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冉大川
姚文艺
+2 位作者
吴永红
李雪梅
吕锡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
沙
变化
林草植被
减洪减沙效应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冉大川
姚文艺
吴永红
李雪梅
吕锡芝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机理"(2011CB40330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成因分析"(2006BAB06B01-04)
文摘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关键词
水
沙
变化
林草植被
减洪减沙效应
延河流域
Keywords
water and sediment variation
forest-grass vegetation
effect of reducing flood and sediment reduction
Yanhe basin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冉大川
姚文艺
吴永红
李雪梅
吕锡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