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胀土边坡换填加固稳定性与减排性研究
1
作者 苏贤 余代广 +2 位作者 周煜 张飞 朱玉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了探究裂隙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提高加固处理方案的碳减排性,基于极限平衡法构建考虑裂隙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并采用过程分析法构建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碳减排评估方法。通过对压实黏土、掺和消石灰及掺和水泥... 为了探究裂隙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提高加固处理方案的碳减排性,基于极限平衡法构建考虑裂隙影响的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并采用过程分析法构建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碳减排评估方法。通过对压实黏土、掺和消石灰及掺和水泥三种常见加固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方式对边坡稳定性和碳减排特性的影响。结合植物光合作用提出植被固碳的生态护坡方案,并预测其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换填深度每增加1m,安全系数平均提高约20%;大气影响深度每增加1m或坡率每增加0.1,边坡稳定性降低约15%~20%;掺和消石灰换填在提升边坡稳定性和减排性能方面表现最佳,掺水泥换填虽能提高稳定性,但伴随较高碳排放;不同植物对应不同的净零排放时间,选择百喜草作为生态护坡植物,最短15年便可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换填加固 裂隙发育 极限平衡法 减排评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生命周期碳减排研究
2
作者 戴聪 王佳昕 罗智星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深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效应,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在建筑行业,近年来低碳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而对应于低碳建筑的碳减排效应评价方法目...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深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效应,节能减排已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在建筑行业,近年来低碳建筑逐渐发展起来,而对应于低碳建筑的碳减排效应评价方法目前的研究较少,使用最多的评价方法是参照建筑法和基准建筑法。因此主要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并以西安某超低能耗小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幼儿园建筑为例,使用参照建筑法和基准建筑法两种评价方法对这3类建筑进行生命周期碳减排效应的评估。通过对比最终结果,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为未来低碳建筑甚至零碳建筑的节能减排效应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评估方法 参照建筑法 基准建筑法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云物元模型的云南省农田碳减排能力综合评估
3
作者 陈文婷 张紫涵 王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55,共12页
为探究云南省各市(州)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潜力,基于2011-2020年云南省各市(州)农田碳排放相关面板数据,从能源因素、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3个方面建立农田碳减排能力指标体系,使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引入集对分析,云物元... 为探究云南省各市(州)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潜力,基于2011-2020年云南省各市(州)农田碳排放相关面板数据,从能源因素、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3个方面建立农田碳减排能力指标体系,使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引入集对分析,云物元耦合模型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算法,对云南省农田碳减排能力和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评估结果表明:(1)云南省农田碳减排能力空间布局呈现东南强、西南弱,东西中等的格局,其中产业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产值是影响农田碳减排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2)在农田碳减排能力发展态势分析中发现,云南省整体呈现负向发展态势。通过明确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发展现状与识别重点调控地区,因地制宜规划并制定降低农田碳排放的产业布局与耕种管理措施,为云南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碳能力评估 集对分析 云物元模型 低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跃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188-190,共3页
该文在充分考虑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引入能够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结合的云理论,并运用基于云理论的云重心评价法对清河流域2005—2007年和2008—2010年2个阶段的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水... 该文在充分考虑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引入能够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结合的云理论,并运用基于云理论的云重心评价法对清河流域2005—2007年和2008—2010年2个阶段的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0年的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管理水平与2005—2007年相比有很大提高,但是距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而云重心评价法作为一种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的数学工具,能够合理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对流域水环境管理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理论 云重心评价法 总量绩效评估 清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技术及投资减排成效评估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士宁 马志远 +4 位作者 杨方 刘昌义 谭新 侯方心 张骞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4期328-338,共11页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电力部门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和挑战。首先梳理提出电力部门减排技术总体框架;其次,分析全球及重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路径,并提出可再生能源投资减排成效评估方法,分析全球及重点区域或国家2010—2018年间可... 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电力部门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和挑战。首先梳理提出电力部门减排技术总体框架;其次,分析全球及重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减排路径,并提出可再生能源投资减排成效评估方法,分析全球及重点区域或国家2010—2018年间可再生能源投资减排成效;最后量化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情景下满足《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研究发现,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出现一定波动;水电单位投资减排成效显著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为实现《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累积投资需要达到19.3万亿美元,投资增速相比当前至少需要翻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电力部门 技术 可再生能源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D-ND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区的碳减排潜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蔚镇 刘超 许鹏 《住宅科技》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LEED-N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针对社区的低碳设计评价标准(体系),该标准将社区分为精明选择与连接、邻里模式及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和建筑、创新和设计过程等四个分项予以评估,通过权重加分的方法来获得每一个社区的得分。文章... LEED-N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针对社区的低碳设计评价标准(体系),该标准将社区分为精明选择与连接、邻里模式及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和建筑、创新和设计过程等四个分项予以评估,通过权重加分的方法来获得每一个社区的得分。文章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住区,定量分析其采用LEED-ND标准后CO2碳排放的减少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设计,采用LEED-ND标准要求设计能够实现约20%的减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住区 LEED—ND碳定量评估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航电枢纽运营期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以江西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工程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平 谭晓雨 +2 位作者 黄全胜 赵红 王人洁 《中国能源》 2021年第11期67-72,共6页
航电枢纽工程是我国促进水运发展、优化电力结构、拉动地方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基础设施。本文聚焦江西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工程运营期,在科学界定航电枢纽的排放边界和合理选定相关排放系数的基础上,提出工程运营期能源消耗和碳排... 航电枢纽工程是我国促进水运发展、优化电力结构、拉动地方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基础设施。本文聚焦江西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工程运营期,在科学界定航电枢纽的排放边界和合理选定相关排放系数的基础上,提出工程运营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核算方法,并测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梳理工程运营期节能降碳技术和节能减排潜力分析,提出工程运营期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开发及碳资产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电枢纽工程 运营期 节能降碳 放核算 潜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瓦多推进水电开发和申请碳减排项目
8
作者 赵黎 《水利水电快报》 2009年第10期34-34,36,共2页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萨尔瓦多的一项国策。目前正在推进埃尔查帕拉尔水电工程,该工程及11月5日微型水电工程被提名为清洁发展机制下候选的碳减排项目。为了开发利用伦帕河、帕斯河和托罗拉河的水电蕴藏量,...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萨尔瓦多的一项国策。目前正在推进埃尔查帕拉尔水电工程,该工程及11月5日微型水电工程被提名为清洁发展机制下候选的碳减排项目。为了开发利用伦帕河、帕斯河和托罗拉河的水电蕴藏量,萨尔瓦多近期规划了更多的水电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工程 减排评估 项目审批 萨尔瓦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20峰会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萌斐 罗坤 樊建人 《能源工程》 2022年第3期50-58,共9页
采用本地化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对杭州市G20峰会保障期间空气质量进行了多种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评估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管控措施的改善效果进行分区域、分行业的效果分担研究,并结... 采用本地化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对杭州市G20峰会保障期间空气质量进行了多种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评估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管控措施的改善效果进行分区域、分行业的效果分担研究,并结合2015年排放源清单及气象条件分析了气象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结果表明:G20保障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杭州市会期空气质量,会期前采用的应急措施也行之有效;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改善主要来自于杭州本地的污染管控,但对长三角地区进行管控也是必要的;重点行业的管控对改善PM2.5污染状况非常重要;气象条件对杭州市会期空气质量存在着一定影响,但G20保障期间PM2.5和O_(3)浓度的改善大部分是人为因素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MAQ G20峰会 减排评估 PM2.5 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