应得出各乡镇减灾能力C i值、RSR W值和(T+R)μ值,基于实例数据评估结果与计算过程,从评估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8个乡镇中,TOPSIS与RS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4个乡镇,TOPSIS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RSR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同时,(T+R)法评估结果平均值为0.406、极值差为0.375、标准差为0.119,均处于TOPSIS和RSR法中间。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总体上,RSR法信息损失最大、优劣分档最佳,受异常值干扰最小;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受异常值干扰最大;构造的(T+R)法既克服了RSR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异常值干扰。【结论】结果表明:将RSR法应用于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行,因(T+R)法在信息损失、优劣分档、抗异常值干扰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是三者中的最佳选择,且可适用于省、市、县、乡、家庭,甚至流域等其他尺度的评估。对(T+R)法的深入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减灾能力评估 TOPSIS模型 RSR模型 (T+R)模型 信息损失 优劣分档 异常值干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9,共12页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 ,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 ,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 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 ;围绕这3个准则 ,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 ,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 ,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 ;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 3个方面评价准则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 ;最后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 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 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49
4
作者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共10页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3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三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归纳出6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6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再分别建立这些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因素或其子因素与评价三准则中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努力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防震减灾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