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凯 刘冰 +7 位作者 谢英荷 李廷亮 张奇茹 李顺 窦露 柳玉凤 纪美娟 姜丽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为明确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结合地膜覆盖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地冬小麦减施氮肥及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 为明确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结合地膜覆盖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地冬小麦减施氮肥及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4种处理,分析了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5年冬小麦产量构成情况、土壤水分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减氮测控施肥较农户模式在减少氮肥施用量46.9%,平衡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冬小麦年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分别增加4.4%,4.0%和4.3%,氮肥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和120.3%,同时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分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2)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覆膜种植,地膜覆盖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加13.8%~23.9%和7.1%~10.1%,氮肥收获指数提高1.7%~3.5%,偏生产力提高21.7%~41.4%,生理效率降低8.7%~16.8%,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2.4%~39.2%和19.3%~37.1%。地膜覆盖良好的水肥调节作用使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较不覆膜分别增加21.0%,39.2%,18.2%,4.7%和23.5%,40.3%,27.6%,7.0%。因此,为了实现小麦增产和肥料增效,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与地膜覆盖措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可以在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覆膜 黄土旱塬 冬小麦 产量构成 水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健永 刘菲 +6 位作者 王楚涵 张慧芳 曹寒冰 李廷亮 洪坚平 孟会生 谢钧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081-1087,共7页
旨在通过研究减氮覆膜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阐明减氮覆膜处理下黄土旱塬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机制,从而为提高土壤质量、优化区域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连续7 a减氮覆膜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 旨在通过研究减氮覆膜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阐明减氮覆膜处理下黄土旱塬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机制,从而为提高土壤质量、优化区域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连续7 a减氮覆膜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设农户施肥(FP)、减氮测控施肥(MF)、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RF)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FH)4个处理,采集耕层(0~20 cm)非扰动的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2.000、0.250~2.000、0.053~0.250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的分布比例和稳定性(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有机碳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固持特征。结果表明,同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降低了SOC含量,降幅为12.2%;而FH处理显著提高了SOC含量,增幅为8.4%。MF和RF处理均显著提高了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的分布比例,增幅为21.7%~39.6%,而显著降低了粉黏粒组分(<0.053 mm)的分布比例,降幅为17.3%~31.7%;且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053~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分布比例,但除RF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显著提高了MWD和GMD值,增幅分别为8.3%~10.1%和15.0%~23.8%,以FH处理的提高效果最明显。结合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与SOC含量的冗余分析结果发现,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对SOC含量贡献最大,解释率高达62.8%(P<0.05)。综合来看,平膜穴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结构稳定性,且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固存主要受0.250~2.000 mm粒径团聚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覆膜 有机碳 湿筛法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团聚体 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姜丽伟 李廷亮 +6 位作者 谢英荷 张奇茹 刘凯 曹静 邵靖琳 王嘉豪 吕卓呈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连续2 a(2016—2018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农户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模式相比,在减少氮素40%左右... 通过连续2 a(2016—2018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农户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模式相比,在减少氮素40%左右、适当增加磷钾肥投入的情况下,减氮测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经济效益并无明显降低,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减氮测控施肥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均可有效降低0~200 cm土壤中硝态氮残留,且0~40 cm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垄膜沟播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旱塬麦田科学合理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覆膜 小麦产量 土壤硝态残留 土壤有效磷 土壤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