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沂蒙山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量及其动态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管梦娣 李君 +6 位作者 张广娜 梅鹤平 高远 王欣丽 闵现东 赵淑娇 王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694-6700,共7页
凋落物在森林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受森林类型、气候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沂蒙山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人工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凋落物总量和组分的动态特征。天然次生林年凋落物总... 凋落物在森林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受森林类型、气候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沂蒙山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人工林、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凋落物总量和组分的动态特征。天然次生林年凋落物总量(3368 kg/hm2)高于栓皮栎人工林(3256 kg/hm2)高于黑松人工林(3212 kg/hm2),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月总量呈双峰曲线,最大峰值在10—11月,次峰值在4—5月,最小峰值出现时间不同:黑松人工林为12月,另两种森林类型为7月。针叶凋落量和比例、碎屑凋落量表现为黑松人工林高于天然次生林高于栓皮栎人工林,而阔叶凋落量和比例、果凋落量的比例则相反。枝凋落量在森林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总量月动态受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影响。针叶凋落量受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最大降水量影响;阔叶凋落量受最低气温影响;枝凋落量受降水量、风速和最大降水量影响;果凋落量受气温、风速和降水量影响。结果阐明了暖温带森林类型对凋落物量及组分动态特征的影响,可为其养分循环特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凋落 凋落物组分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邹秉章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8-12,45,共6页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组成影响有机质和养分的输入。对我国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格氏栲人工林、闽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年产量和组成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探讨不同组分凋落物产量... 凋落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组成影响有机质和养分的输入。对我国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格氏栲人工林、闽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年产量和组成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探讨不同组分凋落物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凋落物均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动态,各林分凋落物总量高峰期均出现在3月份,凋落叶和枝的高峰期存在较大变异。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闽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81±1.32)、(4.95±0.36)、(3.38±0.95)、(3.20±0.74) t·hm-2·a-1,天然林年凋落物量显著高于3种人工林。各林分凋落物叶、枝、花、果和其它组分的比例差异显著,凋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大,依次为天然林(65.1%)>杉木(63.7%)>闽楠(62.5%)>格氏栲(51.4%)。4种林分年凋落叶量、年凋落物总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值均<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凋落 凋落物组分 土壤有机碳 土壤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特征
3
作者 周伟民 刘昌胜 +2 位作者 孙凯歌 屈兴乐 罗大庆 《高原农业》 2023年第5期492-498,共7页
通过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不同胸径级立木的凋落物调查,以树冠投影面积推算林地凋落物量,分别对凋落物组成、年输入量与月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年平... 通过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不同胸径级立木的凋落物调查,以树冠投影面积推算林地凋落物量,分别对凋落物组成、年输入量与月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年平均凋落量为3.42T hm^(-2)year^(-1)。凋落物主要由针叶、树枝、球果、树皮、花序和碎屑六种组分构成,其中,针叶凋落量最大2097.15 kg,针叶所占凋落量比率为61.5%,其次是枝682.87 kg占比为20.0%;球果436.48 kg和树皮103.62 kg分别所占比例为12.8%和3%,花序和碎屑68.2 kg的凋落量所占比率约为2%左右。针叶和枯枝是冷杉林凋落物最主要的组分,占凋落物总量81.5%。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凋落物年动态总体呈双峰型曲线,10-11月是凋落的高峰期,该期凋落量占全年凋落总量的37%;4月会出现一个小峰期,凋落物量占15%;1-3月、8-9月是凋落的峰谷期,其中1月的凋落量仅占2.7%。不同径级立木的凋落量有显著性差异,凋落量排序依次为:径级Ⅰ>径级Ⅲ>径级Ⅱ>径级Ⅳ>径级Ⅴ;立木不同方位的凋落物量东侧>南侧>北侧>西侧,不同方位的凋落量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急尖长苞冷杉林 胸径级 凋落物组分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芬 许大明 +1 位作者 蒋凯丽 骆争荣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森林凋落物产量(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含叶、小枝、树皮及它们的碎片)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09—2016年,在逐月统计百山祖森林固定样地内50个收... 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的森林凋落物产量(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含叶、小枝、树皮及它们的碎片)凋落强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009—2016年,在逐月统计百山祖森林固定样地内50个收集器收集的树木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的凋落强度的基础上,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月平均气温和单月总降水量年际波动与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月凋落强度年际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百山祖常绿阔叶林营养器官年均凋落强度为362.91 g·m^(-2)·a^(-1),叶凋落物的占比最大,达87.33%,其中常绿树种叶凋落物占67.07%,落叶树种叶凋落物占19.69%,针叶树针叶凋落物仅占0.56%;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各组分的凋落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凋落高峰多在4—5月和10月出现,常绿树种主要在5月前后形成树叶凋落高峰,且在10月左右形成树叶凋落小高峰,落叶树种主要在10月左右出现叶凋落高峰。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去平均单月总降水量(即某月总降水量减去该月总降水量的8年均值)显著提高营养器官凋落物尤其是常绿树种叶凋落物的去平均月凋落强度(即某月凋落强度减去该月凋落强度的8年均值),而月平均气温年际波动对营养器官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月凋落强度年际波动无显著影响。降水可能通过形成较强冲击力损毁植物枝叶从而提高营养器官凋落物的凋落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 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组分 季节节律 月平均气温 单月总降水量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