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微耕机扶手架减振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欢 尹宜勇 +5 位作者 王通 王国强 朱文佳 齐林山 李浩 张伯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微耕机的扶手架结构较为简单,在田间作业时会造成扶手架的强烈振动,长时间的强烈振动会给操作者身心带来不适甚至严重伤害,针对此问题,对微耕机扶手架进行了减振设计。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构件,振动问题大多是由于主振动系统自身结构阻... 微耕机的扶手架结构较为简单,在田间作业时会造成扶手架的强烈振动,长时间的强烈振动会给操作者身心带来不适甚至严重伤害,针对此问题,对微耕机扶手架进行了减振设计。对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构件,振动问题大多是由于主振动系统自身结构阻尼的不足导致的。为此,结合微耕机实际情况,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微耕机扶手架上,对动力吸振器进行结构设计并试制样件。最后,对动力吸振器样件的减振效果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安装动力吸振器样件后,其手把处的振动强度在空挡和耕作状态下分别降低了13.9%和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扶手架 减振设计 动力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吊舱复合阻尼减振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瑞瑞 王前进 +2 位作者 何磊 李雅楠 刘先胜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复合阻尼减振技术可以通过内部阻尼材料的能量消耗,实现对振动响应的衰减。针对某机载光电吊舱振动响应过大问题,开展复合阻尼减振设计与分析。综合考虑重量、尺寸、使用环境、衰减效果以确定阻尼材料、敷设区域、厚度、约束刚度等。仿... 复合阻尼减振技术可以通过内部阻尼材料的能量消耗,实现对振动响应的衰减。针对某机载光电吊舱振动响应过大问题,开展复合阻尼减振设计与分析。综合考虑重量、尺寸、使用环境、衰减效果以确定阻尼材料、敷设区域、厚度、约束刚度等。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复合阻尼减振技术可有效降低传递至光电吊舱的振动响应,提升图像效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吊舱 复合阻尼结构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人行玻璃悬索桥人致振动舒适度分析及减振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娟燕 马旭明 +1 位作者 魏汝海 陈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为研究大跨径人行玻璃悬索桥人致振动舒适度及其减振措施,以某跨径180 m的单跨人行玻璃悬索桥为背景,分析该桥的人致振动舒适度,并对其进行减振设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人致荷载敏感模态,计算人... 为研究大跨径人行玻璃悬索桥人致振动舒适度及其减振措施,以某跨径180 m的单跨人行玻璃悬索桥为背景,分析该桥的人致振动舒适度,并对其进行减振设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人致荷载敏感模态,计算人致荷载作用下结构各敏感模态动力响应,并参考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舒适度指标进行舒适度评估;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对该人行桥进行减振设计。结果表明:人行桥共17阶模态在人致振动敏感频率范围内,结构横向振动和竖向振动的敏感频率范围分别为0.5~1.2 Hz和1.25~2.30 Hz;人致荷载作用下结构第13、39、52阶模态超出CL4级舒适度标准,第5、24阶模态超出CL3级舒适度标准;安装MTMD后人行桥各阶敏感模态人致振动均满足CL2级舒适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悬索桥 人致 舒适度评估 敏感模态 MTMD系统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主机排烟管路系统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晓涛 程凭杰 +3 位作者 刘媛 刘赟 黄志武 崔雷雷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1-235,共5页
船舶主机排烟管路在运行时,因受到主机结构振动和排出废气脉动压力的影响,会发生相应振动问题。为降低排烟管路振动和噪声传递到船体结构和附近舱室,需对其进行减振设计。对船舶主机排烟管路系统减振设计的原理、布置过程、注意事项等... 船舶主机排烟管路在运行时,因受到主机结构振动和排出废气脉动压力的影响,会发生相应振动问题。为降低排烟管路振动和噪声传递到船体结构和附近舱室,需对其进行减振设计。对船舶主机排烟管路系统减振设计的原理、布置过程、注意事项等进行探究,对减振元件的选型进行有限元仿真校核,并在实船上进行隔振效果的测试验证。实船结果表明:在10~10000 Hz频段范围内,排烟管路减振装置有较好的隔振效果,隔振效果达到15 dB以上。该研究可为船舶排烟管路减振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排烟管路 动传递率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四缸发动机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研究
5
作者 付曦 张俊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368,374,共6页
汽车的振动噪声一直汽车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动机振动是造成汽车振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某四缸发动机设计研发过程中,增加扭矩、提高功率所带来的整机振动问题,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直列四缸发动机振动时各阶次的激励作用特征... 汽车的振动噪声一直汽车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动机振动是造成汽车振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某四缸发动机设计研发过程中,增加扭矩、提高功率所带来的整机振动问题,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直列四缸发动机振动时各阶次的激励作用特征,并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对某四缸发动机进行振动仿真计算,依据整机振动烈度的计算结果,为发动机减振设计提供开发策略。研究发现,直列四缸发动机引起整机振动的最主要阶次为2阶、4阶和6阶,同时考虑轴系局部变形时,需关注单缸激励所引起的0.5阶次;整机刚度虽满足模态计算要求,但左、右后悬置Z向测点振动烈度较大,需进一步增强后悬置支架的支撑刚度,为发动机减振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缸发动机 动激励 多体动力学 整机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坐式采茶机人体垂向振动模型及减振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翁晓星 谭大鹏 +2 位作者 蔡勇 王刚 陈长卿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0-388,共9页
为提高乘坐式采茶机作业舒适性,基于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建立符合人体振动特性的人体模型,分析人体模型参数对垂向动态等效质量、水平动态等效质量和座椅-头部传递函数的影响,并通过垂直传递率、转动传递率和表观质量仿真后得出低频... 为提高乘坐式采茶机作业舒适性,基于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建立符合人体振动特性的人体模型,分析人体模型参数对垂向动态等效质量、水平动态等效质量和座椅-头部传递函数的影响,并通过垂直传递率、转动传递率和表观质量仿真后得出低频段共振发生在4~6 Hz、8~10 Hz和20~30 Hz范围内。对整车进行茶田试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驾驶员振动加速度等客观数据,分析高频以及低频段共振频率范围内的传递率、时域与频域特性。通过加装聚氨酯泡沫座椅等减振手段,降低传递率,避免产生共振,达到提高乘坐式采茶机舒适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频段内,座椅处传递率从在0~1.0降低到0~0.2,峰值降低80%,从而改善乘坐式采茶机的噪声和振动性能。该人体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可为动态环境下人机界面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对在振动环境下舒适性以及进一步研究有关人体振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坐式采茶机 人体垂向动模型 人体动舒适性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机载电子设备减振设计 被引量:56
7
作者 杨文芳 魏强 朱兰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0-234,共5页
以安装在螺旋桨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机柜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机载电子设备减振设计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电子设备机柜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机柜的固有频率。施加载机真实的振动谱型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机... 以安装在螺旋桨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机柜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机载电子设备减振设计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电子设备机柜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机柜的固有频率。施加载机真实的振动谱型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机柜不同部位在激励频率范围内的响应和危险频率点。利用分析结果和减振理论确定减振系统的减振效率,进行系统减振设计。通过结果分析和试验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有限元分析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内陆精密仪器运输减振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6
8
作者 温海焜 宫雪非 +2 位作者 杜福嘉 李正阳 张如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8-103,共6页
Dome A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由于其海拔高度高和温度低,天文学家预计其将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南极Dome A将为天文观测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但仪器设备需要从中山站通过雪橇长途运输运至Dome A,道路异常恶劣。基于南极巡天望远镜... Dome A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由于其海拔高度高和温度低,天文学家预计其将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南极Dome A将为天文观测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但仪器设备需要从中山站通过雪橇长途运输运至Dome A,道路异常恶劣。基于南极巡天望远镜的改正镜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南极Dome A运输的精密仪器减振系统。首先介绍了Dome A的道路冲击振动实测结果,包括对振动和冲击加速度时域和频域信号的分析,其次对改正镜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再次根据南极Dome A运输道路的特点完成了减振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减振系统进行了动力学模拟分析。最后通过在南极实测的数据对比,验证了减振系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正镜 减振设计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机体的模态分析与减振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方华 袁兆成 +3 位作者 王天灵 马振中 张元勤 赵凤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一直列 6缸柴油机机体进行了模态分析 ,并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相比较 ,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 ,从增加刚性和减少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铝制机体以及梯形框架结构和加强板结构... 采用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一直列 6缸柴油机机体进行了模态分析 ,并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相比较 ,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 ,从增加刚性和减少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铝制机体以及梯形框架结构和加强板结构均可减小机体的振动 ,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机体 模态分析 减振设计 有限元法 铝制机体 梯形框架结构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圆柱壳结构减振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齐强 楼伟锋 陈志坚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为降低双层圆柱壳动力舱结构振动辐射噪声,对双层圆柱壳进行了减振设计和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环肋结构增抗原理和模态振动控制理论,提出了非均匀阻抗增强环肋结构形式;为减小双层壳间振动波的传递,将阻振质量和粘弹性夹层引入到实肋板结... 为降低双层圆柱壳动力舱结构振动辐射噪声,对双层圆柱壳进行了减振设计和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环肋结构增抗原理和模态振动控制理论,提出了非均匀阻抗增强环肋结构形式;为减小双层壳间振动波的传递,将阻振质量和粘弹性夹层引入到实肋板结构设计中,采用波动理论分析了复合阻波特性。联合应用非均匀阻抗增强环肋和复合阻波肋板设计了一种双层壳模型,并开展了空气中两端简支和水下悬浮激振试验;将设计模型测试结果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基准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模型较原结构振动明显减弱,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验证了双层壳结构减振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圆柱壳 减振设计 阻抗增强 复合阻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电子设备的减振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车毕琴 郭中泽 +1 位作者 赖盛景 李火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104,共4页
某重大装备搭载的精密电子设备在考核性振动试验中出现信号异常,经检查和分析认为,该故障是由于过大的加速度响应导致精密电子设备损伤所致。研究分析了设备在200 Hz后响应过大的特点,采用体积小且承载能力强的减振器方案,改进后的产品... 某重大装备搭载的精密电子设备在考核性振动试验中出现信号异常,经检查和分析认为,该故障是由于过大的加速度响应导致精密电子设备损伤所致。研究分析了设备在200 Hz后响应过大的特点,采用体积小且承载能力强的减振器方案,改进后的产品通过了振动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响应大幅度降低,精密电子设备工作正常。该设计为类似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电子设备 减振设计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落架舱声场激励下的客舱地板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鹏 李凯翔 +1 位作者 马君峰 潘凯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2,259,共7页
某型机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舱上方的客舱地板振动比较剧烈。本文首先对起落架舱的内部声场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舱内的非定常流场脉动信息以及舱内壁面的噪声频谱信息,此声场激励引发了气密地板的模态振动,导致气密地板和客舱地板振动比较... 某型机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舱上方的客舱地板振动比较剧烈。本文首先对起落架舱的内部声场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舱内的非定常流场脉动信息以及舱内壁面的噪声频谱信息,此声场激励引发了气密地板的模态振动,导致气密地板和客舱地板振动比较剧烈;然后针对客舱地板的振动过度区域进行了减振隔振设计,并基于全机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优选了一套减振设计方案,使得客舱地板的振动响应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减振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舱 声场计算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的风激振动及其MT MD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志强 段宝岩 仇元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采用修正的Davenport风谱来模拟风荷 ,分析了FAST (Five -hundred -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在该风荷作用下的振动 ,并根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设计了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MultipleTunedMassDampers) ,计算结... 采用修正的Davenport风谱来模拟风荷 ,分析了FAST (Five -hundred -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在该风荷作用下的振动 ,并根据分析和计算的结果设计了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MultipleTunedMassDampers) ,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射电望远镜 馈源舱 风激 多频调谐质量阻尼器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主观振动舒适性的飞机结构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凯翔 张飞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843,共5页
飞机舱内局部区域振动水平较高会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本文首先采用ISO2631-1:1997(E)国际标准对飞机舱内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估,基于实测谱开展了人体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试验,并通过主观反馈结果确定了减振设计的目标频带。其次,设计了... 飞机舱内局部区域振动水平较高会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本文首先采用ISO2631-1:1997(E)国际标准对飞机舱内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估,基于实测谱开展了人体振动舒适性主观评价试验,并通过主观反馈结果确定了减振设计的目标频带。其次,设计了一种隔振装置用于隔离作用于起落架舱内的气流脉动压力,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减振效果。最后,通过人体振动舒适性试验验证了减振措施的主观体验效果,统计结果表明,接近90%的受试人员都表示"没有不舒适",证明了减振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体验 舒适性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获机切割器驱动装置减振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明 马广 +1 位作者 吕彭民 陈霓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为提高联合收获机割台的工作可靠性,构建了联合收获机切割器驱动装置力学模型,对平衡块安装位置和质量2个减振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当曲柄轴转速为常用转速700 r/min时,计算得到最佳减振设计参数组合为平衡块质量1.677 kg,平衡块安装位置... 为提高联合收获机割台的工作可靠性,构建了联合收获机切割器驱动装置力学模型,对平衡块安装位置和质量2个减振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当曲柄轴转速为常用转速700 r/min时,计算得到最佳减振设计参数组合为平衡块质量1.677 kg,平衡块安装位置243°.在4LZS-1.8型联合收获机割台上进行振动试验,对滤波处理后的振动加速度测量值和惯性力计算值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比较,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最佳减振设计参数组合的减振比为66.3%,切割器驱动装置摇臂末端与切割器连接处的间隙是造成割台非线性振动的主要原因.为了明确由于长期使用导致间隙扩大造成振动加剧对减振设计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带间隙碰撞振动模型,分析了不同间隙距离的碰撞振动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大小不影响平衡块的安装位置,但间隙超过0.002 m时,驱动装置所受惯性力随间隙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切割器驱动装置 减振设计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减振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鑫 何玉林 +1 位作者 杜静 谭逢友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引起发动机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作者使用Pro/Engineer和ADAMS,建立了摩托车发动机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 引起发动机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作者使用Pro/Engineer和ADAMS,建立了摩托车发动机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衡轴减振设计,使得产品的减振效果达到了企业的要求。这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产品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虚拟样机技术 减振设计 摩托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机床主轴头的模态分析与减振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民 牛焕焕 +1 位作者 高相胜 王敏达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5-909,共5页
针对某机床厂生产的SH50电火花机床在实际工作中主轴头振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实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轴头的模态特性,并通过测试主轴头的工作振型(operating deflection shapes,简称ODS),找出了主轴头实际工作中的薄... 针对某机床厂生产的SH50电火花机床在实际工作中主轴头振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实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轴头的模态特性,并通过测试主轴头的工作振型(operating deflection shapes,简称ODS),找出了主轴头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理论模态、实验模态和ODS三种结果相互印证,增加了有限元模型的可信度,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主轴头进行了减振设计。模态实验中改进了传统模态实验依靠经验选取测点或均匀布点时,对经验高度依赖且实验效率较低的弊端,采用有效独立法和模态置信度(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简称MAC)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前先进行测点优化,然后根据优化结果布置传感器和力锤位置,提高了模态实验的精度和效率。结果显示,在主轴头结构上增加一个背板,能够提高主轴头频率,远离工作频率的共振范围,起到减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模态分析 测点优化 ODS分析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减振设计的协同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海燕 王德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6,167,共5页
建立一种适用于工程结构减振设计的协同优化模型。在学科级优化子模型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目标函数;在系统级优化子模型中,以如何获得尽可能接近于子学科独立优化的最优解为目标函数。系统级目标函数消除了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该模型... 建立一种适用于工程结构减振设计的协同优化模型。在学科级优化子模型中,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目标函数;在系统级优化子模型中,以如何获得尽可能接近于子学科独立优化的最优解为目标函数。系统级目标函数消除了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该模型采用分布协同的双层结构,允许在每一级优化中使用不同的优化策略。以减速器和板梁柱混合结构为例,对其进行了单学科和多学科优化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在结构减振设计时,采用协同优化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结构动力特性参数,而且优化后结构的综合性能更佳,说明该模型能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设计 协同优化 动力响应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振动敏感设备减振设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明荣 彭超 张亚玎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1,118,共9页
针对机载振动敏感设备面临的日益苛刻的振动环境适应性要求,开展减振设计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分别对机载振动敏感电子设备的振动环境条件获取方法、振动许用条件的测试手段、减振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减振性能评估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针对机载振动敏感设备面临的日益苛刻的振动环境适应性要求,开展减振设计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分别对机载振动敏感电子设备的振动环境条件获取方法、振动许用条件的测试手段、减振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减振性能评估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索,解决了减振设计过程中缺少相关设计输入、输出和选型参数的困境。并基于该方法对某机载频率源进行了减振设计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减振设计方案,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相比于直接安装,安装隔振器后频率源的振动响应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并且频率源的相噪得到了明显改善。加装隔振器后相噪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减振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验证了该减振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减振设计 频率源 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匹配的光电转塔减振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健 何磊 赵克军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共5页
针对某光电转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际减振频率大幅低于设计减振频率的问题,研究了转塔和减振器刚度耦合对减振系统的影响。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刚度匹配的减振设计方法,对该光电转塔进行了改进设计,经过再次试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具... 针对某光电转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际减振频率大幅低于设计减振频率的问题,研究了转塔和减振器刚度耦合对减振系统的影响。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刚度匹配的减振设计方法,对该光电转塔进行了改进设计,经过再次试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塔 刚度匹配 减振设计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