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棒间隔距离对铁尾矿坡面减流减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睿杰
杨建英
+6 位作者
赵廷宁
史常青
张学沛
孙非凡
赖林枫
孙智龙
李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7,共10页
中国铁尾矿库的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遗留的铁尾矿库形成大面积裸露库面和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边坡滑塌等危害。为明确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机理,该研究以张宣铁矿区尾矿库边坡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
中国铁尾矿库的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遗留的铁尾矿库形成大面积裸露库面和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边坡滑塌等危害。为明确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机理,该研究以张宣铁矿区尾矿库边坡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坡度25°、30°,30~90 mm/h雨强下,1)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下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坡分别增加0.44%~57.76%、1.08%~39.14%,且随生态棒间隔、坡度、雨强的增大而减少;减流效应分别为-2.79%~80.68%、12.67%~76.45%,随雨强增大而减小,30 mm/h雨强下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60、90 mm/h雨强下无明显规律变化;径流流速削减效应分别为20.78%~55.12%、20.16%~41.57%,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随坡度增大而降低,同时0.67 m间隔削减坡面流速效应最佳;2)减沙效应分别为-127.47%~71.57%、-287.19%~62.01%,减沙效应弱于减流效应;3)30 mm/h雨强下累积径流量、侵蚀量随生态棒间隔的缩短而减少,60、90 mm/h雨强下规律不明显;且90 mm/h雨强下,坡度30°的累积侵蚀量显著大于坡度25°;4)对产流产沙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生态棒拦挡措施在坡面减流、削减流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雨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坡度处于辅助地位;5)建议坡度25°、30°,雨强30、90 mm/h时选择0.40 m生态棒间隔,雨强60 mm/h时选择1.00 m生态棒间隔。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棒
铁尾矿
减流减沙效应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志华
聂文婷
+5 位作者
许文盛
黄金权
李力
李建明
张文杰
刘纪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为量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布设要求,并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为例,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深圳市多年自...
为量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布设要求,并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为例,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深圳市多年自然降雨强度,概化设计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临时苫盖和拦挡措施在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对工程堆积体坡面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坡度为20°,降雨强度为1.45~3.33 mm/min,单一临时拦挡与苫盖措施平均径流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分别为22.46%~38.22%和-20.59%~38.34%(负值表示该措施下平均径流率大于裸土条件),其减流效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弱,且两者减流效应大体相当;2)单一临时苫盖措施减沙效应较拦挡措施更为明显,其平均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70.06%~97.35%,是临时拦挡措施减沙效应的1.2~7.6倍;3)采用临时拦挡+不同覆盖率的临时苫盖(25%、50%、75%、100%)措施,堆积体坡面平均流速及侵蚀速率随苫盖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32.98%~97.79%。临时拦挡+苫盖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达到最佳时的临时苫盖覆盖率阈值为50%~75%。考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开展,建议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区布设临时拦挡+覆盖率50%以上的密目网苫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泥
沙
水土保持
工程堆积体
减流减沙效应
模拟降雨
径
流
产
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露砒砂岩区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杨振奇
郭建英
+2 位作者
秦富仓
田秀民
刘艳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4,112,共6页
裸露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上侵蚀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天然降雨下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对于提升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质量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
裸露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上侵蚀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天然降雨下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对于提升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质量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类型,研究不同降雨类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的特征,分析不同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裸露砒砂岩的自然降雨可以分为长历时暴雨、长历时的中到大雨、短历时暴雨以及短历时的小到中雨4种类型。(2)天然降雨的降雨量(P)、最大30 min雨强(I_(30))和最大10 min雨强(I_(10))与各植被类型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间呈y=ax_(1)+bx_(2)+cx_(3)+d的多元线性关系。(3)各植被类型的减流能力依次为沙棘林>油松林>山杏林>柠条林>草地;减沙能力依次为沙棘林>山杏林>油松林>柠条林>草地。营造人工植被可以有效防治裸露砒砂岩区坡面的水土流失问题,现有的人工植被类型中以沙棘林的抗蚀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砒砂岩区
降雨特征
人工植被
减流减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5
4
作者
蒋涛
谢炎敏
+2 位作者
陈志彪
陈志强
陈俊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1,共7页
[目的]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
[目的]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析不同水保措施及雨型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1)小区ZG(小平台+种果)与MWS(马尾松纯林)减流率最为显著;小区BC(全坡面种植+播草)和ZG减沙效果最为显著。(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泥沙量在不同雨型下差异不显著,径流量与植被盖度显著相关;(3)同一雨型下,不同水保措施处理的减流减沙效果均显著。[结论]水保措施与对照小区的年径流量差异极其显著,减流减沙率受雨型影响较小,径流泥沙量与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减流减沙效应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砂岩侵蚀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0
5
作者
段剑
王凌云
肖胜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227-233,共7页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
流
失
治理模式
径
流
侵蚀
径
流
小区
减流减沙效应
红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边坡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
被引量:
17
6
作者
苏涛
张兴昌
+1 位作者
王仁君
唐美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1,255,共5页
为研究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自然边坡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植被覆盖的减流减沙效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西召沟内选取坡度在10°左右的裸地、草地、柠条、沙棘和油松5种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在冲刷流...
为研究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自然边坡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植被覆盖的减流减沙效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西召沟内选取坡度在10°左右的裸地、草地、柠条、沙棘和油松5种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在冲刷流量为200L/h时分别对各植被覆盖边坡进行野外实地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可明显增加砒砂岩自然边坡水流冲刷的稳定性。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径流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油松>草地>柠条>沙棘;产沙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草地>柠条>油松>沙棘。相对于草地、柠条和油松覆盖的坡面,沙棘覆盖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减流和减沙效益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植被覆盖
减流减沙效应
冲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棒间隔距离对铁尾矿坡面减流减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睿杰
杨建英
赵廷宁
史常青
张学沛
孙非凡
赖林枫
孙智龙
李成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2604)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01701xxxx,2021HXFWSBXY007)。
文摘
中国铁尾矿库的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遗留的铁尾矿库形成大面积裸露库面和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边坡滑塌等危害。为明确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机理,该研究以张宣铁矿区尾矿库边坡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坡度25°、30°,30~90 mm/h雨强下,1)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下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坡分别增加0.44%~57.76%、1.08%~39.14%,且随生态棒间隔、坡度、雨强的增大而减少;减流效应分别为-2.79%~80.68%、12.67%~76.45%,随雨强增大而减小,30 mm/h雨强下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60、90 mm/h雨强下无明显规律变化;径流流速削减效应分别为20.78%~55.12%、20.16%~41.57%,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随坡度增大而降低,同时0.67 m间隔削减坡面流速效应最佳;2)减沙效应分别为-127.47%~71.57%、-287.19%~62.01%,减沙效应弱于减流效应;3)30 mm/h雨强下累积径流量、侵蚀量随生态棒间隔的缩短而减少,60、90 mm/h雨强下规律不明显;且90 mm/h雨强下,坡度30°的累积侵蚀量显著大于坡度25°;4)对产流产沙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生态棒拦挡措施在坡面减流、削减流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雨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坡度处于辅助地位;5)建议坡度25°、30°,雨强30、90 mm/h时选择0.40 m生态棒间隔,雨强60 mm/h时选择1.00 m生态棒间隔。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棒
铁尾矿
减流减沙效应
人工模拟降雨
Key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bar
iron tailings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effects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志华
聂文婷
许文盛
黄金权
李力
李建明
张文杰
刘纪根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06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CFB12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KSF2021446/TB,CKSF2021447/TB)。
文摘
为量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布设要求,并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为例,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深圳市多年自然降雨强度,概化设计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临时苫盖和拦挡措施在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对工程堆积体坡面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坡度为20°,降雨强度为1.45~3.33 mm/min,单一临时拦挡与苫盖措施平均径流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分别为22.46%~38.22%和-20.59%~38.34%(负值表示该措施下平均径流率大于裸土条件),其减流效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弱,且两者减流效应大体相当;2)单一临时苫盖措施减沙效应较拦挡措施更为明显,其平均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70.06%~97.35%,是临时拦挡措施减沙效应的1.2~7.6倍;3)采用临时拦挡+不同覆盖率的临时苫盖(25%、50%、75%、100%)措施,堆积体坡面平均流速及侵蚀速率随苫盖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32.98%~97.79%。临时拦挡+苫盖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达到最佳时的临时苫盖覆盖率阈值为50%~75%。考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开展,建议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区布设临时拦挡+覆盖率50%以上的密目网苫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
泥
沙
水土保持
工程堆积体
减流减沙效应
模拟降雨
径
流
产
沙
Keywords
soils
sedimen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accumulation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effect
rainfall simulati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露砒砂岩区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杨振奇
郭建英
秦富仓
田秀民
刘艳萍
机构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4,112,共6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十大孔兑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KJXM-EEDS-2020005)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黄河十大孔兑流域生态修复空间精准识别与智慧水土保持技术”(2021GG0052)。
文摘
裸露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上侵蚀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天然降雨下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对于提升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质量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的典型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类型,研究不同降雨类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的特征,分析不同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裸露砒砂岩的自然降雨可以分为长历时暴雨、长历时的中到大雨、短历时暴雨以及短历时的小到中雨4种类型。(2)天然降雨的降雨量(P)、最大30 min雨强(I_(30))和最大10 min雨强(I_(10))与各植被类型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间呈y=ax_(1)+bx_(2)+cx_(3)+d的多元线性关系。(3)各植被类型的减流能力依次为沙棘林>油松林>山杏林>柠条林>草地;减沙能力依次为沙棘林>山杏林>油松林>柠条林>草地。营造人工植被可以有效防治裸露砒砂岩区坡面的水土流失问题,现有的人工植被类型中以沙棘林的抗蚀能力最强。
关键词
裸露砒砂岩区
降雨特征
人工植被
减流减沙效应
Keywords
exposed feldspathic sandstone region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rtificial vegetation
effect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5
4
作者
蒋涛
谢炎敏
陈志彪
陈志强
陈俊佳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1,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社会发展指导性(重点)项目"福建省稀土矿差异化治理优化模式与评价"(2016Y002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方红壤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及示范"(2013BAC08B03)
文摘
[目的]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析不同水保措施及雨型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1)小区ZG(小平台+种果)与MWS(马尾松纯林)减流率最为显著;小区BC(全坡面种植+播草)和ZG减沙效果最为显著。(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泥沙量在不同雨型下差异不显著,径流量与植被盖度显著相关;(3)同一雨型下,不同水保措施处理的减流减沙效果均显著。[结论]水保措施与对照小区的年径流量差异极其显著,减流减沙率受雨型影响较小,径流泥沙量与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水保措施
减流减沙效应
长汀县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reducing runoff and sediment effect
Changting County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砂岩侵蚀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
10
5
作者
段剑
王凌云
肖胜生
机构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227-233,共7页
基金
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KT201519
KT2014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26)
文摘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水土
流
失
治理模式
径
流
侵蚀
径
流
小区
减流减沙效应
红砂岩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loss
governance pattern
runoff
soil erosion
runoff plot
runoff and sediment control effect
red sandston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边坡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
被引量:
17
6
作者
苏涛
张兴昌
王仁君
唐美珍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1,255,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100)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XB3-13)
+5 种基金
陕西省水保局陕北开发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40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3EEQ009)
曲阜师范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KYC201319)
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201409)
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为研究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自然边坡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植被覆盖的减流减沙效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西召沟内选取坡度在10°左右的裸地、草地、柠条、沙棘和油松5种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在冲刷流量为200L/h时分别对各植被覆盖边坡进行野外实地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可明显增加砒砂岩自然边坡水流冲刷的稳定性。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径流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油松>草地>柠条>沙棘;产沙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草地>柠条>油松>沙棘。相对于草地、柠条和油松覆盖的坡面,沙棘覆盖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减流和减沙效益均最大。
关键词
砒砂岩
植被覆盖
减流减沙效应
冲刷试验
Keywords
Pisha sandstone
vegetation coverage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effect
scouring experiment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棒间隔距离对铁尾矿坡面减流减沙效应的影响
李睿杰
杨建英
赵廷宁
史常青
张学沛
孙非凡
赖林枫
孙智龙
李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
张志华
聂文婷
许文盛
黄金权
李力
李建明
张文杰
刘纪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露砒砂岩区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
杨振奇
郭建英
秦富仓
田秀民
刘艳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
蒋涛
谢炎敏
陈志彪
陈志强
陈俊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红砂岩侵蚀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减流减沙效应
段剑
王凌云
肖胜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边坡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
苏涛
张兴昌
王仁君
唐美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