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减氮增效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二影 秦岭 +2 位作者 黎飞飞 杨延兵 管延安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谷子抗旱耐瘠,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谷子规模化、集中化的生产,氮肥投入过多降低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和谷子品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发集成了T/SAASS 30—2022... 谷子抗旱耐瘠,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谷子规模化、集中化的生产,氮肥投入过多降低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和谷子品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发集成了T/SAASS 30—2022《谷子减氮增效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该规程规定了谷子减氮增效绿色生产中氮高效品种的选择、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减氮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要求,适用于谷子减氮增效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减氮增效 绿色生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苕子-玉米套作体系减氮增效技术模式
2
作者 秦文利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0期128-128,共1页
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季节性休耕形成的冬春闲田降水资源浪费、玉米生产中过量施氮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建立毛叶苕子-玉米套作体系减氮增效技术模式,能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实现化肥有机替代,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利于玉米生产的减氮、降... 针对河北省冬小麦季节性休耕形成的冬春闲田降水资源浪费、玉米生产中过量施氮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建立毛叶苕子-玉米套作体系减氮增效技术模式,能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实现化肥有机替代,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利于玉米生产的减氮、降耗、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减氮增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寒地大豆应用钼酸铵减氮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非 杨广川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了尽快实现化肥使用负增长的目标,顺应减肥增效、生态环保发展的新趋势,在大豆钼酸铵拌种的基础上,进行减氮增效试验研究。经过2年的试验,初步确定了大豆应用钼肥以后氮肥的最佳使用量(氮肥纯量52.5kg/hm^(2)),并在2022年采用田间示... 为了尽快实现化肥使用负增长的目标,顺应减肥增效、生态环保发展的新趋势,在大豆钼酸铵拌种的基础上,进行减氮增效试验研究。经过2年的试验,初步确定了大豆应用钼肥以后氮肥的最佳使用量(氮肥纯量52.5kg/hm^(2)),并在2022年采用田间示范方法,进一步验证大豆应用钼肥减氮增效技术的可行性,探索出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化肥减量的途径。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块中等肥力情况下,每千克种子用钼酸铵2g拌种、氮肥纯量52.5kg/hm^(2)处理3年较对照增产6.8%以上,通过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了大豆应用钼酸铵减氮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生物固 减氮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长军 李建英 +4 位作者 吴耀坤 于吉东 马兰 李俊 关大伟 《大豆科技》 2021年第5期10-13,共4页
为探究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大豆植株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减氮增效的施肥方式,在2021年设置3种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T2:根瘤菌和包衣剂按1:1混合拌种,氮肥用量较T1减施30%,磷钾肥同T1;... 为探究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减氮增效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大豆植株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减氮增效的施肥方式,在2021年设置3种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T2:根瘤菌和包衣剂按1:1混合拌种,氮肥用量较T1减施30%,磷钾肥同T1;T3:根瘤菌、促生菌、包衣剂按1:1:1混合拌种,氮肥用量较T1减施30%,磷钾肥同T1),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植株盛花期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3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值最高,T3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T3与T1处理差异显著(P<0.05);T1、T2、T3处理百粒重差异不显著;T3处理产量为2628.9 kg/hm^(2),较T2和T1处理分别增加3.78%、6.70%,T3与T1处理差异显著(P<0.05);产量与单株粒数极显著相关(r=1.00,P<0.01),产量与根瘤鲜干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正向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包衣,同时氮肥减施30%通过增加单株粒数等性状提高大豆产量,是该地区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促生菌 减氮增效 显著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玉米减氮增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欢 李扬 +5 位作者 杨清夏 吴开贤 何澍然 赵平 张小卓 龙光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7-975,共9页
【目的】探讨缓释尿素减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为缓释氮肥在玉米减氮增效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在常规施氮(普通尿素,施氮250 kg/ha)基础上,设减氮20%和40%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基... 【目的】探讨缓释尿素减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为缓释氮肥在玉米减氮增效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在常规施氮(普通尿素,施氮250 kg/ha)基础上,设减氮20%和40%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基于土壤氮供应和植株氮吸收动态、光合特征、氮同化关键酶活性及产量构成,评价缓释氮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减氮增效潜力。【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20%处理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增加了收获指数(P<0.05,下同);而减氮40%后玉米显著减产20.6%~22.5%;各减氮处理均导致地上部氮吸收量显著降低,减氮20%缓释尿素处理各生育期的地下部氮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减氮20%处理显著增加了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氮利用效率;减氮40%处理的氮吸收总量、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下降。氮同化酶中谷氨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对减氮敏感,活性分别显著降低18.6%~61.0%和13.8%~29.7%。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4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苗期除外);减氮20%处理显著增加了各生育期的铵态氮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生物量、收获指数、氮吸收总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氮利用率及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秃尖长、谷氨酸合成酶及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的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谷氨酸脱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谷草转氨酶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20%后,施用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均可维持玉米产量,而减氮40%后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无显著的减氮增效优势。导致减氮后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氮吸收总量、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减氮增效 玉米产量 肥表观利用率 同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显兵 唐建鹏 +3 位作者 秦吉洋 翟付凤 潘燕 陈京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41-144,共4页
为探究适宜仪征丘陵山区杂交籼稻侧深施肥机插密度和减氮增效模式,设置株距16和18 cm 2个处理,以常规撒肥为对照,减氮10%,分别侧深施缓控释肥和普通肥,同时减少施肥次数,考察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杂交籼稻Y两优1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 为探究适宜仪征丘陵山区杂交籼稻侧深施肥机插密度和减氮增效模式,设置株距16和18 cm 2个处理,以常规撒肥为对照,减氮10%,分别侧深施缓控释肥和普通肥,同时减少施肥次数,考察不同栽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杂交籼稻Y两优1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氮10%的情况下,侧深施肥和缓控释肥搭配使用,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增加分蘖和有效穗,后期每穗粒数也有进一步提高,单产明显提升。在相同施肥模式下,株距18 cm的处理单产和净收益均高于株距16 cm的处理。在减氮10%条件下机插秧侧深施缓控释肥+孕穗肥模式可取得较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可节省50%的施肥人工成本,提高单产6%以上,增加净收益40%以上。侧深施缓控释肥,可减少施肥量和使用频率,缓解劳动力紧张,省时省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水稻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侧深施肥 密度 产量 减氮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土壤污染障碍与减氮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跃飞 陶加乐 +2 位作者 李彬 靳辉勇 徐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75-78,119,共5页
为科学指导设施土壤的管理,保证土壤有足够产出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对宿豫区典型的设施土壤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电导率以及部分有效性养分和水溶性盐分离子含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pH为5.62... 为科学指导设施土壤的管理,保证土壤有足够产出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对宿豫区典型的设施土壤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电导率以及部分有效性养分和水溶性盐分离子含量。结果表明,设施土壤pH为5.62~6.35,土壤发生明显的酸化现象;土壤电导率(EC)为0.66~5.44 mS/cm,多数土壤EC值均超出了一般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71~21.95 g/kg,难以满足设施作物高产的需求。土壤速效氮含量为32.8~711.7 mg/kg,总体水平偏高,变异系数达到88.1%,氮肥施用很不平衡;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0.1~100.9 mg/kg,基本能满足高产需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1.7~517.5 mg/kg,平均为203.4 mg/kg。土壤水溶性钾、钠、钙、镁平均含量分别为100.2、1672.7、1461.9和1204.3 mg/kg,镁/钾电荷比平均40.9,导致土壤相对缺钾的问题比较突出;土壤水溶性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平均含量分别高达2781.7、1252.0和1223.8 mg/kg,都有可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有效硼、钼、锰平均含量分别为0.37、0.19和6.68 mg/kg,分别处于缺乏、中等、中等水平。减氮对甘蓝生物学和经济产量均没有明显影响,底施平衡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甘蓝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减氮对甘蓝含氮率和累计吸氮量均有减少的趋势;底施平衡肥和减氮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电导率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土壤 土壤肥力 土壤障碍 减氮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韭菜减氮增效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跃飞 李彬 +3 位作者 陶加乐 祁石刚 曹影 徐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38-42,共5页
土壤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硝酸盐积聚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不同作物氮肥合理施肥模式与施用量,对于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探寻本地韭菜减氮增效潜力,在等量施用中微量元素平衡... 土壤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土壤硝酸盐积聚为主要障碍因子。研究不同作物氮肥合理施肥模式与施用量,对于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探寻本地韭菜减氮增效潜力,在等量施用中微量元素平衡肥的条件下,设置常规施肥(减氮0%)和减氮25%、50%、75%、100%几个施氮水平,观测韭菜生长情况、产量与品质指标以及土壤基本化学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减氮比例的提高,韭菜株高、茎宽、叶宽、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韭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V_(C)、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则有所增加。其中,以减氮75%处理效果最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可增产125.8%,对应增收率为14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减氮增效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冬小麦与夏大豆轮作减氮增效生产技术
9
作者 何秋艳 张鲁 魏凯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9期142-144,共3页
以鲁西南地区为背景,聚焦冬小麦与夏大豆轮作体系下的减氮增效技术。通过对实验材料、区域条件、各项技术的分析及结果探讨,构建了“秸秆还田-减氮控量-智能化决策”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周年氮足迹减少、小麦单产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提... 以鲁西南地区为背景,聚焦冬小麦与夏大豆轮作体系下的减氮增效技术。通过对实验材料、区域条件、各项技术的分析及结果探讨,构建了“秸秆还田-减氮控量-智能化决策”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周年氮足迹减少、小麦单产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提升及单位产量碳足迹降低等多重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 冬小麦 夏大豆 减氮增效 智能化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水稻土上双季稻氮素减施增效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萌 李委涛 +3 位作者 刘佳 刘明 江春玉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5-691,共7页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化肥零增长战略,各种减肥增效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索在红壤地区双季稻种植模式下减氮增效的方法。在江西省典型的红壤水稻土上,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量下的...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化肥零增长战略,各种减肥增效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索在红壤地区双季稻种植模式下减氮增效的方法。在江西省典型的红壤水稻土上,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量下的农民习惯施氮(C1)、减氮30 kg/hm_2下分次施氮(C2)、减氮30 kg/hm_2下20%缓释尿素一次施用(H1)、减氮30 kg/hm_2下50%缓释尿素一次施用(H2)和减氮30 kg/hm_2下80%缓释尿素一次施用(H3)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C2、H1、H2和H3处理在早晚稻上比C1处理减施氮素30 kg/hm_2的情况下,产量、秸秆生物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除CK外,其他处理植株吸氮总量和氮收获指数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3年后各处理的土壤全氮和速效养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C2、H1、H2和H3处理的氮肥偏肥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都显著高于C1处理(P<0.05),其中C2、H1、H2和H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6季平均分别提升了19.0%、17.8%、19.9%和24.5%,而氮肥吸收利用率6季平均分别提升了61.7%、44.9%、57.3%和72.3%。而C2处理的氮肥偏肥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与H1、H2和H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次施氮和施用缓释尿素两种方法均是红壤水稻土上减氮增效的有效方法。减氮30 kg/hm_2下,普通尿素配合施用20%比例的缓释尿素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而施用更高比例的缓释尿素(50%和80%)并不会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综合考虑成本,一次性施用20%的缓释尿素是更为切实可行的减氮增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增效 缓释尿素 水稻产量 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氮高效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文芳 高聚林 +5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苏治军 刘剑 王富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40,共8页
为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减量对氮高效玉米田土壤养分的作用效果,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减量施用为主区,品种为副区,主处理为C1(CK,纯N 300 kg/hm^(2))、C2(生物炭3000 kg/hm^(2)+纯N 300 kg/hm^(2))、C3(生物炭3000 kg/hm^(2)+纯N 255 kg/... 为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减量对氮高效玉米田土壤养分的作用效果,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减量施用为主区,品种为副区,主处理为C1(CK,纯N 300 kg/hm^(2))、C2(生物炭3000 kg/hm^(2)+纯N 300 kg/hm^(2))、C3(生物炭3000 kg/hm^(2)+纯N 255 kg/hm^(2))、C4(生物炭3000 kg/hm^(2)+纯N 210 kg/hm^(2))、C5(生物炭3000 kg/hm^(2)+纯N 165 kg/hm^(2)),副处理为氮高效品种郑单958(ZD)和氮低效品种农华101(NH)。结果表明,生物炭结合氮肥减量有利于降低土壤pH值,提高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积累量,各养分含量在土层间存在差异,且氮高效玉米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氮低效玉米土壤。其中,C3处理有机质含量较CK显著提高3.57%,C2、C4、C5全氮含量提高4.42%、4.42%、8.85%,C2、C3全磷含量提高7.25%、10.14%,C3全钾含量提高4.49%,C2、C3、C5速效氮含量提高16.08%、7.22%、26.18%,速效磷含量仅C4提高67.32%,速效钾含量C4、C5提高8.57%、11.36%,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210、255 kg/hm^(2)配施土壤质量指数较高,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较显著,是高产氮高效玉米栽培中减氮增效的推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炭 土壤养分 产量 减氮增效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措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12
作者 李建强 魏倩倩 +2 位作者 刘晓霞 张均华 朱春权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6,共9页
为探究适合杭嘉湖地区的新型肥料和适宜肥料用量,本研究选取3种新型肥料,以平湖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适合当地水稻优质高产的新型肥料,并进行减氮增效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茂施缓释肥能显著(P<0.05)... 为探究适合杭嘉湖地区的新型肥料和适宜肥料用量,本研究选取3种新型肥料,以平湖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适合当地水稻优质高产的新型肥料,并进行减氮增效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茂施缓释肥能显著(P<0.05)提高水稻的干重和氮肥利用率,并通过提高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茂施缓释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提高了脲酶和氨单加氧酶的活性,以及对应功能基因的丰度,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茂施缓释肥减氮10%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素利用率且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综上所述,施加茂施缓释肥可在常规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减氮10%,从而达到水稻减氮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施缓释肥 减氮增效 水稻 素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聪聪 张羽丰 +2 位作者 王萍 杨文迪 谢付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3期23-2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逐步增加,化肥使用量也逐步加大。但是过量施肥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土壤环境和小麦品质与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耕地,有必要改进化肥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加快...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逐步增加,化肥使用量也逐步加大。但是过量施肥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土壤环境和小麦品质与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耕地,有必要改进化肥施肥方式和施肥技术,加快新型化肥研发和生产,从而提升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本文以小麦生产中用量最多的氮肥为着眼点,综述当前小麦生产中不同优化施氮措施对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和未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推进小麦减氮增效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化施 肥料利用率 减氮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肥还田对冬季油菜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杨兆春 蔺以柱 +2 位作者 段盛亮 熊德新 郑家茂 《云南农业》 2023年第7期78-81,共4页
为探索种植、养殖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猪粪肥替代化肥利用效果,以减少油菜生产的化肥用量,实施猪粪肥还田对冬季油菜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肥4.5 t/hm^(2)替代15%的氮肥时,油菜可获得较高产量,单产为3330 kg/hm^(2),... 为探索种植、养殖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猪粪肥替代化肥利用效果,以减少油菜生产的化肥用量,实施猪粪肥还田对冬季油菜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肥4.5 t/hm^(2)替代15%的氮肥时,油菜可获得较高产量,单产为33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E、B)。施用猪粪肥9 t/hm^(2)替代30%的氮肥时,单产为3100 kg/hm^(2),与常规施肥、化肥优化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用猪粪肥替代30%的氮肥对当季产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猪粪肥还田 油菜减氮增效 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