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的减排有效性评估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文军 谢鹏程 +2 位作者 李崇梅 骆志刚 赵黛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4,共9页
驱动管理对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减排机理和倍差法原理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评价方法,通过碳排放权配额总量松弛度计算、管理对象分别在对照期和实验期的相对减排率... 驱动管理对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减排机理和倍差法原理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评价方法,通过碳排放权配额总量松弛度计算、管理对象分别在对照期和实验期的相对减排率测算比较,建立起机制减排有效性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矩阵,对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机制进行减排有效性的评价和分析,提炼出影响碳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的要素,为国家碳交易机制运行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管理对象具有减排潜力的情况下,如果配额总量供给低于碳排放需求,碳交易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促进减排的作用;当管理对象处于边际减排效应递减阶段时,配额总量的松紧程度对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有效性影响不大;碳交易机制所处经济体的整体碳排放水平和经济结构变化程度对减排有效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碳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有4个关键要素:碳交易机制管理对象的减排潜力大小、配额总量松紧度、碳价水平和经济波动幅度。建议:(1)优先选择减排潜力大的企业进入碳交易机制,对行业的减排潜力进行预评估,根据减排潜力大小设置合理的配额总量;(2)对配额总量设定采取定期评估与调整机制;(3)运用财政或金融手段将碳价维持在合理的价格水平区间内,使其发挥刺激企业采取主动减排行动;(4)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环境状态对碳交易机制的部分要素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以增强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碳交易试点 减排效果评估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低碳试点政策的减排效果及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德勇 李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4,共12页
论文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合理确定了政策实际发挥效果的起始点,利用案例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对低碳试点政策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低碳试点政策的减排机制,并考察了低碳试点政策与工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 论文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合理确定了政策实际发挥效果的起始点,利用案例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对低碳试点政策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低碳试点政策的减排机制,并考察了低碳试点政策与工业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于辽宁、云南、重庆、天津、湖北和广东的碳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抑制陕西的碳排放增加趋势;低碳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的机制主要在于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从微观层面来看,低破试点政策对工业企业具有成本控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减排效果评估 合成控制法 机制 企业经营业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效果评估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洋 唐伟 +5 位作者 杜谨宏 张众志 杜晓惠 薛志钢 孟凡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84-4494,共11页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43.26,20.63,18.36,28.00和47.31万t,2018~2019年秋冬季“2+2...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秋冬季不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减排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43.26,20.63,18.36,28.00和47.31万t,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VOCs,PM_(2.5)和PM_(10)的总减排量分别为16.68,18.11,11.03,17.04和25.33万t.基于此,采用CAMx模型对各项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模拟评估,采取措施后,2017~2018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PM_(2.5)和PM_(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22.69μg/m^(3)(42.67%),33.22μg/m^(3)(37.81%),24.28μg/m^(3)(22.58%)和31.26μg/m^(3)(18.67%),2018~2019年秋冬季“2+26”城市SO_(2),NO_(x),PM_(2.5)和PM_(10)浓度的平均下降量(下降率)分别为9.36μg/m^(3)(26.86%),25.73μg/m^(3)(30.62%),16.38μg/m^(3)(16.09%)和20.43μg/m^(3)(12.33%).2017~2018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_(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散乱污”企业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企业错峰生产>民用散煤替代>燃煤锅炉综合整治,2018~2019年秋冬季各项措施对PM_(2.5)浓度的平均减排效率排序依次为:重点行业升级改造>企业错峰生产>“散乱污”企业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民用散煤替代>燃煤锅炉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城市 空气质量模拟 PM_(2.5) 减排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的大气污染排放变率估算 被引量:8
4
作者 梅梅 徐大海 +1 位作者 朱蓉 王宗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和环境监测站的实测PM2.5浓度数据,利用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研究分析了2个时段单位人口的污染物排放率的变化,以及2013年9月~2019年2月京津冀及周边主要城市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空气污...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和环境监测站的实测PM2.5浓度数据,利用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研究分析了2个时段单位人口的污染物排放率的变化,以及2013年9月~2019年2月京津冀及周边主要城市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秋冬季节污染物的削减力度明显大于春夏季.2014年秋冬季有74.5%城市实现减排,区域平均减排12.6%,减排初见成效;2017年和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大幅减排,其中京津冀区域相对基准年分别减排54.0%和47.7%.长治市在2014~2017年秋冬季排放率均高于基准年,直至2018年冬季始实现减排27.6%;石家庄市排放率变化幅度波动较大,2016年冬季相比2014年冬季增加68.2%,今后区域污染物防控需要重点关注以上2个城市.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典型减排时段的排放率变化方向和幅度,是一种评估气象条件和排放控制措施二者对污染物浓度变化各自作用的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定量评估 大气环境荷载指数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大气污染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