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量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尚海鑫 胡春宏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美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量参数。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和突变点检验法确定输沙量变化的3个典型时期:Per1(1960—1986年)、Per2(1987—1999年)和Per3(2000—2015年);计算了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对该流域不同时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0—2015年皇甫川流域降雨强度超过25 mm/d的降雨减少,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M—K检验Z<0,p<0.01);(2)因水土保持引起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当Per3与Per1时期中有相似降雨量的年份,Per3时期这些年份的输沙量比Per1时期显著减少,减小范围为50.2%~98.6%;(3)1987—1999年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3.0%和38.4%,2000—2015年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5%,69.8%和18.7%。研究结果定量计算了降雨量变化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流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有助于阐明黄河中游沙量锐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水土保持 径流量 减沙贡献率 皇甫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与未来可拦沙年限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呼媛 鲁克新 +3 位作者 李鹏 李占斌 杨媛媛 马勇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共8页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计算模型,计算了延河流域骨干坝逐年拦沙量与减沙贡献率,预测了骨干坝未来可拦沙年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延河流域骨干坝年均拦沙量持续增加,2000—2011年多年平均拦沙量为401万t/a,达到最大值;人类活动是延河流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1997—2005年和2006—2011年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减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和84.98%;骨干坝拦沙量在人类活动减沙量中的占比呈减小趋势,1997—2005年占比24.67%,2006—2011年占比7.46%;截止2019年,延河流域62%的骨干坝未来拦沙年限为30年以内,并且北部骨干坝未来可拦沙能力大于南部骨干坝。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与布局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 骨干坝 量反推 减沙贡献率 可拦年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单敏尔 李志晶 +1 位作者 周银军 孙贵洲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基于流域内1956-2018年长序列实测径流泥沙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不同时段变化规律,确定了减沙的主要因素,进而采用产沙函数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量化计算各因素对减沙的贡献比并对比例变化进... 基于流域内1956-2018年长序列实测径流泥沙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不同时段变化规律,确定了减沙的主要因素,进而采用产沙函数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量化计算各因素对减沙的贡献比并对比例变化进行了简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际间输沙量呈减小的趋势,年内泥沙输移量的减少主要集中于汛期。1993年和2003年分别为减沙趋势显著增强的起始年份和泥沙序列减沙速率持续加快的突变点。1993年以来,水库拦沙的减沙贡献量超过50%。今后较长时期水库拦沙仍将是主导性减沙因素,近期水保工程和降水的减沙比重分别有所上升和下降,预计之后将分别有所下降和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入库 变化规律 驱动因素 变化趋势 趋势检验 减沙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