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36
1
作者 董爱荣 吕国忠 +2 位作者 吴庆禹 宋瑞清 宋福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20 0 1年 5月~ 9月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 ,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 ,选用PDA、孟... 20 0 1年 5月~ 9月 ,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 ,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 ,选用PDA、孟加拉红和查氏 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记录不同真菌的菌落数 (稀释平板法 ) ,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 ,以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 ,鉴定出了 32个属的土壤真菌 ,其中中国新纪录属 3个 ,即链二孢属 (Bispora)、拟毛孢属 (Chaetopsina)、田字孢属 (Dictyoarthrinium)。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 ,被孢霉属 (Mortierella)、青霉属 (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及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为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 ,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其它 3种林型 ,下层土壤 (AB、B、C层 )真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A0和A1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真菌 多样性 稀释平板法 植物残渣法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被引量:31
2
作者 顾伟 马玲 +5 位作者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孙虎 孙美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387-7396,共10页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性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计算分析了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境蝶类多样性大于灌丛草甸,原始阔叶红松林蝶类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种-多度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说明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灌丛草甸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分布,反映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适合各种蝶类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不足;天然次生林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均匀度小于人工林,但前者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模型,后者为对数正态模型,说明在封山育林状态下,对森林植被组成进行适当合理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区系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顾伟 马玲 +3 位作者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采用巴氏罐诱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林型地表甲虫组成和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气候环境因子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诱捕地表甲虫28种,隶属7个科,埋葬甲科和步甲科为优势类群;不... 采用巴氏罐诱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5种主要林型地表甲虫组成和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气候环境因子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诱捕地表甲虫28种,隶属7个科,埋葬甲科和步甲科为优势类群;不同林型多样性指数除人工红松林外,差异均不大;聚类分析表明,原始红松林天然演替系列林型地表甲虫群落的组成结构较人工林存在较大区别;地表甲虫群落时间动态反映出,原始红松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在整个生长季均较为稳定,而人工红松林波动较大,时间序列上各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土壤温度对各生境地表甲虫群落均产生较大影响,降雨量对天然植被演替生境中地表甲虫群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境类型 聚类分析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的含水率 被引量:23
4
作者 单延龙 刘乃安 +1 位作者 胡海清 张启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根据熄灭含水率和回归方程,可以确定森林着火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同时进行了雨后天数与含...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根据熄灭含水率和回归方程,可以确定森林着火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同时进行了雨后天数与含水率的相关分析,得出降雨影响凋落物层含水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凋落物层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雪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华 蔡体久 +2 位作者 盛后财 武秀娟 任晓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165,共5页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降雪、积雪和溪流融雪径流样品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内雪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雪中浓度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C^2+,pH值为5.94,属微酸性;...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降雪、积雪和溪流融雪径流样品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内雪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雪中浓度最高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C^2+,pH值为5.94,属微酸性;原始红松林内积雪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均高于人工落叶松林、次生白桦林和林间空地,且Ca^2+,K^+,Cl^-,NO3^-和HCO3^-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原始红松林是较好的营养库;原始红松林内积雪离子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郁闭度为0.5~0.7之间;保护区内溪流水中离子浓度在融雪径流期里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化学 降雪 积雪 融雪径流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磷季节动态及有效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宏伟 陈立新 +2 位作者 马海娟 乔璐 张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各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各层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为生长季(6月—8月)低于春(5月)、秋(9月)两季,有效磷质量分数在8月份有所回升,全磷从9月才开始回升。有效磷质量分数季节波动幅度大于全磷。土壤全氮、有机质与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对土壤全磷质量分数的作用大小表现为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森林类型 土壤磷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及分布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轶 邹莉 王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7,48,共3页
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即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cm处的土层,10c... 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即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cm处的土层,10cm处数量达到高峰,总菌数最高达432.1×10^6CFUg^-1,且随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在水平分布上,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大于非根际。三大类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总菌数的89%以上;放线菌次之,占总菌数的7%;真菌最少,占总菌数的4%。原始阔叶红松林各主要生理类群中,固氮菌数量最多,纤维素分解菌其次,解磷细菌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类群 原始阔叶红松林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土壤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安静超 殷秀琴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鳞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类群为双翅目成虫、双翅目幼虫、蚁科...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昆虫进行了研究.在10个生境中共获得土壤昆虫60类,隶属1纲11目43科.研究区土壤昆虫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鳞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类群为双翅目成虫、双翅目幼虫、蚁科、隐翅虫科、摇蚊科幼虫、绫跳虫科和鞘翅目幼虫,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11类构成了研究区土壤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发现,赤杨林群落生境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云冷杉林生境和人工红松林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研究区的云冷杉林、云冷杉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赤杨林生境相似性程度最高,而草甸生境和其他的生境相似性最差,其余生境之间相似程度为中等.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昆虫多分布在赤杨林、阔叶红松林和兴安落叶松林生境中,而在人工林和草甸生境中分布较少;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昆虫 群落特征 凉水自然保护区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特性与森林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敖红 金光辉 朱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3,共4页
在调查的基础上 ,报导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 ,涉及 12个科、2 2个属、40多个种 ,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木贼科Equistaceae的种类较多 ,占总数的 5 0 %以上。文中还对远东鳞毛蕨Dryoptrissichotense... 在调查的基础上 ,报导了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 ,涉及 12个科、2 2个属、40多个种 ,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木贼科Equistaceae的种类较多 ,占总数的 5 0 %以上。文中还对远东鳞毛蕨Dryoptrissichotense等 13个种群进行了生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生态特性 森林类型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美欧 孙虎 《森林工程》 2016年第5期21-26,共6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准确估计其价值对森林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按照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规定,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准确估计其价值对森林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按照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规定,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分7个方面、13个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3 711.17万元/a,单位面积森林可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48万元/(hm2·a),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潜力较大;按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排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15 495.90万元/a)>保育土壤(15 375.88万元/a)>固碳释氧(10 140.16万元/a)>涵养水源(10 061.41万元/a)>净化大气环境(2 417.00万元/a)>积累营养物质(205.52万元/a)>森林游憩(15.30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洪升 王悦 +3 位作者 历秋玉 宋伟 王长宝 王长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4期8-9,共2页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资源 调查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土壤真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庆禹 董爱荣 +1 位作者 张绍松 周晓罡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20 0 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并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初步鉴定... 20 0 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并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初步鉴定出14个不同属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链孢轮枝孢(Verticilliumcatenul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红松 人工林 土壤真菌 区系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真菌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庆禹 董爱荣 宋福强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 2001年5~9月,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下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查氏琼脂培养基(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纯化。初步鉴定出16个不同种的土壤真菌,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洪升 王长宝 +3 位作者 张守平 程海涛 田立娟 张海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4期78-79,82,共3页
通过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木本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得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103种,隶属于24科46属,并对野生木本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总结,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形植物和观果植物4类。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凉水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 通过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木本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得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103种,隶属于24科46属,并对野生木本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了总结,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形植物和观果植物4类。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凉水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云杉人工林蛾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天芳 王强 +2 位作者 顾伟 孙虎 王利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7-61,共5页
系统调查了凉水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状态下云杉人工林蛾类群落,结果表明:共捕获蛾类样本17 313只,隶属于23科450种,夜蛾科为优势类群,豆卷叶野螟、稠李巢蛾、苹果巢蛾和一色兜夜蛾为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季节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 系统调查了凉水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状态下云杉人工林蛾类群落,结果表明:共捕获蛾类样本17 313只,隶属于23科450种,夜蛾科为优势类群,豆卷叶野螟、稠李巢蛾、苹果巢蛾和一色兜夜蛾为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季节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不同季节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极为显著,优势种组成仅7月中旬与全年群落特征相同;群落种—多度分布仅为7月中旬和8月末与全年群落特征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多样性 群落结构 种—多度分布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和 孙元发 《林业科技情报》 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
椴树是广布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乔木,具有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随着它的价值逐渐被发掘,椴树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黑龙江省的椴树可采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为了摸清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椴树的分布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凉水自然保护区... 椴树是广布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乔木,具有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随着它的价值逐渐被发掘,椴树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黑龙江省的椴树可采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为了摸清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椴树的分布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的椴树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椴树的株数及蓄积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 凉水自然保护区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17
作者 李国春 王维芳 赵颖慧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3期19-21,共3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年和2009年2个年度的森林资源主要因子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35年来,保护区内森林结构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到2009年,天然红松林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过熟林继...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年和2009年2个年度的森林资源主要因子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35年来,保护区内森林结构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到2009年,天然红松林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过熟林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天然林比例大幅提高,森林蓄积量降低。35年来,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受到了很好的经营,正向着森林的顶级群落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森林资源 动态分析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优势植物的微量元素含量
18
作者 雷清江 李晓梅 于晓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1-22,共2页
报道了凉水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各层次植物含量。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几种优势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有较大差异;生长在同一土壤类型上的同种植物,其微量元素组成相近;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植物不同器... 报道了凉水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各层次植物含量。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几种优势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有较大差异;生长在同一土壤类型上的同种植物,其微量元素组成相近;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植物不同器官间微量元素含量比例的改变,成为判定大气污染的重要依据。植物对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比较敏感,其微量元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制约,不仅与植物类别、环境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采样品在植株中的部位,甚至与植物所处的发育时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植物 微量元素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湿度
19
作者 雷清江 李晓梅 王希臣 《林业勘查设计》 2011年第3期43-45,共3页
采用实测法,分析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湿度在不同深度、不同月份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森林生态系统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俊涛 谭晓京 +2 位作者 蔡体久 罗传文 马玉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66-271,共6页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D的累积贡献率达98.945%,基本上反映了原来6个变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红松林 灌木层 草本层 凉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