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轨接触焊灰斑的生成及减少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建新 郭俊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9-41,共3页
文章对钢轨接触焊灰斑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在Gass80580机上从焊接工艺参数上减少灰斑的方法。
关键词 钢轨接触焊 灰斑 生成机理 焊接工艺 减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弱仔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减少方法
2
作者 陈丽丽 赵庆宏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10期41-41,共1页
猪场弱仔数量过多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弱仔的体质较差,抗病能力不强,易引发多种疾病,并且还易造成疫病的流行,猪场弱仔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可分为妊娠期弱仔、哺乳期弱仔和保育期弱仔,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弱仔的... 猪场弱仔数量过多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弱仔的体质较差,抗病能力不强,易引发多种疾病,并且还易造成疫病的流行,猪场弱仔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可分为妊娠期弱仔、哺乳期弱仔和保育期弱仔,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弱仔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仔 危害 形成原因 妊娠期 哺乳期 保育期 减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5种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牟春梅 刘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8期139-139,141,共2页
从科学施肥,调节光照、温度及水分,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选择适宜的收获期,重视蔬菜采后处理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以期指导蔬菜的健康栽培生产。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积累 减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重放球的方法
4
作者 潘志平 叶永松 许兵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7期309-309,311,共2页
总结了减少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重放球的方法,包括增设辅助值班员、设置备份放球场、放球前准备、及时进行手动抓球、施放后密切关注雷达工作状态等内容,以供高空气象观测人员参考。
关键词 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 重放球 减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噪声散乱数据的光滑曲面重构——变分水平集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国良 张琴 刘丹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0-848,共9页
带噪声散乱数据点的光滑曲面重构应用广泛,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提出一种求解该问题的新的能量模型,并由此能量得到一新的微分方程,该微分方程演化后得到的极限曲面即为要重构的光滑曲面.给出了一种快速建立初始曲面的方法,节约了重构时间... 带噪声散乱数据点的光滑曲面重构应用广泛,基于变分水平集方法提出一种求解该问题的新的能量模型,并由此能量得到一新的微分方程,该微分方程演化后得到的极限曲面即为要重构的光滑曲面.给出了一种快速建立初始曲面的方法,节约了重构时间;然后对该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运用水平集方法求解,其中的空间方向离散化采用本质无震荡或加权本质无震荡技术,时间方向采用具有高精度的TVDRunge-Kutta技术.提出一种变步长的TVDRunge-Kutta方法来重新初始化符号距离函数,保证了Runge-Kutta方法中每一欧拉步都满足迎风设计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且能产生良好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噪声散乱数据 光滑重构 水平集方法 变步长总变差减少Runge-Kutt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PER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知识获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军 徐小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210-213,共4页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本质的规律。为了有效地发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过程中的故障征兆知识,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针对旋转机械,构建了基于重复...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本质的规律。为了有效地发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过程中的故障征兆知识,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针对旋转机械,构建了基于重复增量修枝算法RIPPER(Repeated Incremental Pruning to Produce Error Reduction)的故障诊断知识获取系统。通过收集故障现象并整理成由故障征兆、故障类型等组成的故障信息样本,应用RIPPER算法对故障进行分析得到故障诊断规则集文件,实现故障诊断系统知识的获取和自动更新,并能对旋转机械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知识获取 规则挖掘 重复增量修剪减少误差方法(RIPP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iclinic structural LiVPO_4F as possible 4.2 V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8
7
作者 钟胜奎 尹周澜 +1 位作者 王志兴 陈启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40-343,共4页
A potential 4.2 V cathode material LiVPO4F for lithium batteries was prepared by two-step reaction method based on a carbon-thermal reduction (CTR) process. Firstly, V2O5, NH4H2PO4 and acetylene black are reacted un... A potential 4.2 V cathode material LiVPO4F for lithium batteries was prepared by two-step reaction method based on a carbon-thermal reduction (CTR) process. Firstly, V2O5, NH4H2PO4 and acetylene black are reacted under an Ar atmosphere to yield VPO4. The transition-metal reduction is facilitated by the CTR based on C→CO transition. These CTR conditions favor stabilization of the vanadium as V^3+ as well as leaving residual carbon, which is useful in the subsequent electrode processing. Secondly, VPO4 reacts with ElF to yield LiVPO4F product. The property of the LiVPO4F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XRD studies show that LiVPO4F synthesized has triclinic structure(space group p I ), isostructural with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mineral tavorite, EiFePO4-OH. SEM image exhibits that the particle size is about 2μm together with homogenous distribution. Electrochem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LiVPO4F powder is 119 mA·h/g at the rate of 0.2C with an average discharge voltage of 4.2V (vs Ei/Li^+), and the capacity retains 89 mA·h/g after 3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LIVPO4F carbon-thermal reduc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