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公共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敏 杨豪中 张鸽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6-522,共7页
通过研究西安市公共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西安市现有防灾减灾空间环境所面临的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连锁效应突显,承灾空间复杂,致灾隐患多,灾害范畴扩大,突发性和高损性强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由区域级、片区及廊道和社区级防灾... 通过研究西安市公共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西安市现有防灾减灾空间环境所面临的灾害发生频率上升,连锁效应突显,承灾空间复杂,致灾隐患多,灾害范畴扩大,突发性和高损性强等困难和问题.提出由区域级、片区及廊道和社区级防灾空间体系构成的西安市三级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层级.在研究西安市防灾减灾空间环境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统筹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平灾结合、立体防灾体系构建,加强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及各级各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法和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立体综合的西安市整体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公共灾害 防灾减灾体系 平灾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雷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共2页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死难同胞的沉痛哀思,警醒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死难同胞的沉痛哀思,警醒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能力 减灾体系 防汛抗旱 灾害防治 防灾减灾工作 水旱 防灾减灾意识 减灾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晓明 王艳艳 向立云 《中国防汛抗旱》 2019年第10期6-9,15,共5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法律法规、防洪组织、防洪工程及调度、监测预报预警、防汛应急保障以及洪水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社会安定、和谐与可持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法律法规、防洪组织、防洪工程及调度、监测预报预警、防汛应急保障以及洪水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保障社会安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体系 建设成就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新形势下防洪减灾体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苏文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第10期246-248,275,共4页
为有效保障叶尔羌河防洪安全,文章在叶尔羌河洪水灾害特点、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现状防洪能力及面临的新形势等方面研究基础上,提出“山区库蓄+城乡设防+消除隐患”的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空间管理+风险控制”的非工程措施,构建... 为有效保障叶尔羌河防洪安全,文章在叶尔羌河洪水灾害特点、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现状防洪能力及面临的新形势等方面研究基础上,提出“山区库蓄+城乡设防+消除隐患”的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空间管理+风险控制”的非工程措施,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总体布局,对叶尔羌河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防洪风险,提高流域防洪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体系 叶尔羌河 新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文奎 王建刚 阎永军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A01期117-124,共8页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地跨8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31.8万km^2、人口1.26亿...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流域地跨8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31.8万km^2、人口1.26亿、耕地1.6亿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减灾体系 防汛抗旱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高原 流域面积 河北省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雷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3期14-15,共2页
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1年,但地震给国人带来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一年前的灾难与灾后全社会抗震救灾的悲壮场景依然历历在目,"5.12",这个数字必将载入中国减灾史册。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q... 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1年,但地震给国人带来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一年前的灾难与灾后全社会抗震救灾的悲壮场景依然历历在目,"5.12",这个数字必将载入中国减灾史册。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防灾减灾日,有利于树立全社会的忧患和风险意识,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五害之属水为大",防汛抗旱是我国防灾减灾的重点。为配合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国防汛抗旱》本期特开辟专栏刊登水利部部长陈雷为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及有关纪念首个防灾减灾日的文章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体系 灾害防治 防汛抗旱 能力 水旱 抗震救灾 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防汛减灾体系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左海洋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A01期108-116,共9页
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16°54’~125°32’,北纬40°30’~45°17’之间。东与松花江、鸭绿江流域为邻;西接大兴安岭南端,并与内蒙古高原的大、小鸡林河及公吉尔河流域相邻;南以七老图山、... 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西南部,位于东经116°54’~125°32’,北纬40°30’~45°17’之间。东与松花江、鸭绿江流域为邻;西接大兴安岭南端,并与内蒙古高原的大、小鸡林河及公吉尔河流域相邻;南以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及医巫间山与滦河、大小凌河流域为界,滨邻渤海;北以松辽分水岭与松花江流域相接,地跨河北、内蒙古、吉林和辽宁四省(自治区),流域面积为21.96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减灾体系 内蒙古高原 松花江流域 防汛 鸭绿江流域 小凌河流域 松辽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减灾体系概要 被引量:3
8
作者 向立云 《中国防汛抗旱》 2011年第2期10-11,共2页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未来20年的防洪减灾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本文就防洪减灾体系展开讨论,并作为抗旱减灾体系设计的参考。防洪减灾体...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未来20年的防洪减灾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本文就防洪减灾体系展开讨论,并作为抗旱减灾体系设计的参考。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体系 防洪抗旱 减灾工作 防洪能力 重点城市 公共事业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减灾体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乾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治水,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一件大事。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和气候条件,使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且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灾害损失日趋严重。为使洪水灾害减少到可以承受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者提出了科学防洪减灾体系。
关键词 防洪减灾 中国特色 减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伟生 《福建建设科技》 2006年第4期5-5,10,共2页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防灾减灾体系 科学发展观 防灾减灾能力 城市防灾减灾 预警信息系统 洪涝灾害 防灾减灾规划 系统瘫痪 人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藤峡水利枢纽对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锦春 《人民珠江》 2006年第5期35-37,共3页
当前珠江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流域缺乏调控大洪水和枯水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以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作为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突破口,重点是建设具有流域性调控能力的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珠江洪水治理和流域水资源配置中... 当前珠江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流域缺乏调控大洪水和枯水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以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作为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突破口,重点是建设具有流域性调控能力的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珠江洪水治理和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流域洪水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对流域供水具有安全保障作用,同时具有巨大的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的关键工程,应抓住机遇,加紧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藤峡水利枢纽 防洪抗旱 减灾体系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科学化水平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小抗 《陕西水利》 2014年第2期10-11,共2页
2013年,我省遭受了53年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和延安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汛旱情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防指和水利部门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应对,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全省上下众志成城,... 2013年,我省遭受了53年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和延安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汛旱情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防指和水利部门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应对,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实现了主要江河堤防无决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部门 科学化 防汛抗旱 减灾体系 暴雨灾害 江河堤防 省政府 心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宪彪 黄朝忠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A01期15-19,共5页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大的水灾1092次,大的旱灾1056次。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中国逐步沦为...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大的水灾1092次,大的旱灾1056次。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连年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江河堤防仅有约4万km,其中长江流域约2.6万km,主要集中在湖区、圩区,其他比较重要的堤防分布在黄河下游、淮河下游、钱塘江和部分海塘;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7座;全国仅有2.4亿亩灌溉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减灾体系 防汛抗旱 大中型水库 水利基础设施 水旱灾害 鸦片战争 江河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未来住宅建设综合减灾体系
14
作者 顾孟潮 金磊 《住宅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10,共4页
安全减灾是小康住宅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环境的灾害形势,提出了21世纪住宅综合减灾体系及目标预测与评估,并呼吁社会各界引起关注。
关键词 灾害 中国 住宅 安全 减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防汛减灾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海洋 《中国防汛抗旱》 2009年第A01期100-107,共8页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干流(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干流(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减灾体系 防汛 第二松花江 长白山天池 松花江干流 大兴安岭 三岔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丘区城镇防洪减灾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尔 《中国防汛抗旱》 2019年第8期7-8,共2页
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0%左右,山丘区城镇的数量多、分布广,防洪减灾任务十分艰巨。一些依山傍水的城市,甚至面临江河洪水与山洪灾害的共同威胁。一方面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流速大,冲刷破坏力极强;另一方面,洪水常常挟带大量... 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0%左右,山丘区城镇的数量多、分布广,防洪减灾任务十分艰巨。一些依山傍水的城市,甚至面临江河洪水与山洪灾害的共同威胁。一方面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流速大,冲刷破坏力极强;另一方面,洪水常常挟带大量粗颗粒泥沙、漂浮物等,水流特别怕“堵”,一旦水流不畅,则到处肆虐。近年来,随着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山丘区城镇的防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体系 山丘区 城镇 弱环 粗颗粒泥沙 山洪灾害 山区河流 减灾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高层火灾事件反思城市综合减灾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欢 《城市与减灾》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2010年冬天,中国发生了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高层居民住宅楼发生特人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巨大的灾难令人悲痛,后继处理更是复杂错综,成本高昂。无论是... 2010年冬天,中国发生了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高层居民住宅楼发生特人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受伤。巨大的灾难令人悲痛,后继处理更是复杂错综,成本高昂。无论是对于上海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对于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教训都是深刻惨痛的。事故第二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火灾事故 城市综合减灾体系 上海市 事件 地方政府 居民住宅楼 生命财产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群昌水库上游区水土保持防洪减灾体系效益
18
作者 许晓鸿 刘明义 姜云生 《吉林水利》 1999年第9期8-11,共4页
本文通过洮南市北部群昌水库上游区概况及水土保持现状,详细分析了群昌水库上游区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方略,初步探讨了其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效益.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保持方略 防洪减灾体系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与火灾预防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晓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B09期98-99,共2页
针对城市灾害日趋严重的问题,讨论了构筑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对城市火灾灾害现状进行了的评价分析.探讨了城市火灾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城市 防灾减灾体系 消防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抗旱减灾体系构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骆术斌 王凯军 徐蕾 《中国防汛抗旱》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通过分析吉林省旱情旱灾发生发展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抗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和抗旱减灾管理的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想,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科学... 通过分析吉林省旱情旱灾发生发展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抗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和抗旱减灾管理的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想,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科学抗旱,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 旱灾 抗旱减灾体系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