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区模拟控排水条件下田面水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减排效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丁孟 杨仁斌 +1 位作者 冯国禄 蔡可兵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22-124,共3页
采用微区模拟施肥后春耕耕整稻田控水减排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分布特征,排水时间及溢流堰排水高度对田面水氮磷的流失和减排效能。结果表明:春耕耕整后,若控制6 cm高排田面水,较常规控制3 cm高排水,可减少排放... 采用微区模拟施肥后春耕耕整稻田控水减排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分布特征,排水时间及溢流堰排水高度对田面水氮磷的流失和减排效能。结果表明:春耕耕整后,若控制6 cm高排田面水,较常规控制3 cm高排水,可减少排放总氮35.76%~72.13%,总磷20.41%~50%。稻田耕整后蓄水6 cm高在第5 d排水比在3 d内排水可减少排放总氮21.22%~55.41%,减少排放总磷67.67%~83.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流失特征 减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桥库区周边农村CDM项目对生物质能利用的效能分析
2
作者 张涛 马建立 +2 位作者 邓小文 孙贻超 赵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41-1544,共4页
于桥库区周边农村有机废弃物的无组织排放对水库的TN、TP的贡献率较高,分别占外部输入的44.8%和19.5%,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以蓟县姚白庄村为实验基地,利用清洁生产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采用有机质厌氧消化... 于桥库区周边农村有机废弃物的无组织排放对水库的TN、TP的贡献率较高,分别占外部输入的44.8%和19.5%,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以蓟县姚白庄村为实验基地,利用清洁生产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采用有机质厌氧消化的工艺,进行了日处理规模为55t的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工程的效能分析。结果表明,姚白庄区内污染物COD减排量为62.1t·a-1,BOD减排量为27.8t·a-1,NH3-N减排量为37.0t·a-1,TP减排量为1.8t·a-1,TN减排量为15.6t·a-1。根据CO2、CH4和N2O3种温室气体的监测结果,得出该项目可以使农村地区温室气体减排效率提高到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机制 有机质污染 厌氧消化 温室气体 生物质能 减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降雨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国禄 龚军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在水稻黄熟期,通过对微区模拟稻田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60,48,17.4 mm/h 3个雨强处理(分别表示为y-b、y-m、y-s)条件下,不同滞水时间的田面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以及总氮、总磷的流失潜能,研究了不同雨强和滞水时间对稻田氮磷的减排... 在水稻黄熟期,通过对微区模拟稻田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60,48,17.4 mm/h 3个雨强处理(分别表示为y-b、y-m、y-s)条件下,不同滞水时间的田面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以及总氮、总磷的流失潜能,研究了不同雨强和滞水时间对稻田氮磷的减排效能。结果表明:(1)在3个雨强处理下,田面水中TN浓度在人工降雨后1 h为最高,y-s的田面水中TN浓度下降迅速;y-m和y-b的田面水积聚量较大,但在第5 d时其TN浓度也迅速下降到最低值。田面水中NH+4-N浓度整体水平较低,NO-3-N浓度总体水平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3个雨强处理的田面水中TP和DP浓度总体上表现为y-b〉y-m〉y-s,呈升-峰值-降的趋势。(3)降雨处理后若延迟排水时间至第5 d,模拟稻田的相对减排效能最大,可减少排放田面水中TN80.44%~94.14%。如延迟稻田排水时间到第3~5 d,y-b和y-m的田面水中TP的减排效能显著,可减少排放田面水中TP 9.95%~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黄熟期 模拟稻田 氮磷 减排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