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肝细胞损伤中自噬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新 陈卫平 +1 位作者 颜晓静 姜泽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肝细胞损伤中自噬和凋亡相关途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LO2细胞,用TNF-α(100ng/mL)和D-GalN(44μg/mL)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荧光...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肝细胞损伤中自噬和凋亡相关途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LO2细胞,用TNF-α(100ng/mL)和D-GalN(44μg/mL)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自噬标志蛋白caspase-3、Beclin1、LC3Ⅰ、LC3Ⅱ,凋亡和自噬调节蛋白Bax、Bcl-2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途径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凉血化瘀方能改善肝细胞病理损伤,并表现有剂量依赖性;治疗组细胞凋亡和自噬标志蛋白caspase-3、Beclin1、LC3Ⅱ表达下调,凋亡和自噬调控蛋白中负相关的Bcl-2表达上调、正相关的Bax表达下调,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mTOR蛋白的表达也体现了剂量相关的下调作用。结论凉血化瘀方对TNF-α+D-GalN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其机制主要是参与自噬和凋亡相关途径中蛋白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肝细胞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与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由之 王慧娟 冯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氪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新生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水平的影...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氪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新生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水平的影响。方法BN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凉血化瘀方组(中药组),每组大鼠各16只。采用氪激光击破大鼠Bruch膜的方法诱导实验性CNV BN大鼠。观察激光光凝后1周、2周、3周、4周时2组大鼠眼底CNV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VEGF和PEDF的表达水平。结果光凝后2组均有CNV形成。中药组大鼠在2-4周时CNV荧光素渗漏面积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对照组VEGF表达在4周时达到高峰,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均值为1552.66±753.50,中药组在2周时达到高峰,IOD均值为212.83±160.20,3周时表达下调,光凝后2-4周,2组VEGF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的PEDF在1周时表达水平最高,IOD均值分别为162.42±45.58和493.85±127.35,此后2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光凝后1-4周,2组间PEDF IOD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中药抑制实验性CNV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表达和上调PEDF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脉络膜新生 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小莉 裴建红 +2 位作者 易婷 李洪 郑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中医凉血化瘀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热毒血瘀证患者43例为观察组,40例仅接受血浆置换以及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中医凉血化瘀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热毒血瘀证患者43例为观察组,40例仅接受血浆置换以及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T细胞亚群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1.39%,对照组为65.0%,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T细胞亚群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CD4+百分比以及CD4+/CD8+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凉血化瘀方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改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T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置换 重型肝炎 T细胞亚群 凉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静 唐由之 +2 位作者 冯俊 陈燕云 张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38-2041,共4页
观察凉血化瘀方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人RPE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凉血化瘀方2mg/mL、200μg/mL、20μg/mL及2μg/mL组。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光感受器... 观察凉血化瘀方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人RPE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凉血化瘀方2mg/mL、200μg/mL、20μg/mL及2μg/mL组。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光感受器外节(rod outer segment,ROS),并用FITC标记。将标记成功的ROS加入各组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共同培养12h。终止培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每张片子随机选取10个视野进行照相,用Laica Q Win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加以标准化(单位:μm2)。结果:实验结果示凉血化瘀方2mg/mL组细胞吞噬ROS荧光面积(34.890±9.148)μm2、凉血化瘀方200μg/mL组细胞吞噬ROS荧光面积(34.272±4.801)μm2,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26.643±5.076)μm2。余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合适浓度的凉血化瘀方中药具有提高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吞噬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吞噬 中医药 凉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鹏 张囡囡 +1 位作者 赵丽娟 米邵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35-1637,共3页
目的:分析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病情相关性并评价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69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26例,中期21例,晚期2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并设立22例Child-PughA级... 目的:分析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的病情相关性并评价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69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26例,中期21例,晚期2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并设立22例Child-PughA级肝硬化患者对照观察,检测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观察中药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8.26%,各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内毒素、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各指标水平均值最高;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以及对照组ET、Gas、MTL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各期与对照组ET、Gas、MTL值比较,除早期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升高与肝损伤程度相关,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肝衰竭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可有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疗效与病情分期相关,早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内毒素 胃泌素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袁雪晶 孙轶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7-228,共2页
为观察凉血化瘀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设治疗组 30例 ,用凉血化瘀方治疗 ;对照组 2 6例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疗程均为 8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凉血化瘀 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莉 陈卫平 王陆军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指出 ,重型肝炎以疫毒炽盛、瘀热蕴结为病理基础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的凉血化瘀法为基本治法。认为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有三 :其一 ,清热凉血 ,清除病因 ,顿挫病势 ;其二 ,活血化瘀 ,改善血行 ,减轻病损 ;其三 ,益阴护津 ,扶正祛邪 ,调... 指出 ,重型肝炎以疫毒炽盛、瘀热蕴结为病理基础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的凉血化瘀法为基本治法。认为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有三 :其一 ,清热凉血 ,清除病因 ,顿挫病势 ;其二 ,活血化瘀 ,改善血行 ,减轻病损 ;其三 ,益阴护津 ,扶正祛邪 ,调整机能。关键在于 :有去除病邪、清除病理产物、减轻组织的病理损伤调整机体机能 ,扭转病势发展的不良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重型肝炎 作用机理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凉血化瘀法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宇 梁丽娜 +4 位作者 高云 李亚敏 黄子杨 许凯 左倩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0,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证实炎症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表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而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中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证实炎症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表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而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中医瘀热证中亦处于高表达状态。根据国医大师唐由之多年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验,凉血化瘀法对该病有良好的疗效,拟从肠道菌群对机体的影响入手,探讨凉血化瘀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机制,为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炎症机制 热证 凉血化瘀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及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立中 周仲瑛 +1 位作者 金妙文 王长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我们以“瘀热相搏”主证为基础,根据病证、病位、病理特点,分别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瘀热水结证、重症肝炎的瘀热发黄证、出血性疾病的瘀热血溢证、出血性中风的瘀热阻窍证及高脂血症的络热血瘀证等若干子证,进行了理论、临床、实验及新药开发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相搏证 火热毒邪 凉血化瘀 中医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犀角地黄汤在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锐 涂俊玲 +1 位作者 谢建祥 胡文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活血组、凉血组,每组各8只。活血组及凉血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内毒素血症并分别给以桃红四物汤及加味犀角地黄汤灌胃。治疗中注射脂多糖后分别于3 h、24 h、7 d时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记录球结膜微循环图像。结果:凉血组、活血组及模型对照组在注射脂多糖后3 h兔血清ET-1、vWF、TNF-α、CD62P水平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注射后3 h及24 h时,凉血组所有观察指标及活血组除TNF-α外的其他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凉血组各指标下降较活血组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在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治内皮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味犀角地黄汤具有更强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芍颗粒Ⅲ对紫癜性肾炎大鼠血尿、蛋白尿和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奕星 袁斌 +3 位作者 徐建亚 周立华 孔飞 武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凉血化瘀法对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目前研究报道较少。文中通过观察丹芍颗粒Ⅲ对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大鼠血尿、蛋白尿和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探讨凉血化瘀法对HSPN大鼠的治疗... 目的凉血化瘀法对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目前研究报道较少。文中通过观察丹芍颗粒Ⅲ对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大鼠血尿、蛋白尿和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探讨凉血化瘀法对HSP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1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芍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丹芍组建立HSPN模型,丹芍组给予丹芍颗粒Ⅲ治疗。应用尿沉渣计数法检测尿红细胞个数,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系膜变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及分布;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nephrin mRNA和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镜下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空白组(26.5个/高倍视野vs0.3个/高倍视野),24 h尿蛋白定量亦显著高于空白组[(2.214±1.090)g/24 h vs(0.624±0.354)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提示模型组肾组织存在异常改变,说明造模有效;②丹芍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0.8个/高倍视野vs 26.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定量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1.000±0.651)g/24 h vs(2.214±1.090)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丹芍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显示炎症较模型组减轻;④丹芍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65.957±14.414)vs(43.520±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芍组podocin表达较模型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芍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分布较模型组有改善;⑤丹芍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0.530±0.089)vs(0.117±0.021)],podocin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0.490±0.160)vs(0.033±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凉血化瘀为主要作用机制的丹芍颗粒Ⅲ能有效降低HSPN大鼠血尿及蛋白尿水平,改善肾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丹芍颗粒Ⅲ 紫癜性肾炎 NEPHRIN PODOC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菊芬 黄翠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汤联合西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DR)玻璃体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8月80例DR玻璃体积血患者,按住院顺序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71患眼)、对照组40例(68患眼),对照组予以安妥...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汤联合西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DR)玻璃体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8月80例DR玻璃体积血患者,按住院顺序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40例(71患眼)、对照组40例(68患眼),对照组予以安妥碘结膜下注射+多贝斯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汤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眼底变化、视力恢复、血液流变学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底硬性渗出分级、微血管瘤数目、出血灶面积、黄斑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8%(6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58/68)(P<0.05)。结论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DR玻璃体积血,可更好减轻患者眼底病变、促进视力恢复、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 益气养阴、凉血化瘀 眼底病变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谷灿立 付月箫 +2 位作者 尚现伟 谢大亮 张沛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2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7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西医治疗组予补充足够的热量、血容量,间断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保肝、对症治疗,中...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7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西医治疗组予补充足够的热量、血容量,间断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保肝、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用药基础上应用中药凉血化瘀、活血解毒之品,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清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TB IL、P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凉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