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 km/h地铁不同减振垫刚度下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
1
作者 任娟娟 罗磊 +3 位作者 张亦弛 张琦 章恺尧 邓世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178,共7页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 目前国内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已经达到160 km,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列车速度120 km/h及以下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进行时域分析、频响应分析及减振效果评价,但对160 km/h更高时速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核心部件减振垫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减振垫及刚度下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减振特性。利用ABAQUS分析不同减振垫刚度下轨下结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动力响应及减振计算分析发现,随着减振垫刚度的减小,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和加速度有所增加,轨道结构减振效果有所增加;通过谐响应分析揭示垂向共振是轨道结构出现垂向振动波峰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和减振性能,推荐选用面刚度0.012~0.024 N/mm3减振垫进行减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地铁 性能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振垫浮置板结构动力参数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沛成 曾志平 +4 位作者 郭无极 李桩 李秋义 吴达 曾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8-1657,共10页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动力参数是评价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浮置板轨道动力仿真的关键参数。为了对隔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动刚度和阻尼比进行系统测定,对组装和零置状态下的隔振垫进行循环加载,基于滞回曲线法探究考虑轨道... 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动力参数是评价隔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浮置板轨道动力仿真的关键参数。为了对隔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动刚度和阻尼比进行系统测定,对组装和零置状态下的隔振垫进行循环加载,基于滞回曲线法探究考虑轨道结构的不同层间结构的轨道动力参数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上分别施加简谐荷载,整体浮置板、无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的平均动刚度分别为230.6、224.6、1.99 kN/mm,转化为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分别为0.021 3、0.020 7、0.022 1 N/mm^(3);对各位移测点的位移-加载力滞回曲线环进行面积积分,在钢轨、浮置板和隔振垫上分别施加简谐荷载时,3种状态下隔振垫的平均等效阻尼比分别为0.110、0.096、0.122;直接对隔振垫施加循环荷载所测得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最大,在钢轨上施加循环荷载的情况次之,在浮置板上施加循环荷载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最小,说明在隔振垫、钢轨和浮置板上施加循环荷载时,隔振垫参与压缩变形程度依次减小,直接对隔振垫施加循环荷载所测得的隔振垫动力地基模量和阻尼比能准确描述隔振垫的实际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滞回曲线 动刚度 阻尼比 动力地基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号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志平 曾强 +4 位作者 郭无极 王卫东 李秋义 何永春 岑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5-1024,共10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 地铁道岔区在基本轨、尖轨处以及道岔钢轨接头处存在大量钢轨不连续地段,轮轨相互作用强烈,轨道系统振动明显,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作为一种高等减振措施已应用于地铁线路道岔区。为探究减振垫浮置板应用于9号道岔的适用性,并作为减振地段与普通无砟轨道的过渡段的可行性,以某地铁高架9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建立桥上道岔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地铁B型车在120 km/h直向过岔和30 km/h侧向过岔的情况下,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轨下结构形变。对比在9号单开道岔区域设置的2种刚度过渡方式的优劣及其减振效果,较为系统地论证了在9号道岔区域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列车通过铺设减振垫浮置板的9号道岔区域时,浮置板位移极值出现在转辙区域和心轨区域,最大位移出现在尖轨位置,可增大尖轨处单板橡胶垫支承刚度,以保证轨道结构变形均匀;2)列车逆向侧向通过设置过渡段的减振垫浮置板道岔区时,2级过渡方式的车体最大垂向加速度、最大横向加速度、最大脱轨系数、最大轮重减载率、轨道刚度变化率以及减振效果等指标均优于1级过渡方式;3)在道岔区铺设减振垫浮置板,列车直向和侧向通过时的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能满足相关评价指标,且2级过渡方式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道岔区减振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过渡段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轨道刚度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激励对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航 王文斌 +3 位作者 吴宗臻 张胜龙 吴泽宇 魏志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以某一组临近的普通整体道床和橡胶垫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对比测试振源加速度,同步调研上线运营列车的净运营里程,并开展车轮不圆顺测试,分析不同轮轨不平顺状态下橡胶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评价减振轨道的振动控制能力... 以某一组临近的普通整体道床和橡胶垫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对比测试振源加速度,同步调研上线运营列车的净运营里程,并开展车轮不圆顺测试,分析不同轮轨不平顺状态下橡胶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评价减振轨道的振动控制能力时,除了针对插入损失(或对比损失)开展客观评价外,也需要分析随着轮轨动态激励的增强是否会导致减振轨道段振动响应超过振动限值的问题;测试线路列车车轮呈现明显的7—9阶多边形磨耗特征,且随着轮轨激励的增强,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的评价结果逐渐增大;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分频减振能力的评价结果与不同频段的激振原理直接相关,轨道扣件系统的自振频率(63 Hz)处轮轨动态激励的增加导致普通轨道的隧道壁振动响应增幅更大,该中心频率处的对比损失随着净运营里程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橡胶轨道 效果 轮轨激励 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工程减振垫浮置板无砟道床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瑞盛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在市区内安全且高效的出行方式需求逐渐增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各大城市在地铁建设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为更好打造舒适环保型地铁,广大设计人员在减振降噪方面做出较大努力,将地铁对...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在市区内安全且高效的出行方式需求逐渐增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各大城市在地铁建设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为更好打造舒适环保型地铁,广大设计人员在减振降噪方面做出较大努力,将地铁对居民生活影响降到最低。结合青岛地铁4号线减振垫整体道床施工,从施工工法流程方面着手,采用轨排架轨法施工,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减振等级高的减振道床之一,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流程,解决关键控制技术,是广大建设人员共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无道床 轨排架轨法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改造设计研究
6
作者 韩正东 张淑芳 +3 位作者 张宏强 尚贤洪 龙辉 孙建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6-62,共7页
[目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受既有道床的影响,减振改造措施受到较大限制,可设计性差。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为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改造设计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振动测试判定减振垫服役状态;建立车辆-轨道... [目的]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受既有道床的影响,减振改造措施受到较大限制,可设计性差。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为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改造设计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振动测试判定减振垫服役状态;建立车辆-轨道-隧道多尺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借助所建立和通过验证的仿真模型,分析将原有普通扣件换铺为高等减振扣件的可行性,评定改造为高等减振扣件后的行车安全性,并分析减振效果。[结果及结论]减振垫平均频率为32 Hz,道床平均垂向位移为0.4 mm,偏离了设计值;减振垫刚度的增大导致隔振效果变差,对P2(簧下质量与轨道质量在轨道弹性系统上的振动)共振抑制能力减弱,从而引起振动噪声超标;所建立的车辆-轨道-隧道多尺度耦合动力学模型可精准预测轨道振动;改造为高等减振扣件后的行车安全性指标均满足规范标准要求;高等减振扣件对频率高于31.5 Hz的轨道振动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隧道壁,可实现7.7 dB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改造 行车安全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垫浮置板无砟道床施工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探析
7
作者 于文 《建筑机械》 2024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减振垫浮置板无砟道床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旨在推动该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评估该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减振...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减振垫浮置板无砟道床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旨在推动该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技术评估的方法,全面评估该技术的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垫浮置板无砟道床施工技术在振动控制和噪声减弱方面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道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经济性与环保性,适合在地铁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道床 地铁工程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浮置板轨道低频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群 程志宝 石志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 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 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动荷载下的低频振动影响。理论分析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等效单自由度系统;考虑轮轨激励随机性,应用H_(2)优化理论给出IDVA的设计参数理论解;开发一种Matlab-Ansys联合仿真技术,应用该技术计算8编组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对比无动力吸振器和普通动力吸振器,验证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的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应用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后,FST板在其基频处加速度响应、钢弹簧支反力、单块板传往基础的合力均得到有效减小。惯容器的动态质量效果使吸振器与FST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小大于50%。该技术可在浮置板轨道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好的低频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动力吸 惯容器 车轨耦合 低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浮置板轨道低频轻质减振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舟 冯青松 +1 位作者 成功 张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32,共16页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 为探讨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的可行性,基于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一种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DVA)。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建立了配置有LT-DVA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分析模型,以轨道结构的力传递率、位移导纳为评价指标,通过与普通动力吸振器(DVA)进行对比验证LT-DVA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频控制的思路,在浮置板上引入多个杠杆式动力吸振器(LT-MDVA),以实现宽频控制、高衰减的效果。进一步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分析验证动态轮轨力作用下LT-MDVA的低频隔振性能以及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振幅放大机制(振幅放大系数为α)的有益效果,LT-DVA的有效惯性质量、刚度、阻尼是同参数DVA的α^(2)倍,即工作能力是DVA的α^(2)倍;在LT-DVA的基础上,LT-MDVA能够有效拓宽振动衰减频段且提升振动衰减能力;相较于普通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动态轮轨力作用下,质量比仅为0.02的LT-MDVA不仅能够有效减小传递至下部基础的力(最大衰减约7.5dB),还能有效减小轨道结构的响应(钢轨和浮置板振动最大衰减约7.2dB和7.1dB),抑制浮置板轨道的振动放大现象,而同参数的MDVA几乎没有效果,证明了LT-MDVA能够在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中实现轻质减振和有效减振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低频 幅放大 轻质 动力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梁上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文茂 辛涛 +1 位作者 周华龙 霍磊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48,共5页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6号线是首条全高架采用"U型梁+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的地铁快线,为检验是否存在系统共振,考察行车安全性指标和桥梁结构振动情况,本文通过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系统固有频率以及车辆、轨道、桥梁... 研究目的:深圳地铁6号线是首条全高架采用"U型梁+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的地铁快线,为检验是否存在系统共振,考察行车安全性指标和桥梁结构振动情况,本文通过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系统固有频率以及车辆、轨道、桥梁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期指导深圳地铁6号线桥梁、轨道结构设计实践。研究结论:(1) U型梁与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自振频率相差较大,二者发生低阶共振的可能性较小;(2) U型梁上采用减振垫浮置板轨道以后,行车安全性指标、轨道及桥梁动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3)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系统可降低桥梁结构振动5~8 d B;(4)本文所采用的系统动力检算方法,既验证了"U型梁+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对国内地铁高架线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U型梁 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测试与分析
11
作者 邱学刚 魏晓斌 +1 位作者 郭建祥 汪晟 《工程质量》 2024年第9期15-19,共5页
地铁轨道振动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缓轨道振动影响,某城市地铁建设工程隧道段采用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以削弱其振动影响。为评价其减振效果,在铺设了浮置板轨道段和普通轨道段的隧道测试地铁线车辆在四种工况下引起的隧道壁... 地铁轨道振动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缓轨道振动影响,某城市地铁建设工程隧道段采用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以削弱其振动影响。为评价其减振效果,在铺设了浮置板轨道段和普通轨道段的隧道测试地铁线车辆在四种工况下引起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和轨道位移值,论文对浮板轨道及普通轨道在减振特性及减振效果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采用评价模式对城市新建地铁隧道选择轨道形式及减振效果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钢弹簧 轨道动特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下减振垫对橡胶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金浩 刘维宁 周顺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为提升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性能,在满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基础上,探讨条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和点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在地下实验室,测试3种橡胶浮置板轨道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频域处理,得到浮... 为提升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性能,在满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基础上,探讨条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和点铺型橡胶浮置板轨道。在地下实验室,测试3种橡胶浮置板轨道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频域处理,得到浮置板到隧道壁的加速度级传递损失和隧道壁的加速度级插入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条铺和点铺使得橡胶浮置板轨道的传递损失增大;条铺和点铺使得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工作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轨道 传递损失 插入损失 支撑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线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青松 孙魁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5,共6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市域快线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合理设置,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建立车辆-过渡段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计算CRH6型动车以160 km/h的速度经过双块式无砟轨道-橡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时所引起的... 研究目的:为研究市域快线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合理设置,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建立车辆-过渡段无砟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计算CRH6型动车以160 km/h的速度经过双块式无砟轨道-橡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时所引起的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并选取钢轨挠度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过渡段设置的合理性,详细分析不同减振垫刚度、过渡段级数和相邻过渡段刚度比对钢轨挠度变化率的影响。研究结论:(1)双块式无砟轨道和橡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连接处的刚度差对轮下钢轨位移和钢轨挠度变化率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对车体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相对较小;(2)当橡胶减振垫刚度小于或等于50 MPa/m时,钢轨挠度变化率超过0.30 mm/m的限值,需要在两种轨道连接处设置一定长度的刚度过渡段;(3)当标准减振段减振垫刚度为25 MPa/m时,建议设置三级刚度过渡段,每一级过渡段的长度为单块轨道板长,过渡段总长度为19.5 m,且相邻过渡段刚度比取值范围宜为1.4~1.6;(4)本研究结论可为市域快线橡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橡胶 轮轨系统动力学 过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减振垫的刚度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韦凯 赵泽明 +3 位作者 王显 丁文灏 程奕龙 丁德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854,925,共8页
为了科学测试与评价浮置板轨道减振垫刚度,为浮置板轨道静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减振垫测试样品的荷载施加范围,应用配备温度箱的力学试验机并结合温频等效原理测试了减振垫静刚度以及5.0、10.0、20.0、3... 为了科学测试与评价浮置板轨道减振垫刚度,为浮置板轨道静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减振垫测试样品的荷载施加范围,应用配备温度箱的力学试验机并结合温频等效原理测试了减振垫静刚度以及5.0、10.0、20.0、30.0 Hz频率下的动刚度;在得到减振垫准确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采用传统4.0 Hz参数与真实频变参数对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以及导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浮置板轨道变形、静力学分析以及底座板弯曲变形应分别采用3种不同荷载范围下的静刚度;浮置板轨道调谐频率,安全性以及减振效果应分别采用3种不同预压条件下的动刚度;无(有)车载条件下聚氨酯减振垫4.0 Hz参数得到的浮置板固有频率为27.0 Hz(15.5 Hz),而考虑频变刚度的真实固有频率为31.5 Hz(18.3 Hz);采用4.0 Hz减振垫参数分析浮置板振动传递特性将会低估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高估隔振频带及隔振效果;当采用浮置板轨道真实一阶固有频率对应的减振垫参数,其导纳计算结果与考虑减振垫真实频变特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刚度 测试与评价 动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韦凯 成芳 +2 位作者 赵泽明 彭操宇 王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6-664,共9页
为指导制定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设计规范,探究德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规范(DIN 45673-7:2010)以及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暂行技术条件(TJ/GW 121-2014)的科学性。以聚氨酯与橡胶减振垫为研究对象,依据上述规范开展室内测试,建立车辆-轨道... 为指导制定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设计规范,探究德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规范(DIN 45673-7:2010)以及我国浮置板轨道减振垫暂行技术条件(TJ/GW 121-2014)的科学性。以聚氨酯与橡胶减振垫为研究对象,依据上述规范开展室内测试,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与轨道-隧道-土层耦合有限元模型,开展减振垫单一预压、单一频率减振效果评价方法的影响研究,探讨规范中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评价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荷载大小(即列车轴重)与有载条件下浮置板轨道固有频率(即考虑轮轴参振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固有频率)是控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刚度近似线性且频变效应较小的橡胶减振垫,采用单一预压、单一频率刚度的评价方法对其减振效果评价影响较小。橡胶垫分别采用第2和第3预压参数时,隧道基底处Z振级插入损失分别为14.0 dB和13.0 dB,约有1 dB差异;对于刚度非线性明显的聚氨酯减振垫而言,不同预压评价方法的差异较大。聚氨酯减振垫分别采用第2,第3预压参数时,隧道基底处Z振级插入损失分别为10.1 dB和14.6 dB,可达4.5 dB或更大。建议针对不同运营情况,进一步细化聚氨酯减振垫不同预压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效果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120km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曲线段减振效果测试分析
16
作者 陈江雪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248-252,共5页
为掌握高速行车条件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曲线段的减振效果,开展时速120km地铁曲线段轨道振动现场测试,研究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普通轨道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性,分析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000m大曲线... 为掌握高速行车条件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曲线段的减振效果,开展时速120km地铁曲线段轨道振动现场测试,研究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普通轨道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性,分析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000m大曲线半径线路相比,地铁列车通过750m小曲线半径线路时,普通轨道的隧道壁垂向振动最大Z振级平均值增大9.1dB,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隧道壁垂向振动最大Z振级平均值增大11.71dB;在750m小曲线半径线路条件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为5.69dB;在2000m大曲线半径线路条件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为8.30dB;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在大曲线半径线路条件下减振频率范围更宽、减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现场测试 轨道 钢弹簧轨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匹配研究
17
作者 王树国 杜香刚 +1 位作者 张茉颜 刘伟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1233,共11页
为获取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钢弹簧浮置板谐响应模型和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耦合模型,从时频域角度分析浮置板轨道扣件和钢弹簧的刚度及阻尼间匹配关系... 为获取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钢弹簧浮置板谐响应模型和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耦合模型,从时频域角度分析浮置板轨道扣件和钢弹簧的刚度及阻尼间匹配关系对轨道隔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扣件和钢弹簧的垂向参数匹配作用主要影响轨道系统的隔振性能和钢轨位移,其中当扣件刚度小于2×10^(7)N/m,改变钢弹簧刚度对隔振率基本没有影响,当扣件刚度小于3×10^(7)N/m时,最高隔振率与钢弹簧刚度呈正比,当扣件刚度大于3×10^(7)N/m时,最高隔振率与钢弹簧刚度呈反比;当扣件刚度小于2×10^(7)N/m时,钢轨位移随着扣件刚度的变化基本不受扣件阻尼的影响,而当扣件刚度大于2×10^(7)N/m时,随着扣件阻尼的增加,扣件刚度对钢轨位移的影响越显著。随扣件刚度与钢弹簧刚度比值增大,轨道结构的最高隔振率先迅速增加后保持不变,而随着钢弹簧刚度和钢弹簧阻尼乘积的增加,浮置板轨道最低隔振率和支反力峰值会存在一个快速增加阶段,建议扣件刚度和钢弹簧刚度的比值大于2.22。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浮置板轨道参数优化和减振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性能 扣件 钢弹簧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减振垫与橡胶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振动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何鉴辞 王平 +2 位作者 唐剑 赵才友 易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材料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以深圳某新建地铁线路隧道段为研究对象,测试了60 km/h的速度下聚氨酯减振垫轨道、橡胶减振垫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响应,通过引入铅锤Z振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两种...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材料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以深圳某新建地铁线路隧道段为研究对象,测试了60 km/h的速度下聚氨酯减振垫轨道、橡胶减振垫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响应,通过引入铅锤Z振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两种减振垫轨道、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结构均在10 Hz左右发生共振;(2)两种材料减振垫轨道在40 Hz范围内都没有减振效果;(3)聚氨酯减振垫相比橡胶减振垫减振效果更好,且减振频域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橡胶 Z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提速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振动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麒陆 豆银玲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5,共5页
为研究地铁列车提速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80 km/h和120 km/h工况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时域和频域的实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结构垂向位移的影响不大;行车速度为120 k... 为研究地铁列车提速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80 km/h和120 km/h工况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时域和频域的实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结构垂向位移的影响不大;行车速度为120 km/h的工况下钢轨、浮置板、隧道的振动加速度1/3倍频程的峰值较行车速度为80 km/h的工况下的峰值分别有6.2、2.8、0.5 dB的增大;分频段分析各测点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结果显示:在0~20 Hz与20~80 Hz频段内,只有钢轨的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增长超过5%,浮置板与隧道振级变化均小于2.5%,在80~120 km/h速度范围内,行车速度的提高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隧道振动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频域 动加速度 行车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力铰的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优化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吉清 王永安 +2 位作者 魏纲 魏新江 丁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3,共9页
采用弯剪弹簧阻尼单元模拟剪力铰对浮置板板端位移的约束作用,建立剪力铰连接条件下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和Newmark-β法求解列车—浮置板轨道的动力响应,研究剪力铰对列车和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剪力... 采用弯剪弹簧阻尼单元模拟剪力铰对浮置板板端位移的约束作用,建立剪力铰连接条件下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和Newmark-β法求解列车—浮置板轨道的动力响应,研究剪力铰对列车和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剪力铰参数组合下的车轨动力响应分析,进行剪力铰参数组合的优化。结果表明:无剪力铰情况下,车轨动力响应在板端处均较其他位置处明显偏大,其中,板端处钢轨位移幅值较非板端处增大了57.6%,对列车长期运营及乘客舒适度造成不利影响;将剪力铰设置于浮置板板端位置,可减小板端轨道整体刚度的不连续,从而减小车轨动力响应;剪力铰的抗弯刚度可有效提高浮置板轨道的整体刚度,剪力铰的抗剪刚度则可有效降低板端位移差;通过对响应幅值的统计分析,得到在105~1012量级范围内剪力铰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的最优组合为抗弯刚度5 000 MN·rad-1、抗剪刚度5 000 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剪力铰 弯剪弹簧阻尼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