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减摩润滑剂在发动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史佩京 许一 +2 位作者 徐滨士 Louise Drake Bryan Draper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75,共3页
利用合成和复配技术制备了纳米减摩润滑剂,采用LPW4型柴油发动机考察了该润滑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纳米润滑剂对油品理化指标和减摩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纳米润滑剂改善发动机油压、油耗和尾气排放等外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62... 利用合成和复配技术制备了纳米减摩润滑剂,采用LPW4型柴油发动机考察了该润滑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纳米润滑剂对油品理化指标和减摩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纳米润滑剂改善发动机油压、油耗和尾气排放等外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620 h的可靠性发动机试验,纳米润滑剂中金属元素Fe含量较专用机油降低了47.8%,机油压力提高了15.8%,说明纳米润滑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润滑性能;与专用机油相比,纳米润滑剂的燃油消耗降低了3.6%,发动机的尾气颗粒含量降低了26.7%,排放烟度降低了51.3%,说明纳米润滑剂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环保特性。这是由于纳米润滑剂充分利用了纳米特性和多种功能添加剂的复合协同功效,提升了传统润滑油的减摩润滑性能和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减摩润滑 柴油发动机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减摩润滑剂改善汽油/柴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史佩京 许一 +2 位作者 于鹤龙 刘谦 徐滨士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16,共4页
利用合成和复配技术制备了新型减摩润滑剂,采用WD615型柴油发动机和C698QA型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全速全负荷的加速强化台架试验和300摩托小时的可靠性台架试验,考察了该润滑剂作为CD 15W/40和SF 10W/30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功率、扭矩、机械... 利用合成和复配技术制备了新型减摩润滑剂,采用WD615型柴油发动机和C698QA型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全速全负荷的加速强化台架试验和300摩托小时的可靠性台架试验,考察了该润滑剂作为CD 15W/40和SF 10W/30机油添加剂对发动机功率、扭矩、机械损失、油耗等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减摩润滑剂在改善车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与CD 15W/40机油相比,该润滑剂能够使柴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分别提高2.1%、2.0%,降低机械损失4%,节省油耗达1.8%;与SF 10W/30机油相比,使用新型减摩润滑剂后的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升高了6.1%和2.0%,油耗降低了6.0%。这是由于该润滑剂充分利用了配方中多种功能添加剂的单剂特性和复合协同功效,提升了传统润滑油的减摩润滑性能和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摩润滑 动力性能 汽油/柴油发动机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层状聚乙烯醇水凝胶润滑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摩擦性能研究
3
作者 袁浩航 赵晓铎 +5 位作者 赵蔚祎 理仁杰 叶谦 刘淑娟 于波 麻拴红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2-1601,共10页
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视为理想的软骨替代材料,但其单一结构难以满足实际应用复杂工况的需求.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骨端表面的结缔组织,独特的层状结构及表面状态使其具有优异的润滑功能.受关节软... 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视为理想的软骨替代材料,但其单一结构难以满足实际应用复杂工况的需求.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骨端表面的结缔组织,独特的层状结构及表面状态使其具有优异的润滑功能.受关节软骨复合结构及其润滑机制启发,本文中基于界面分子链渗透互穿和多次溶剂交换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润滑性能的仿生层状PVA水凝胶.首先将PVA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获得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高质量分数溶液用于制备承载基底.随后向低质量分数PVA溶液中加入多糖润滑物质(羧甲基壳聚糖,CMCS),原位浇筑到承载基底表面以构建润滑层,通过多次溶剂交换实现层状凝胶整体结构强韧化.通过调控溶剂交换时间和CMCS添加量实现仿生层状PVA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和润滑性能的优化,明确表面模量与摩擦性能之间的关系.与具有单一网络结构的PVA水凝胶相比,该仿生层状水凝胶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在长时间测试(往复循环36000次)中保持稳定(摩擦系数<0.05),研究结果为设计PVA基水凝胶润滑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层状水凝胶 仿生设计 减摩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润滑减摩机理数值分析
4
作者 任璞 赵章行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12期72-75,86,共5页
作为内燃机的核心部件,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摩擦磨损不仅影响内燃机使用寿命,还会增加油耗,影响排放。基于流体润滑理论,综合挤压膜雷诺方程、膜厚方程及周期边界条件,建立活塞-缸套之间润滑油膜的控制方程。针对耦合织构之间润滑油流场特... 作为内燃机的核心部件,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摩擦磨损不仅影响内燃机使用寿命,还会增加油耗,影响排放。基于流体润滑理论,综合挤压膜雷诺方程、膜厚方程及周期边界条件,建立活塞-缸套之间润滑油膜的控制方程。针对耦合织构之间润滑油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活塞-缸套间耦合织构在流体动压、空化效应以及瞬态涡流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表面微织构 润滑减摩 瞬态涡流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ron-containing copolymers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ubricant additives
5
作者 Hua Xue Fengchun Liang +4 位作者 Weili Yang Qun He Meirong Cai Feng Zhou Weifeng B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bout limiting harmful emissions has necessitated sulfur-and phosphorus-free green lubricant additives.Although 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s green lubri...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bout limiting harmful emissions has necessitated sulfur-and phosphorus-free green lubricant additives.Although 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as green lubricant additives,their macromolecular analogs have been rarely considered yet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ubricant additives.In this work,a series of boron-containing copolym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stearyl methacrylate and isopropenyl boronic acid pinacol ester with different feeding ratios(S_(n)-r-B_(m),n=1,m=1/3,1,2,3,5,9).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of S_(n)-r-B_(m)(n=1,m=1/3,1,2,3,5)are readily dispersed in the PAO-10 base oil and form micelle-like aggregates with hydrodynamic diameters ranging from 9.7 to 52 nm.SRV-IV oscillating reciprocating tribological tests on ball-on-flat steel pair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base oil of PAO-10,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wear volumes of the base oil solutions of S_(n)-r-B_(m)decrease considerably up to 62%and 97%,respectively.Moreover,the base oil solution of S_(1)-r-B_(1)exhibits an excellent load-bearing capacity of(850±100)N.These superior lubricating properties ar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protective tribofilms comprising S_(n)-r-B_(m),boron oxide,and iron oxide compounds on the lubricated steel surface.Therefore,the boron-containing copolymers can be regarded as a novel class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ubricating oil macroadditives for efficient friction and wear reduction without sulfur and phosphorus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and wear reduction lubricant additives boron-containing copolymers POLY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固体自润滑保持架材料的研究
6
作者 孙永安 郭辉 +1 位作者 李县辉 王旭红 《轴承》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36,共3页
阐述了高真空固体自润滑保持架材料的制造方法、物理性能、摩擦磨损特性及固体润滑剂MoS2 和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并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了滚动轴承寿命试验 ,结果表明保持架综合性能良好 ,符合高真空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保持架 固体润滑减摩材料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类型对摩擦副减摩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章行 龙威 +1 位作者 任璞 雷基林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目前对表面织构润滑减摩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为研究不同织构类型所适用的最佳工况,以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均雷诺方程及周期边界条件,建立织构条件下平面摩擦副润滑油膜的控制方程。通过试验测试结合流场分析,明... 目前对表面织构润滑减摩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为研究不同织构类型所适用的最佳工况,以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均雷诺方程及周期边界条件,建立织构条件下平面摩擦副润滑油膜的控制方程。通过试验测试结合流场分析,明确表面均布凹坑型微织构和斜槽型微织构的润滑减摩机制。进一步对比坑-槽复合型织构和槽-槽耦合对摩时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从转速和载荷的角度明确适合各织构类型的最优工况。研究发现:斜槽型织构具有更优的减摩效果,并在负载100 N时摩擦因数最优,转速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凹坑型织构和复合型织构在80 N载荷下减摩效果最佳,在350 r/min时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耦合槽型织构在低承载时摩擦因数低于单斜槽织构(最大相差10.2%),转速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小。针对几种织构类型所适应的最优工况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工况下的织构类型的选择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不同类型 润滑减摩 最优工况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类型对活塞润滑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璞 赵章行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活塞-缸套间的润滑性能可以有效改善整机的动力性和经济型。从流体润滑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流场特性分析,结合雷诺方程和膜厚方程,比较了相同深度的圆形凹坑织构和三角形凹坑织构对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之间的润滑... 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活塞-缸套间的润滑性能可以有效改善整机的动力性和经济型。从流体润滑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流场特性分析,结合雷诺方程和膜厚方程,比较了相同深度的圆形凹坑织构和三角形凹坑织构对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之间的润滑减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凹坑微织构较三角形微织构可以产生更明显的动压减摩效应,而三角形凹坑微织构对润滑油膜内产生的空化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对比圆形织构和三角形织构的承载力和摩擦系数发现:三角形织构形成的承载能力整体小于圆形凹坑微织构下的承载能力,在前半个周期约为圆形织构的68%,在后半个周期内约为圆形织构的82%;相同工况下,圆形织构的摩擦系数约为三角形微合织构的30%~50%,在上下止点处两者的摩擦系数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织构类型 润滑减摩 承载力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