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灾工作的经济学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厚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论述了减灾中的经济学问题.文章指出,为了实现减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应强调重视减灾投入效益,实现减灾产业化。
关键词 减灾经济学 减灾产业化 成本-效益 经济效益 灾害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对我国农村减灾防灾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中国农村减灾防灾经济学研究》序言
2
作者 石山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减灾防灾经济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减灾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宗晋 高庆华 +1 位作者 陈建英 高祥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万人以上,这段惨痛...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万人以上,这段惨痛的灾况记下了十分难得的灾情史,泣血于残野。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为减轻灾害损失,逐步建立了气象、水利、农林、地震、海洋、地质等专业的灾害科技与减灾工程,政府并组织社会兼事抗灾、救灾、应急减灾,国家减灾实力快速增长,已取得突出减灾实效,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灾亡人数下降了90%以上,但年均灾亡人口仍有1.2万人左右。该阶段的工作特点是以单灾种纵向体系为主,不同灾类的监测、预报水平尚高低不一,这与成灾机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条件的强弱有关。21世纪初,随全球增温之势锐升,多类极端灾变遍及各洲,促使许多国家发动全社会人众共同探求“综合减灾”之路;我国政府已迅即开展全社会应急减灾行动,开启了“综合减灾”之先声,这是减灾事业步入第三阶段的先导。综合减灾应该是全社会相关部门和民众的统一行动。目前尚有3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多种自然灾害之间成灾机理相关性的研究,其对象是灾害群与灾害链;二是全社会减灾要素综合运作预案的优选;三是如何核算减灾投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正、负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历史 综合减灾 减灾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