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新家 孔抗美 +2 位作者 叶卫莲 齐伟力 温丽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0-703,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I...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SCI后立即硬膜下腔内分别注射IL-1Ra(10μg/10μl)和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24h以损伤为中心(假手术组取相应部位),切取长约8mm脊髓组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aspase-3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CI后24h,SC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中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IL-1Ra治疗组大鼠受损伤节段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IL-1Ra治疗可减少急性SCI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CASPASE-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勇 王宸 +2 位作者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7,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隔天1次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后进行固定、切片,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取L5/6椎间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宗少晖 韦波 +2 位作者 曾高峰 赵玉玺 熊春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建模后1、48、72h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DNF。结果: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面,IL-1Ra治疗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术后1、48、72h,IL-1Ra治疗组BDN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1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治疗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接英 张文华 +3 位作者 潘志强 徐亮 武宇影 王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滴眼液 治疗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Graves’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中耀 刘桂琴 +3 位作者 杨华胜 郑健樑 张平 林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α(IL 1α)和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 (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 :不同浓度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h ;3 0U/ml的IL 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α(IL 1α)和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 (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 :不同浓度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h ;3 0U/ml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 2 4~ 72h ;不同浓度的IL 1ra或 /和 3 0U/ml的IL 1α处理成纤维细胞 48h ;75ng/ml的IL 1ra和 3 0U/ml的IL 1α处理成纤维细胞 2 4~ 72h。用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刺激或抑制率。结果 IL 1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 ,而IL 1r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IL 1α诱导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 ,刺激和抑制作用在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IL 1ra是IL 1α诱导的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有力的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正常人眼 眼眶成纤维细胞 IL-1 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 刺激 增殖作用 抑制率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3 位作者 朱秀安 于文贞 狄春辉 杨丽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P〈0.01),但2个组间外核层(即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组成)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结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中IL-1对视网膜凋亡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IL-1ra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早期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1A对缺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小玲 钟小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1,共8页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2细胞分为Nor组(常氧培养)、sh-HSPA1A+Nor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常氧培养)、Hyp组(缺氧培养细胞)、sh-HSPA1A+Hyp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缺氧培养),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HSPA1A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H9c2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活性,ELISA检测各组H9c2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TNF受体关联因子2(TRAF2)/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or组比较,缺氧诱导后的Hyp组H9c2细胞中HSPA1A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Nor组比较,Hyp组H9c2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出现皱缩且排列紊乱,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Hyp组比较,sh-HSPA1A+Hyp组H9c2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细胞排列较为密集,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减少,LDH和CK活性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同时细胞中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IκBα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缺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中HSPA1A表达升高,而抑制其表达能够改善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反应并减少凋亡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RAF2/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 炎症 TNF受体关联因子2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 王宸 +2 位作者 崔海勇 陶钧 赵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61-864,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隔天重复注射至处死,对照组18只不予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隔天重复注射至处死,对照组18只不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固定、切片,予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环中Ⅱ型胶原染色进行灰度值扫描,同理取出L5/6椎间盘,使用间苯三酚法测量蛋白多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个月,实验组椎间盘髓核中Ⅱ型胶原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83.67±7.97和2.376±0.161,对照组分别为87.25±8.70和2.297±0.1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时实验组Ⅱ型胶原染色的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107.42±6.50和2.093±0.131,对照组分别为145.91±7.42和1.039±0.09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6个月时实验组Ⅱ型胶原染色的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129.83±4.03和1.796±0.065,对照组分别为203.76±5.98和0.654±0.048,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免疫组化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保龙 邵增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35-1337,共3页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退变性、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负重较大的关节,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在中同.随着老龄化的到来,OA患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膝关节OA已成为老年运动功能障碍与致残的首要原因。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膝关节OA 慢性关节疾病 运动功能障碍 中老年人 患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诱导Eca-109细胞凋亡过程中白介素1β转化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丽英 张云汉 +2 位作者 许平 付淑莉 张红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53-56,共4页
用5氟尿嘧啶(5Fu)在体外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在5Fu作用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光镜及电镜的形态学方法证实,5Fu引起细胞死亡的形式... 用5氟尿嘧啶(5Fu)在体外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白介素1β转化酶(ICE)在5Fu作用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①光镜及电镜的形态学方法证实,5Fu引起细胞死亡的形式为凋亡;②未用药处理的对照细胞ICE呈阴性表达,而5Fu作用后阳性表达的细胞数目增加,表达强度增强。结果提示:ICE基因可能参与5Fu诱导细胞凋亡的调节,ICE蛋白介导5Fu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转化酶 细胞 癌细胞株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张永强 陆晓和 +3 位作者 袁伟 宫玉波 周瑾 彭小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期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的凋亡,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Wistar大鼠(A组),同基因(Wistar大鼠→Wistar大鼠)角膜移植组(B组),同... 目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期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的凋亡,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Wistar大鼠(A组),同基因(Wistar大鼠→Wistar大鼠)角膜移植组(B组),同种异体(Wistar大鼠→SD大鼠)角膜移植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及IL-1ra治疗组(D组)。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术后7、10及14d各组角膜植片中细胞的凋亡,并对染色结果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后,计算阳性单位(PU)值。制备正常角膜及角膜植片的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植片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C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38±1.85)d;而D组为(13.56±1.94)d,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角膜和未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相比较,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中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共存的特征。(3)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层中仅有极少数凋亡的细胞,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中几乎无凋亡的细胞。术后1周,B、C和D组的角膜植片中的各层中均可见散在的细胞凋亡,各组的平均P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期C组和D组的角膜植片在伤口附近及中央区凋亡的细胞均明显增多,尤其是C组,凋亡的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细胞基底层及浅层基质。结论: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IL-1ra可通过抑制角膜植片中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英文)
12
作者 张洪泉 许正新 +3 位作者 葛晓群 李吉平 孙云 柳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 ,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 :整体实验时 ,在 0 .3 3~9.0mg·kg- 1 剂量范围内 ,IL 1ra能使组胺 ...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 ,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 :整体实验时 ,在 0 .3 3~9.0mg·kg- 1 剂量范围内 ,IL 1ra能使组胺 乙酰胆碱及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延长 ,动物跌倒率降低。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9.0mg·kg- 1 剂量组的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同 ;离体实验时 ,3× 1 0 - 7mol·L- 1 以上浓度的IL 1ra对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 ,其EC50 为 5 .88×1 0 - 7mol·L- 1 ;1 0 - 7mol·L- 1 的IL 1ra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气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增加 ;3×1 0 - 7mol·L- 1 以上剂量组的IL 1ra预防给药则能使卵白蛋白诱发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显著降低 ,其IC50 为 4.48× 1 0 - 7mol·L- 1 。结论 :IL 1ra能直接松弛致敏豚鼠的气管平滑肌 ,拮抗多种抗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哮喘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豚鼠 组胺 乙酰胆碱 卵白蛋白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BXSB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观察
13
作者 杨高云 狄春辉 +3 位作者 马大龙 姜学义 李世荫 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9-413,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纯度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连续性尾静脉注射4.5月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发现其尿蛋白水平和ANA滴度的增加幅度减少,肾脏IgG、C3沉积减轻,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和肾脏IL-6蛋白表达减弱...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纯度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连续性尾静脉注射4.5月龄雄性BXSB狼疮小鼠,发现其尿蛋白水平和ANA滴度的增加幅度减少,肾脏IgG、C3沉积减轻,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和肾脏IL-6蛋白表达减弱。提示IL-1在BXSB狼疮小鼠发病中的病理性作用及IL-1ra对该鼠可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BXSB小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人白介素-10基因治疗载体构建与鉴定
14
作者 韩飞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0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锐 李焕英 王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16-3317,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ra干预组(IL-1ra组)3组,每组8只。术后24h断头取脑,...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ra干预组(IL-1ra组)3组,每组8只。术后24h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与MCAO组相比,IL-1ra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结论:IL-1ra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促进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16
作者 李燕飞 黄灿 +2 位作者 罗平 何芳 胡长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5,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对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别给予低氧(1%O2)不同时间(0、6、12、24 h)处理后,观察细胞的自噬和凋亡水平。进一步通过干预LOX-1以探究其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感染GFP-LC3B腺病毒后LC3B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Real-time PCR法检测LOX-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OX-1、LC3II/I、Beclin-1、Atg 5、cleaved-caspase 3、Bax、Bcl-2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Hoechst法、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低氧(1%O2)处理HUVECs 24 h,可明显增加荧光显微镜下LC3II斑点,上调LC3II/I蛋白表达,电镜下检测到自噬小体;低氧增加ROS生成,促进细胞凋亡;低氧上调HUVECs 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LOX-1 siRNA可显著逆转低氧引起的细胞自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 5、LC3II/I)表达下调;LOX-1 siRNA能减少ROS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结论:低氧诱导LOX-1表达上调,促进ROS生成,从而介导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凝集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低氧 自噬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控DDR1/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任晓艳 方芳 +1 位作者 于玲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AS-Ⅳ干预组、Control+DDR1基因干扰组(sh-DDR1)、AS-Ⅳ+DDR1基因过表达组(AS-Ⅳ+OVE-DDR1)及AS-Ⅳ+OVE-DDR1+PI3K抑制剂组(AS-Ⅳ+OVE-DDR1+LY294002)。AS-Ⅳ干预72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DDR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呈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DDR1、p-PI3K、p-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AS-Ⅳ组相比,AS-Ⅳ+OVE-DDR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AS-Ⅳ+OVE-DDR1组相比,AS-Ⅳ+OVE-DDR1+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AS-Ⅳ能够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DD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黄芪甲苷 盘状结构域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辰 邹民吉 +4 位作者 张冬冬 付文亮 陈瑶 刘青 徐东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究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模型(I/R)组、不同剂量给药组(C1、C2、C3)。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法制... 目的探究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组、模型(I/R)组、不同剂量给药组(C1、C2、C3)。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 h,给药组于再灌注前15 min尾静脉注射10、20、50mg·kg^(-1)的IL^(-1)Ra。结果缺血/再灌注2 h后,与S组相比,I/R组肠黏膜严重损伤,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大量释放,差异有显著性。给药组大鼠的肠黏膜病理损伤均明显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IL^(-1)Ra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上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A1受体拮抗剂对异丙酚诱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洪莲 陈猛 +4 位作者 芦相玉 胡春阳 刘永梁 张艳丽 刘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半暗带区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腺苷A1受体拮抗剂对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异丙酚预处理采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半暗带区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腺苷A1受体拮抗剂对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异丙酚预处理采用经股静脉持续泵注30 min至缺血即刻。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模型+异丙酚组(P组)、模型+异丙酚+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D组)。拮抗剂组在异丙酚输注前30 min腹腔注射,1 mg/kg。再灌注24 h后,观察损伤后大脑皮质半暗带区组织形态学(HE染色)、Bcl-2蛋白表达量,凋亡细胞数(TUNEL法)。结果:P组与M组比较,神经元损害明显减轻;而D组与P组比较神经元明显出现核固缩或溶解,细胞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M组(P<0.01),而D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较P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M组(P<0.01),而D组与P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半暗带区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腺苷A1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腺苷A1受体拮抗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BCL-2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施华球 谢瑞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25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31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3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58例。取对照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IRAK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细胞株HMEC、MCF7、MB415、MB436、MB468、BT549、SUM159,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紫杉醇耐受性,检测未经处理的细胞株和紫杉醇耐受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经shRNA或空白序列NC-shRNA转染紫杉醇耐受乳腺癌细胞株,采用q 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迁移相关基因Cullin 1、Bcl-6和KLF6相对表达水平,采用ALDEFLUOR实验检测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不耐受患者(P<0.05),三阴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P<0.05)。对照者及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L-6、IL-8、CXC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株(P<0.05)。经shRNA转染的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yclin D1、PCNA、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ullin 1、Bcl-6相对表达水平、ALDH活性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KLF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0.05)。结论 IRAK1在紫杉醇耐受的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IRAK1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IRAK1抑制剂可用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类 细胞增殖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